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
[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38-03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出现的夜间酸突破(NAB)症状,是指患者在使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之后,在夜间22时到第2天8时有过持续1h胃内pH值<4的现象[1]。NAB现象的出现,对于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治疗方法的疗效有一定关系和影响。根据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Hp可能会对患者NAB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此类研究以国外居多,而国内较少,鉴于此,本文就对Hp感染与GERD患者NAB相关性展开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Hp检测结果为阳性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5~54岁,平均(35.4±14.6)岁。以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15.3)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6.2±1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是否为阳性Hp感染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标准为对GERD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于距离幽门口大约2 cm的弯侧部位取活检性快速尿素酶法检测或者对所有的患者行14C呼气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确定Hp感染患者。之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Hp根除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其他各类药物按照相应的配对的混合药剂,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用相应剂量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均为7 d。治疗后于当天上午9时到次日9时将pH检测仪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以下大约9 cm的部位,同时保证所有患者睡前不再进食,对患者胃pH进行监测。记录从夜间22时到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患者pH值<4.0的占比情况、NAB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
1.3 判定标准
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判定标准[3]:无食管反流症状为0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少于1次的为1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1次为2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2或3次为3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4或者5次为4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6或7次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夜间酸突破发生及pH<4.0占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p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R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大的保护作用。见表2。
2.3 Hp感染与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
GERD病患中存在Hp感染者NAB现象更加明显。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NAB可发生在GERD患者和消化性溃疡等诸多与酸有一定相关性的患者身上,且在正常人中也有可能发生。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随着Hp感染率的下降,GERD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却相对明显增高[4]。有报道表明,进行了Hp根除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发生过NAB现象。在患者发生NAB现象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食管酸反流,这对于一些本身患有食管方面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现象足以让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会引起一些另外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NAB作为导致GER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受到医学上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夜间酸突破比较发现,进行Hp根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与周丽君、何亚非等[5,6]的报道一致,表明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Hp感染造成了患者胃部组织受损导致胃部的酸分泌减少,Hp被根除之后,胃部相应组织恢复了功能,使得胃内的pH值重新降低,Hp同时会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继而产生氨,使得反流物对患者的食管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有报道表明,Hp感染会影响到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使其压力升高,导致胃食管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得以恢复,减少了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和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7]。此外,两组RDQ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詹志刚、赵伯维等[8,9]的报道,表明Hp的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小的保护作用。有报道表明,根除Hp的药物有明确的目标性,只对已经激活的质子泵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他没有激活的质子泵并没有抑制作用,夜间质子泵处于更新阶段,数量也较白天更少,所以逃逸了该类药物的作用[10]。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有研究报道表明,患者在夜间缺少食物的刺激,所激活的质子泵数量较少导致药物的抑酸效果降低[11]。均与本文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孝东,陈洪忠. 质子泵抑制液的夜间酸突破及治疗对策[J]. 药学研究,2013,32(8):487-489.
[2] 汪官富,苏杭,罗波.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74-2076.
[3] 蒋绚,岩罕龙,彭星华. 北京地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人群的服药特征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6):366-370.
[4] 杨德生,李福春,胡军红.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40例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7):476-478.
[5] 周丽君,李敬来.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10):1550-1552.
[6] 何亚非,郭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74-576.
[7] 翟晓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 医学信息,2013,25(1):525-526.
[8] 詹志刚,王炘.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消化杂志,2013,25(1):36-38.
[9] 赵伯维,王金鑫.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医刊,2011,46(3):45-46.
[10] 周政,刘有理,王光明,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 安徽医药,2013,17(3):436-437.
[11] 郑森元,李可,刘芳.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11-714.
(收稿日期:2013-12-31)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38-03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出现的夜间酸突破(NAB)症状,是指患者在使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之后,在夜间22时到第2天8时有过持续1h胃内pH值<4的现象[1]。NAB现象的出现,对于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治疗方法的疗效有一定关系和影响。根据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Hp可能会对患者NAB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此类研究以国外居多,而国内较少,鉴于此,本文就对Hp感染与GERD患者NAB相关性展开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Hp检测结果为阳性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5~54岁,平均(35.4±14.6)岁。以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15.3)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6.2±1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是否为阳性Hp感染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标准为对GERD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于距离幽门口大约2 cm的弯侧部位取活检性快速尿素酶法检测或者对所有的患者行14C呼气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确定Hp感染患者。之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Hp根除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其他各类药物按照相应的配对的混合药剂,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用相应剂量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均为7 d。治疗后于当天上午9时到次日9时将pH检测仪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以下大约9 cm的部位,同时保证所有患者睡前不再进食,对患者胃pH进行监测。记录从夜间22时到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患者pH值<4.0的占比情况、NAB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
1.3 判定标准
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判定标准[3]:无食管反流症状为0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少于1次的为1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1次为2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2或3次为3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4或者5次为4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6或7次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夜间酸突破发生及pH<4.0占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p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R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大的保护作用。见表2。
2.3 Hp感染与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
GERD病患中存在Hp感染者NAB现象更加明显。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NAB可发生在GERD患者和消化性溃疡等诸多与酸有一定相关性的患者身上,且在正常人中也有可能发生。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随着Hp感染率的下降,GERD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却相对明显增高[4]。有报道表明,进行了Hp根除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发生过NAB现象。在患者发生NAB现象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食管酸反流,这对于一些本身患有食管方面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现象足以让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会引起一些另外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NAB作为导致GER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受到医学上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夜间酸突破比较发现,进行Hp根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与周丽君、何亚非等[5,6]的报道一致,表明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Hp感染造成了患者胃部组织受损导致胃部的酸分泌减少,Hp被根除之后,胃部相应组织恢复了功能,使得胃内的pH值重新降低,Hp同时会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继而产生氨,使得反流物对患者的食管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有报道表明,Hp感染会影响到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使其压力升高,导致胃食管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得以恢复,减少了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和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7]。此外,两组RDQ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詹志刚、赵伯维等[8,9]的报道,表明Hp的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小的保护作用。有报道表明,根除Hp的药物有明确的目标性,只对已经激活的质子泵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他没有激活的质子泵并没有抑制作用,夜间质子泵处于更新阶段,数量也较白天更少,所以逃逸了该类药物的作用[10]。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有研究报道表明,患者在夜间缺少食物的刺激,所激活的质子泵数量较少导致药物的抑酸效果降低[11]。均与本文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孝东,陈洪忠. 质子泵抑制液的夜间酸突破及治疗对策[J]. 药学研究,2013,32(8):487-489.
[2] 汪官富,苏杭,罗波.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74-2076.
[3] 蒋绚,岩罕龙,彭星华. 北京地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人群的服药特征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6):366-370.
[4] 杨德生,李福春,胡军红.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40例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7):476-478.
[5] 周丽君,李敬来.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10):1550-1552.
[6] 何亚非,郭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74-576.
[7] 翟晓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 医学信息,2013,25(1):525-526.
[8] 詹志刚,王炘.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消化杂志,2013,25(1):36-38.
[9] 赵伯维,王金鑫.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医刊,2011,46(3):45-46.
[10] 周政,刘有理,王光明,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 安徽医药,2013,17(3):436-437.
[11] 郑森元,李可,刘芳.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11-714.
(收稿日期:2013-12-31)endprint
[摘要]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4-0138-03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出现的夜间酸突破(NAB)症状,是指患者在使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之后,在夜间22时到第2天8时有过持续1h胃内pH值<4的现象[1]。NAB现象的出现,对于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治疗方法的疗效有一定关系和影响。根据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Hp可能会对患者NAB的发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此类研究以国外居多,而国内较少,鉴于此,本文就对Hp感染与GERD患者NAB相关性展开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Hp检测结果为阳性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15~54岁,平均(35.4±14.6)岁。以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15.3)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6.2±1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是否为阳性Hp感染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标准为对GERD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于距离幽门口大约2 cm的弯侧部位取活检性快速尿素酶法检测或者对所有的患者行14C呼气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确定Hp感染患者。之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Hp根除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其他各类药物按照相应的配对的混合药剂,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用相应剂量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长均为7 d。治疗后于当天上午9时到次日9时将pH检测仪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以下大约9 cm的部位,同时保证所有患者睡前不再进食,对患者胃pH进行监测。记录从夜间22时到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患者pH值<4.0的占比情况、NAB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
1.3 判定标准
食管反流症状RDQ评分判定标准[3]:无食管反流症状为0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少于1次的为1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1次为2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2或3次为3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4或者5次为4分,每周出现食管反流症状次数6或7次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夜间酸突破发生及pH<4.0占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p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R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大的保护作用。见表2。
2.3 Hp感染与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
GERD病患中存在Hp感染者NAB现象更加明显。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NAB可发生在GERD患者和消化性溃疡等诸多与酸有一定相关性的患者身上,且在正常人中也有可能发生。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随着Hp感染率的下降,GERD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却相对明显增高[4]。有报道表明,进行了Hp根除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发生过NAB现象。在患者发生NAB现象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食管酸反流,这对于一些本身患有食管方面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现象足以让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会引起一些另外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临床疗效。NAB作为导致GERD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受到医学上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夜间酸突破比较发现,进行Hp根除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与周丽君、何亚非等[5,6]的报道一致,表明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AB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Hp感染造成了患者胃部组织受损导致胃部的酸分泌减少,Hp被根除之后,胃部相应组织恢复了功能,使得胃内的pH值重新降低,Hp同时会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继而产生氨,使得反流物对患者的食管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有报道表明,Hp感染会影响到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使其压力升高,导致胃食管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得以恢复,减少了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和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7]。此外,两组RDQ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詹志刚、赵伯维等[8,9]的报道,表明Hp的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小的保护作用。有报道表明,根除Hp的药物有明确的目标性,只对已经激活的质子泵产生抑制作用,对其他没有激活的质子泵并没有抑制作用,夜间质子泵处于更新阶段,数量也较白天更少,所以逃逸了该类药物的作用[10]。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有研究报道表明,患者在夜间缺少食物的刺激,所激活的质子泵数量较少导致药物的抑酸效果降低[11]。均与本文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孝东,陈洪忠. 质子泵抑制液的夜间酸突破及治疗对策[J]. 药学研究,2013,32(8):487-489.
[2] 汪官富,苏杭,罗波.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74-2076.
[3] 蒋绚,岩罕龙,彭星华. 北京地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人群的服药特征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6):366-370.
[4] 杨德生,李福春,胡军红.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40例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7):476-478.
[5] 周丽君,李敬来. 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2,18(10):1550-1552.
[6] 何亚非,郭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5):574-576.
[7] 翟晓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 医学信息,2013,25(1):525-526.
[8] 詹志刚,王炘.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探讨[J]. 临床消化杂志,2013,25(1):36-38.
[9] 赵伯维,王金鑫.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医刊,2011,46(3):45-46.
[10] 周政,刘有理,王光明,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 安徽医药,2013,17(3):436-437.
[11] 郑森元,李可,刘芳.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11-714.
(收稿日期:2013-1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