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的传承

2014-06-14 06:56贺宏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仓颉渭南原型

贺宏福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动画虽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商业性和工业性的特征,但其作为一种在特定环境内发生的文化传播和审美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与观众的审美习惯、思维模式、生活习俗等文化因素发生关联。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地域性是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特点,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重要表现。[1]渭南位于陕西省东部,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周、秦、汉、唐至今,渭南是京畿重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城。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的文化。渭南有以华山、渭河为标志的华渭文化,以司马迁祠墓、仓颉庙、唐“三皇”帝陵为标志的遗址文化,以“四圣”“三贤”、杨虎城旧居、习仲勋陵园为标志的人文文化,以1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种地方戏曲剧、多种民间技艺为标志的民俗文化,以渭华起义、智取华山为标志的红色革命文化,共同组成了渭南独有的地域文化。[2]面对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对动画创作而言,即动画剧本、动画形象开发、动画美术设计等方面来说,一方面要强调“传”: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另一方面要强调“承”:对于文化的理解与创新。

一、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民间故事的传承

动画大师迪斯尼说过:“将世界伟大的童话故事、令人心动的传说、动人的民间神话变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并且获得世界各地观众的热烈响应,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超越一切价值的体验和人生满足。”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谈到《龙猫》的创作灵感时说,整个故事和氛围都“源于童年时听大人讲的传说”和“儿时对大人话语的记忆”[3]71,表达出动画大师们在动画创作中对文化资源的眷恋。

(一)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故事素材的“传”

渭南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神奇故事,为动画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素材。如神话故事《仓颉造字》,讲述的是仓颉创造文字的神奇故事。为了创造文字,他离别家乡,翻山越岭,常年到各地去请教善思会道的人,请教并收集资料。回到白水县杨武村的家中后,来到山沟里独自用三年时间将整理收集来的资料,在富有传奇色彩的石猪、石羊的帮助下创造出了文字……故事神奇浪漫,曲折离奇。以该神话传说为基础,浙江太子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白水仓颉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了动画项目《四眼孩仓颉》[4](如图1)。再如神话传说《雷公造碗》,讲述了雷公创造碗的传奇故事。为了创造美观实用的瓷碗,他从外部落偷挖釉土,还多次被人家当作小偷追赶捉拿,釉土用完后,他又拿着野兽去换取人家的釉土,人家不给,无奈还得去“偷”终于,雷公创造出既不渗水,又美观实用的瓷碗。在这个传说中,人们听到的已经不是一个关于“小偷”的故事了,而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创造者的故事。像这样神奇浪漫、地域特色鲜明、奇幻瑰丽、跌宕多姿的故事素材,在渭南文化中还有很多。如《鲤鱼跳龙门》《华山侠女的故事》《找洞天钥匙》等神话故事,《司马迁的传说》《仓颉传说》《“二华”的美丽传说》《渭华起义红旗展》等民间传说,《互嘲》《吝啬人学艺》等民间笑话。

图1 《四眼孩仓颉》动画角色

(二)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故事素材的“承”

在动画创作中使用地域性文化中的故事素材,需要在传承中转化、创新。如《四眼孩仓颉》动画便是以仓颉造字的故事为主线,并结合了山海经中的地理山川、奇人怪物等元素,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从现有的动画理论和实践来看,笔者以为其重点在于把神奇的故事转化为生活的故事。按现有的理论来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动画之间,虽然用一种相近的语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而且观众的审美喜好、心理需求实际上还会受其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但是,那些流传久远的传统故事,毕竟时过境迁,与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人生体验相隔遥远,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由于缺乏特定的、先在的接受条件而引不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域性传统故事在动画中的传承需要特别关照现代观众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要关注他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及其体验。因为在动画世界中,最吸引观众的就是讲述故事,并且故事必须充满神奇并且似乎极为真实。这就是动画的任务,把神奇的事情变成生活的故事。[5]16

挖掘、借鉴、利用渭南地域文化中的故事资源,改编成新的动画故事,是繁荣动画创作的一条现实之路。当然,这样做并不是排斥其他文化,而是从地域文化中寻找当代人所体验的、经历的或者所想、所需的文化因素。

二、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原型形象的传承

任何形式的故事都是围绕角色展开的,没有人能讲述出没有角色的故事。动画也是如此。在动画中,角色都是以一定的原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即便是看似奇异的、不可能存在的角色也是来源于原型。

(一)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原型形象的“传”

渭南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影响深远的原型形象。如造字之仓颉、造酒之杜康、造碗之雷公、造纸之蔡伦,也有唐朝名将张仁愿、唐朝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还有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等。这些典型形象烙印在人们心中,不仅当地的妇孺多能讲述,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内核鼓舞着人们求文明,并创造文明。如“四圣”都能为人民谋福造利;都有惊人的毅力和韧劲;能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忍辱负重,不惜牺牲的精神,这些精神强烈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体现出劳动人民优秀的品质。试想,倘若能把这些原型形象作为一种基础元素、艺术资源、精神内核渗透到动画作品中,那么对动画的品味有多么大的提升!对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人格塑造、品格形成等方面有多么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二)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原型形象的“承”

原型形象积淀在民众的心理底层,一旦被动画作品激发出来,取得的社会效果和市场空间不言而喻。[6]把原型作为动画故事创作中主要角色的基础,并赋予这些角色必要的个性和身份,紧抓性格核心,尽弃旁枝,往往会成为一种精神、品行、才能的代言人,并且在设置故事的戏剧冲突,演绎善恶美丑时能发挥出功能性的作用。在动画创作中,秉承角色“陌生化”的原则,利用动画语言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优势,通过角色拥有的品质与能力的拔高等艺术手法,创作出满足当代受众自身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的动画形象。

利用地域文化中的原型来创作动画中形象,往往还需要诸如语言、动作、表情、服饰等观众熟悉的现实素材,以增强作品获得观众认同的机率。而且,还要设立角色之间明确的关系,诸如主要角色的朋友、导师、对头等必要的其他角色,突出主角的典型性,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原型兴趣。如果在动画创作中,能把角色原型经历过的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相统一,就更容易使动画角色获得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三、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视觉符号的传承

宗白华说过:“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说明了无论多么深刻的精神、动听的故事,也必须运用恰当的“造型手段”与“审美符号”来进行受众审美需求上的匹配。因而,在讨论传统文化继承与动画创新的时候,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梳理该地区文化传统中为我们保留多少视觉上的“造型手段”与“审美符号”。

(一)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视觉符号的“传”

图2 华县皮影戏

渭南文化中的视觉素材十分丰富,形式也绚丽多姿。不仅有合阳面花、大荔剪纸、澄城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有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渭北面花制作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纸技艺等传统手工艺,还有合阳提线木偶、华县秧歌等传统戏剧。例如,华县皮影塑造出了诸如雍容娇贵的大家闺秀,弓鞋翠替的小家碧玉,布衣麻衫的平民百姓,绫罗绸缎的纨绔子弟等形象(如图2)。这些形象在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视觉冲击力,可谓“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其设色以红黄绿黑白“五色”为主,视觉效果和谐绚丽。近年来,民间艺术大师汪天稳对皮影敷色进行了创新,在影人的嘴和头发等在部位用适当色彩点缀,使皮影对精细内容的表现力大为增强,开创了一种新的皮影敷色表现方式。[7]华县皮影还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手法:它以平眉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以立眉突现武生将帅的英武强悍,其前额突出,更显气概不凡。另外,华县皮影在影人动作上技艺精妙。在演出中,影人灵活多变,步姿多态,坐立行走自如。在武戏中,影人的踢、打、杀、砍、上马、下马等动作干净利落,变脸、撑伞、七十二变等绝活奇异独特。[8]再如合阳提线木偶,其偶人造型和唱腔别具一格。木偶造型美观大方,酷似唐俑,并有自己独特的声腔——线腔,其腔调激昂慷慨、苍凉、悲壮,具有渭北高原的特色,煞是迷人。[9]

(二)动画创作对渭南文化中视觉符号的“承”

渭南文化中这些独特视觉素材,为动画美术设计提供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对这些视觉素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找到适合于动画创作的艺术语言符号,能使动画作品具有原创性和生态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视觉符号都可以被简单地堆砌和拼凑进动画中。诸如图形、纹饰、色彩等造型元素,或因过于繁复,需简化概括,或因观念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表达而需改造创新。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说,尊重受众心理需求,研究他们的审美倾向,同时科学地整合现有的视觉符号资源,这些都是促进动画创作的必要措施。因而,就传统视觉符号对动画美术设计来说,更像是一种可间接借鉴的素材,而非可直接挪用的因素。在动画的美术设计实践中,应偏重于主观性,即在充分理解传统造型艺术的手法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原型演绎法、借鉴、嫁接等动画造型的艺术手法,使角色和场景的视觉符号更容易让当代人理解,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

四、结语

动画艺术的发展要以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土壤,这既是动画创作彰显本土民族特色的关键,也是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在动画与地域文化的素材续接上,故事素材的动画改编,经典原型形象的角色再塑造以及视觉符号的动画再现,合力推动了二者在题材内容上的对话,血缘基因上的传递、视觉符号上的转换,构成了地域文化资源走向动画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该渠道将地域文化中的素材创造性转化为易于现代观众接受和认可的动画艺术形式,是地域文化生命力的延展。不过,动画创作传承渭南文化,还需要创作人员、文化单位及动画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会有更多像《四眼孩仓颉》富含渭南文化一样的动画作品不断诞生。

[1]袁行霈.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总绪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 -20.

[2]杨永林,张哲浩.渭南:建设秦东文化新高地[N].光明日报,2013-01-04(04).

[3]葛玉清.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宗公平.《四眼孩仓颉》动画项目启动[N].渭南日报,2012-05-21(03).

[5][英]克里斯·帕特莫尔.英国动画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6]黄永林,徐金龙.民间文学与国产动漫的不解之缘[J].民族艺术研究,2011,(6):124 -130.

[7]罗维亮,杨岗.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的皮影雕刻艺术之路[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8):79-80.

[8]雷桐.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华县皮影管窥[J].当代艺术,2008,(1):100 -101.

[9]肖鹏芳.合阳提线木偶戏的艺术魅力[J].当代戏剧,2013,(2):42.

猜你喜欢
仓颉渭南原型
仓颉造字的传说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包裹的一切
结绳记事
说仓颉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三国渭南之战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字圣仓颉“走进”维也纳联合国城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