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红
摘 要:新《高校会计制度》从固定资产标准与分类、计量基础、累计折旧等完善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高校应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从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提高管理认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信息化管理
一、旧高校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
旧《高校会计制度》将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使用期间保持原有形态,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旧制度下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采用收付实现制,按照实际取得成本入账,计入当期事业支出,在后续使用当中不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始终不变,分别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科目中核算,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变化及要求
(一)标准和类别变化。新《高校会计制度》重新界定了固定资产标准和类别,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标准,缩小了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将单位价值在1,000元(专用设备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将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规范为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类别,将其他固定资产类别进一步细化为家具、用具、装具级动植物,同时将档案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标准和类别的重新界定给新的固定资产核算指明了方向,明确会计核算科目,有利于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但同时也要求高校积极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水平。
(二)计量基础改变。新《高校会计制度》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了对取得固定资产成本的核算,购入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范围更广更全面;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造该项资产至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添加了一个“必要”限制条件;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成本按照固定资产扣除折旧后的账面实际余额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再扣除固定固定资产拆除部分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更准确反映了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价值;统一了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更真实地反映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引入固定资产折旧。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除外),高校应合理确定各类固定资产可使用年限,采取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按月计提,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继续使用,并规范管理。为避免重复计入事业支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将不计入事业支出,相应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折旧是解决目前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消耗情况的一大举措,做到实物与价值一致。
三、当前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现状
(一)计量基础现状。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初始价值以取得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入账,部分费用计入事业支出,范围相对狭窄,不能完全反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相对偏小。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价值在高校基建会计账务体系中反映,没有纳入高校事业会计账务体系,在事业会计中不能反映当期改扩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和价值,而只能反映基建项目的拨款,这影响了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未计提折旧,账面反映不真实。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依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按照原始历史成本入账,中间不再计提折旧和摊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历史成本一致,随着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损耗,就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不相符,账面价值不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存在虚增状况,账面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
(三)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是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固定资产购入登记的时间与财务入账时间不一致,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漏记账;二是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盘亏等处理未及时与财务核对,未及时核销;三是在基建账户列支部分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支出未重新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仍以原固定资产价值反映在账务上;四是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各类别固定资产存在差异。
四、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资产清查,实现新旧制度对接。高校应依据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和类别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现有固定资产的单价、类别,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固定资产,要将其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要一次性摊销其成本,并做好实物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对于达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对比新旧制度固定资产类别,按照新账固定资产分类标准重新分类,计入新账“固定资产”科目中。
(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解决高校固定资产虚高、信息不实的情况,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文物、图书、档案、动植物除外)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高校应按照新制度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对于2013年以前购置的固定资产,要全面核查已有固定资产原价、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于2013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补提折旧,对于实行新制度后购置的固定资产,合理确定使用年限,按月计提折旧。
(三)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新《高校会计制度》对取得固定资产成本以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进行了完善,高校应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转变核算观念,以新会计制度核算标准进行核算,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同时,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的成本支出,真实全面的反映高校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的支出情况,这不仅是高校财务统一核算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为高校全面加强资产管理发挥积极作用。endprint
(四)新制度下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管理认识。随着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全面实行,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各环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应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资产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新政策的变化,让教职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与财务部门要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新旧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的衔接工作。
2.建立固定资产专职管理部门。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专职管理部门,专职负责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入库、调配、报废等管理,全面掌握学校固定资产的存量和调配共享,统筹规划学校固定资产工作事项,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集中化。采取固定资产管理处集中管理,资产使用部门梯次分级管理的模式,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解决重复购买导致浪费的问题。
3.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应按照新制度要求制定新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并不断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学校部门目标管理或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考核部门管理情况,以监督各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4.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也迈入信息化阶段,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网络一体化。在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固定资产资源共享平台对固定资产优化配置,盘活闲置资产,减少资产的重复购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财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全校固定资产的状况,实时对账,并可实现固定资产付款、折旧、处置的一体化核算;使用部门可以查询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状态,及时作好固定资产购置或调配工作。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简化了固定资产管理手续,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也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共享程度,从而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高校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高校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新会计制度培训,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新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变化内容,熟悉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保证新会计制度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金玲.浅析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2013,21:43-45.
[2]田红.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3,33:145-146.
[3]李国助.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 76-78
[4]辛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协同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
2013,02:154-156.
[5]王大雷.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2:35+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