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

2016-03-17 18:03吴玉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胃食管反流病危险因素

吴玉洪

【摘要】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消化科门诊400例患者填写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 调查其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收集有效问卷383例, 达到胃食管反流疾病诊断标准的有63例, 发病率为16.45%;高龄、体力劳动者、有饮酒史、有吸烟史是其高危因素(P<0.05);而主要治疗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酸治疗, 有42.86%患者认为通过治疗后症状依然存在对疗效不满意。结论 胃食管反流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高龄、体力劳动者、有饮酒史、有吸烟史人群, 目前在临床上患者症状较难控制。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20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产生的症状或黏膜损害, 国外研究表明, 其发病率约为15%[1]。由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较高, 同时导致患者咳嗽、咽部不适影响患者生活治疗, 还会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 而开展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因素与治疗的分析可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防范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8月辽东学院校医院消化科就诊的400例患者, 入选患者病历完整, 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患者。并在 2015 年8月对患者进行回访, 收回问卷383份, 有效率95.75%。

1. 2 研究方法 运用中国胃食管反流疾病研究协作组制作的RDQ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等。②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无咽部异物感、进食状况、有无咳嗽或咽喉感染等。③RDQ指标包括烧心、胸痛以及反流等, 通过RDQ指标计算患者疾病程度。

1. 3 判定标准[2] 症状出现频率计分:按照每周出现频率高低分别计分1~5分;症状程度计分:无症状计0分;无明显症状计1分;有症状计3分;症状影响患者生活并需要用药治疗计5分。总积分为发作频率计分+症状程度计分, 总分≥12 分判断为胃食管反流疾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本次收回的383例问卷中,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14岁, 平均年龄(47.82±12.06)岁, 其中男187例, 占48.83%, 女196例, 占51.17%。

2. 2 检出率情况 本次收回的383例问卷中, 达到胃食管反流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有63例, 发病率为16.45%。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烧心、胸痛、反酸或反苦水记忆胸骨后不适等。

2. 3 危险因素分析 将患者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工作等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高龄、体力劳动者、有饮酒史、有吸烟史是其高危因素。见表1。

2. 4 治疗情况 本次确诊的6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平均病程(3.69±3.21)年。其中采用铋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36例, 采用抑酸或制酸药治疗患者21例, 另外6例患者单独选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有27例患者调查认为通过治疗后症状依然存在, 对疗效不满意, 占42.86%。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 胃食管反流综合征具有胃酸反流、胃灼热和胸痛等特征, 且大多数患者采用胃镜诊断困难。同时, 对患者进行食管酸碱度的监测不仅灵敏度不够, 而且其使用价格较高[3]。从本组的实验结果来看,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患者临床症状作为判断的依据, 整个过程简单、经济, 且不需要实施其他的测试就可以确定患者病情, 直接减少患者的经济困难。研究数据表明, 胃食管反流占本院消化门诊患者的16.45%, 与相关研究相比检出率偏低, 提示患病率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4]。

胃食管反流在反流综合征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 约占总例数的30%, 另外, 根据《慢性咳嗽治疗指南》中对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的相关研究可知:胃食管反流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包括体力劳动、年龄和长期饮酒等, 男女患者无显著差异。与青中年人群相比, 老年人的下食管括约肌功能老化对病情会有一定的影响, 食管动力不能满足需求, 会直接或间接增加患者发病率;相关体力劳动也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这与患者的体力劳动时间过长, 胃肠道血液降低相关[5];胃食管反流风险长期饮酒者比不饮酒的人要高, 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直接饮酒导致的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造成的, 从而引发胃食管反流。本研究从患者饮食习惯到工作、生活习惯着手, 旨在找出与胃食管反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从而为临床及日常生活起到指导及参考作用, 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进一步发展及与其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方莉, 孟立娜.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其药物治疗. 胃肠病学, 2008, 13(11):696-698.

[2] 王琰, 张云, 刘丹丹, 等. 胃食管返流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8, 29(6):311-314.

[3] 张志昌. 浅论胃食管返流病临床进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8):273-274.

[4] 高鸿亮, 冯文涛, 姚萍.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胃肠病学, 2012, 17(8):483-487.

[5] 茅为涛, 潘涛, 唐莉, 等. 胃食管返流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26):5071-5074.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调查胃食管反流病危险因素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村社区2000名普通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针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某高中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