大学校园微博舆情特点与引导策略

2014-06-25 02:27牛梦媛
新闻爱好者 2014年5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大学校园微博

牛梦媛

【摘要】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经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通过对大学校园官方微博与大学生个体微博的研究,探析当代大学校园中微博舆情的特点以及大学校园中微博舆情的类型,可以得出大学校园微博舆情的引导原则与引导策略,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阵地。

【关键词】大学校园;微博;舆情;引导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1]在当代大学校园,微博已经不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而且是学生与教师间沟通交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如何与身为网络围观者的学生有效沟通,提高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媒体沟通和主动引导舆情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微博舆情特点

(一)校园微舆论话题赋予学生话语权。在微博中,传统“把关机制”的失效,使大学生真正实现了“意见自由”,这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表达欲望,也让大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言论空间而由事件“旁观者”变为“当事人”的身份转变,赋予了学生们话语权,也使传统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打通了各自的屏障,同时打破了传统舆论场对信息的垄断。

(二)校园微舆论话题时效性和现场感强。微博以其短小的体积和迅速的传播效率深受大学生欢迎,而较强的时效性也增强了校园微博的信任度和诱惑力。在大学校园中,无线、3G网络已经基本普及,以手机、平板电脑、PC客户端为载体的微博也可以随时发布消息。这种随时随地的发布,加上图片、影像等的衬托,使得校园微博有更强的感染力。

(三)校园微舆论传播性更强。由于微博的特点,例如粉丝评论关注等的方便简捷,使得同班甚至同校的互相关注都特别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同班同学、同校同学的微博就比其他社会微博更有说服力。点对线、线对面的传播速度,以及交互传播的方式,使有人认为微博互动有链状、环状和树状三种结构模式,这三种结构模式使微博传播的速度呈几何级数扩展。这样,每个校园微博发布者都有可能成为校园微舆论的流通关键节点。

(四)校园微舆论的传播依赖于微博拼图。“在微博上,海量信息的出现及不同意见的碰撞,使传媒发展的碎片化趋势愈加强烈!”[2]98由于微博字数的限制,微博发布者往往只能阐述一些比较主要的观点,而对整个大事件难以有非常准确的表达。所以,每条微博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但是这也正迎合了当代大学校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步伐。同一主题校园事件,在不同微博发布者的琐碎微博拼图下呈现出来。这些主题拼图会引起不同的微博参与者(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转发、评论等等,也构成了校园微博舆论事件的组成部分。

(五)校园微舆论会有信息失真现象出现。传统的校园舆论场中,由于审核严谨、信息发布分工细致,因此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很强。但是在校园微博舆论圈中,很多信息是即时发布的,除了字数之外并没有准入性的限制。另外,由于立场、态度不同,发布言论的真实可靠性就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更为严重的是,在同学情分、哥们义气等的影响下,许多微博传播转发是缺少认真考虑的。校园微博传播的虚假恶意信息极易扰乱网络环境,影响校园秩序的稳定。

二、大学校园微博舆情的类型

在传统大学校园,普通学生可以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非常有限,这样看来,学生诉求在校园官方的舆论场中是十分缺位的。微博作为学生交流互动、交友、抒发情感的平台,是校园民间舆论场的重要阵地。若是详细就校园内大学生微博舆情做一个描述,那么目前我国大学生校园微博舆情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校园内部新闻话题在微舆论中受到关注,评论率高。在大学校园中,遇到一些校园新闻话题时,大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诉求、发表观点。但是在以往的高校教育者看来,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微博诞生后,这种现象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微博引领着自媒体的壮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一人一媒体”的舆论环境中,舆论传播的便捷性也愈加显现。就大学生关注的内容来看,校园内部新闻、校园校务微博发布信息等受关注度是最高的,评论率也是较高的,这同时又发挥了校园微博舆论监督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二)校园微舆论中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频繁交锋,你方唱罢我登场。“网络作为不同思想发生、交流、交锋的平台,带来了民间思想的活跃,也使得各种声音的冲突被放大,各种文化潮流都在网络上发出不同的观点。”[3]微博平台以其准入率高、议题设置草根性等特点,使民众由“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在高校微博拥有者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以理性思维看待问题,但是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对事情缺少理性判断、碍于同学面子等,发出与事实不符的微博,而校园微博传播的虚假恶意信息,在小范围内往往传播迅速。如此点对面的传播方式,也使微博舆论成为错误言论和不实信息滋生蔓延的温床,引发更为广泛的失实舆论导向,给学校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应加大网络监测,强化网络管理员的把关人功能[4],并进行必要的微博舆论监督,及时安抚学生情绪,进行广泛的解释沟通,是高校微博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三)校园微舆论正负能量相互碰撞,互相交织。微博是一个巨大的平台,任何一个事件、一段微博都会吸引有着不同态度、思想的关注者的不同言论。例如,对于学校处理某件事的结果,有些同学支持学校、理解学校,但也有同学并不领情,会发出一些冷言冷语。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也要理解,毕竟作为微博这样一个巨大的舆论场,想要舆论统一也是不现实的。对于校园微博出现此类情况,还需要广大的教师和领导以及学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尽量将工作做好,互相理解包容,正面解决问题。

(四)校园微舆论中负面舆情容易反复出现,再次热炒。在不同舆论场中,对于同一校园事件的看法有时候会有出入,这是由于不同的利益分层和思想观点倾向所造成的。对于学校来说,校园负面事件的出现,当务之急就是安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事实真相。由于这种冲突的出现,往往会在事件平息之后又重新引起同学们的关注与评论,引发新一轮的讨论热潮。这就需要校园官方微博管理者和发布者不仅要有安抚学生情绪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危机公关意识。endprint

三、校园微博舆情引导原则

(一)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另外,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于2012年3月7日下发的《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明确提出“微博写作”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之一。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校园微舆论引导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必要手段。

(二)在校园舆情发生时,要坚持准确及时的引导原则。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推动成立高校校园网网站联盟,加强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建设,整合高校网络宣传内容,增强高校间主流网络舆论的互联互动,拓宽先进文化、正面声音传播途径。”在校园事件发生后,校园官方微博要第一时间发出报道,第一时间分析评论,努力在受众中形成第一概念。要在发布及时的基础上,重视态度的引导,谨慎做出结论,以免造成更加消极的影响。另外,在校园微博舆情发生时,作为校园官方微博,要避免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假大空”的形象,从而使微博成为连接学校、教师、学生的纽带,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搭建平台。

(三)摒弃以往大学校园官方微博过于官方的作风。在高校网络舆论场,要避免过于官方的政治化语言。遇到一些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时,也要尽量避免仓促使用像“别有用心”“不明真相”“受到蛊惑”等词汇。作为大学校园官方微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网络传播特点,而且要了解网络语言,这样既可以使校方和同学们的交流更加畅通,也可以打破官方民间话语认知体系障碍所造成的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公开、坦诚、富于情感,避免为网络所左右,引领言论的发展,是校园官方微博在处理网络舆情时所要具备的能力。

(四)加强现实校园事件的处置能力。在发生一些校园事件时,不仅要在校园舆论上占上风,更要在事件的处置上使同学们能够满意,使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并行,否则只会给同学们造成“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的印象,也不利于校园微舆论的和谐发展。

四、校园微博舆情引导策略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心理实验室和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第二篇《中国大学生“微博”使用概况》,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大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大学生注册微博集中在18到20岁,而且尤以18岁、19岁为多,而此时恰是这些用户踏入大学校门的年龄。[5]乐于探索的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之时,微博也进入其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伴随他们成长。该分析也表现出,微博用户注册时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一)大学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各自的校务微博,在出现校园舆情时各部门要积极联动。在网络舆论场中,网络的传播特性使传统的社会舆论控制系统变弱。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载体变化快、受众广泛等特点,在校园舆情发生时,仅仅靠宣传部门依靠传统方式进行引导已经十分困难。这时,如果仅仅依靠高校官方微博进行解释、重申等已经显得有些力量单薄,只有各有关部门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联动,进行舆情汇集和建立良好的研判机制,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提出引导和管理意见,安排部署应对措施,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平息校园微博舆情。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机制也需要改革,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思维管理模式,否则,在舆论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原有的管理模式就失去了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结合传统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当代,校园事件可以从各个渠道受到关注。例如某一校园事件发生时,从发生到见诸某同学微博,从被关注、转发、评论到被反复强化,无形中加大了成为校园舆论热点事件的概率。同样,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可能因为网络的介入,在短时间内放大了舆论效应,产生了强大的舆论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需要相互结合,引导舆论走向。这样,既利用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又结合了网络媒体的广泛性和草根性,从而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此,高校媒体建设就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建立校园门户网站,并做好门户网站的维护和管理,作为校园各级主管部门公开信息的主要平台;其次,做好校园官方微博的推广,积极参与网络问题和校园问题的舆论疏导和信息发布;最后,传统媒体要和网络媒体积极互动,保证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三)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握舆论生成的特点和规律。校园网络舆情强化了对各级校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也无形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网络的传播特点,提高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在校园中,由于网络的极速发展和新颖的特点,使得有些领导干部有着“恐网”的心理,对网络不了解、不熟悉,不会实现网络沟通。另外,传统的师生关系也使领导、教师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隔阂。这样,不仅不利于了解校园微博舆情,也不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重视校园微博舆情的同时,也必须提高校领导、老师的舆情应对能力,将网络管理、舆情应对和媒体沟通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重要内容。

(四)培养校园微博意见领袖,引导舆论方向。微博意见领袖指的是在校园中有着大量学生粉丝的领导、教师、学生,他们针对社会热点、校园热点发布微博或者评论时,往往有很多追随者,有的观点甚至直接影响舆论走向。在大学校园中,不仅要有领导、教师微博意见领袖,学生中的微博意见领袖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往往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号召力,可以引导现实中和网络中的舆论走向。因此,培养校园的意见领袖,在发生微博舆情时,有效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微博舆论,是切实做好校园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

五、结语

对于高校微博舆情的正确引导,不仅需要高校领导者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场,而且需要将网络舆论场与传统舆论场相结合,各部门之间联动配合。在网络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放弃网络媒体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想法,已经被大多数校园管理者摒弃。舆论场是多元化的,指望只有一个声音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做好民意疏导的基础上引导微博舆情,是做好校园管理工作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舆情[2013-03-2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zq1QfQ_ZsRJQMCxViVvSWAIejPZ4osLMvww6U8wqB-i68IV2Do92tKJzKE5c5tY.

[2]于阳.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J].新闻世界,2011(5).

[3]高宏存.政务微博:使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199.

[4]曾建辉.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与防范[J].新闻爱好者,2012(8).

[5]朱廷劭,魏莉.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R].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心理实验室,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3:5.

(作者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生)

编校:郑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大学校园微博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