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

2014-06-17 18:37
现代国企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红利资源配置效率

我们在谈到制度红利的时候,通常会把目光集中在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走过去的速度型的发展方式,还是走效益型发展方式等等。这也当然多次在改革中会产生新代替旧,于是就会产生红利。但是,最重要的红利是社会和谐红利。

我们可以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讨论开始,我们时常谈到南美洲的国家、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尽管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名词还有一些不完美,但是他们在中等收入阶段就不能进一步跨越前进了,原因何在?原因主要是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和谐是产生中等收入陷阱,并深深陷入其中的一个方面。

再说发展方式红利,发展方式红利应该说每一个国家都有可能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就得到了制度红利。但是社会和谐红利不行,只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只有我们努力、前进争取到的这种社会制度才能带来社会和谐红利,应该这么看。仅仅有发展方式的红利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这个对我们来说一定是要记住以下的几点:

从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市场从以前所说的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改为现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使效率提高,使效率最优化、效率最大化,使这种情况都实现。另外,告诉我们市场起决定性调节作用,意味着我们一切都要按规章办事,政府不要做可以让市场做的事情。这是什么意思呢?政府可以做市场能做的事情,有些事情政府做,有些事情市场做,如果政府可以做,市场也可以做,谁来做?应该是让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说,凡是属于政府的职能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尽心尽职到位,因为政府是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我们说国防,司法,治安,义务教育,公众的最基本的生活福利待遇,包括廉价、低价的住房,这个是政府做的。政府还做什么呢?就是稀缺资源的规划、战略发展,政府应该起引领作用。

还有宏观经济调控,宏观调控以微调,预调为主,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有大起大落,大升大降。还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问题。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多年形成的,而且跟自然条件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缩小地区差别这个方面的作用。市场也可以做,但是市场需要很长的时间,要等到生产要素的供求情况发生变化,资源短缺程度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市场才能慢慢做。等不及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对社会的损害太大。

我们长期以来所考察的主要是生产效率问题,讲生产效率问题是对的,因为它是投入产出的关系。投入多,产出更多,如果做到这样,效率就提高了。但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了另外一个对效率的开明,就叫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什么含义呢?它有一个前提,投入是既定的,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用A方式配置资源产生M效应,用B方式配置资源就产生M+1效应。投入既定了,如果生产要素的配置调整了,那就发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个变化实际上越来越显出重要性。为什么?因为资源配置效率是我们要争取实现的,而且它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生产要素的重组是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由市场根据规律来做。这种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以后,在经济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个变化是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了,对产权交易平台的重要性认识了,因为这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最有效的权衡。第二个变化,长期以来人们把从事融资、筹资工作的人,从事人事组织工作的人,从事宣传工作的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笼而统之,称之为非生产人员,为什么是非生产人员,因为你们跟生产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以后,这个观点就旧了。从事融资筹资的人是直接来参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做人事组织工作的人他们是在人力资源上能够做到最佳配置,提高效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每一个投入更大的积极性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是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所有这些人都是从事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了。

如果有这样一些人,别人以后再把你们叫非生产人员,你就可以笑他,你的观点旧了,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观点,现在主要的考虑是生产配置效率。我们下一步社会和谐的首要前提,是公平教育,公平竞争,做不到公平教育,公平竞争,谈什么和谐呢?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以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另外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作为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大突破,跟市场决定性作用一样。混合所有制经济既不是全公,也不是全私,而是公私混合的,各种发展方式,各种所有制都有它的优缺点。它能把个人优点集中起来,比如说你在谈国有优势的时候通常会谈到技术力量强,人才济济,这个肯定是国有资本的优势。但是,谈民营经济的优势,又谈机制灵活,敢于创新,它有自负盈亏的职能,它是自负盈亏,敢冒险,国有企业敢吗?要经过层层审批,结果把机会就丧失掉了。

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不更好吗?而且今后我们无论国企,无论民企都要做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做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就是企业,国有企业很多已经改了股份制企业,很多已经改了上市公司了,既然是股份制企业又是上市公司,你为什么要行政干预呢?它有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国家的法律法规把它限制住了,你不能过这条线。下面靠法人治理结构来治理,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总经理,有这套制度在,你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还行?所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上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重要的方面。

你先要谈协调,国企、民企相处应该协调,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国退民进,大家在公平竞争条件下地位是平等的,这就是企业之间的和谐。我们谈双赢,双赢是空话,双赢的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要使民营企业产权得到保护,也能够真正像企业一样来自我决策。另外,混合所有制当中还有一个特点提到了员工持股制度。员工持股制度,这个在经济学界已经叫了许多年了,有的国家也开始在做,但是一般的说,这个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因为人家经常是讲利润是怎么创造的?利润是投资创造,因为投资的货币投入转化为机器、厂房、设备,转化为原材料,然后就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利润了。但是,后来的经济学就开始发生变化了,财富怎么创造的?利润怎么创造的?是依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才创造的。没有人力资本的投入,怎么行?知识、技术、智慧、经验都体现为人力资本。既然利润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而创造的,那就要问你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利润全部归物质资本投资的比重分配,人力资本投入的只能从工资总开支,工资纳入成本的这种成本开支,利润中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份额,这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说,员工持股制度,特别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中应该看到它的未来的意义,它是社会和谐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你可以想职工,如果说我这个企业是国有的,除了职工工资以外,对这个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你的盈亏,你都得付这么多的工资,除非你倒闭,如果你不倒闭,你还得付。但是,有员工持股以后,可以发生变化。现在人家经常这么讲,有的企业实行了员工持股,大家相互之间还在监督,你把厂里的木板运回家了,还有我一份在,你怎么拿你们家去了,还有这个观念,这是我调查中听到的现象,社会和谐是需要多方面的。员工持股制度如果进行得好,有可能增加社会和谐,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和谐从公平竞争一直到参与分配许多方面有很多要研究的,很多要做的,我们就可以讲,我们谈发展方式转变,这的确是制度红利,但是社会和谐红利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只有当我们把社会和谐红利真正的看成是我们的制度红利,而且是我们制度优劣性的表现,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发展经济学实际上在任何一本书里就四句话,第一句话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一批人就业了,别人就就业了。第二句话富裕是靠富裕带动的,一波人先富裕起来,自己有能力了,帮助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还有就是他社会责任也就相应地增大了,这就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经济繁荣了,投资就不断增加,消费也就扩大了。第四句话,和谐是靠和谐积累的,和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期的积累。我们今年加强社会管理,是为了治理,也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红利资源配置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抓住四大趋势红利
发掘人口红利“蓝海”
跟踪导练(一)2
中海红利PK益民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