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三“十大本”艺术隐喻解读

2014-03-20 13:24杨军燕贠红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隐喻艺术

杨军燕,贠红阳

(渭南师范学院a.音乐舞蹈学院 b.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在语言学范畴里,隐喻是指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表现另一种事物。艺术作为符号,作为人的情感或灵魂的外化,实际上它的表现方式正是隐喻。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说:“隐喻解释的原则‘大致在于考察一件东西是怎样让我们想起另一件东西的’,即考察所喻和喻体‘如何相似’,在他那里,就是 P和R 如何相似。”[1]829可以说,艺术本身“就是用隐喻在进行思维”[2]234,由此可知,艺术本身就是隐喻,这是因为艺术隐喻作为“过程和整体”[3]48,它渗透于艺术家的艺术行为的整个过程,它靠象征抵达对象。因此,也可以说,艺术都是象征的,这也是艺术的终极形态。艺术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隐喻对象的过程,它往往要通过比较、类比,然后展开联想、想象,进而形成意象,最后形成象征,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艺术隐喻就形成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或接收到的艺术作品已经是“花非花”了,它已经被艺术家的体验、情感、意象“异化”了,因而已经是一个隐喻的存在物了。这就是艺术,隐喻的艺术,艺术的隐喻。

戏剧(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黑格尔把它称为是“艺术的最高层”[4]240,因为它不仅是剧作者的创造,同时还是导演的、演员的创造。也就是说,戏剧(曲)实际是多重隐喻的艺术,因而它就被黑格尔捧到了最高层。李十三生活在清朝中期,当时社会的黑暗、仕途的坎坷、生活的困顿等因素迫使李十三最后拿起了戏曲艺术的武器。在近代中国戏曲历史上,可以说李十三是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剧作颇丰,其剧作有十多部,被誉为“十大本”,而且剧作的隐喻价值极高。具体来说,李十三的戏曲隐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女情长的隐喻

在人的感情交流中,因彼此关系的疏密不同,或诉求方式的差异,或职业性别的不同,或利益需要的互补,自然就会产生多种情感体验,有因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亲情,有因姻缘而迸发出的爱情,有志同道合而凝结的友情等等。在各种感情交融当中,唯有爱情是最能掀起心灵巨大波澜的情感体验,它最能表现人性的本质及美善。所以有人说,没有爱情就没有艺术,这话看来是道出了艺术的真谛。然而,对感情或爱情的描写最容易走向两级,即要么直白,要么隐喻,当然我们更乐于看到的自然是隐喻式的表达,而非直白式的表白。把艺术搞成大白话,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李十三深谙此理,他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核心追求的就是戏曲的隐喻价值,从而使得他的戏让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耐看”。如在《如意簪》里,吴绛仙走庙会偶遇朱尔旦:“似这等才与貌真乃罕见,吴绛仙不觉得意惹情牵。奴这里卜天暗作实验。”故丢如意簪一支,这可以作为行为隐喻,是思慕之情的隐喻。夜晚倚窗思念“春风吹梦入流酥,香浸金炉。隔窗似有人喧语,醒来细听还无”,这是以梦幻的方式隐喻人的思念之情。还有:“展孝经一段未曾看,可意人往来在心间。只可恨无针去引线,想是生前太无缘。今夜晚却怎么心乱的要紧。俊俏郎不知在那边,睡魔不入愁人眼。闷悠悠直坐到四更以前。”这可以说是极度思念的隐喻。《白玉钿》里李清彦与尚飞琼相遇而未相识的独白:“谁家一位女貂蝉,何事闲游到小园?粉脸轻匀梨花绽,眉黛一角似远山。红袖惊梢出玉笋,翠裙鸳绣露金莲。分明是观音水月殿,分明是嫦娥出广寒。不住凝眸将我看,几番低首垂云鬓”。“小园窥见仙郎面,真是后世一潘安。欲把姓氏问一遍,中间只碍一丫环。娇羞点入桃花面,低头且将罗裙拈。临去还将秋波转,好似藕断丝仍连。”看到此情此景,李清彦激动万分且踌躇不安地唱到:“一霎时仙姬归天去,忙把玉钿袖内藏。耳边不闻环佩响,风外犹留兰麝香。临去秋波将我望,似有心事诉衷肠。五百年结下风流账,教我意马怎收疆。归去湖山空惆怅。”后两人同陷囹圄,隔窗羁押在同一店内,尚飞琼“忽听那边哭声亮,轻移莲步近纸墙。湿破小隙将他望,却怎么才是梦中郎”。随即感叹且幽怨地说到:“我为你染病春罗帐,我为你也曾赴长江。幸今日有缘重相望,只望你梦里引襄王。”李清彦见到投过来的白玉钿,激情而无奈地唱到:“我此去多半把命丧,那有好梦如高唐。你画眉别去寻张敞,再休想天台忆阮郎。”通过这些隐喻式的叙写,两个恋人的痴情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是李十三的笔法,娴熟而顺畅,形象而逼真地再现了深陷情网的一对情侣难舍难分的忠贞爱情。这种隐喻的手法在其他剧中也多有体现。在《香莲佩》里,随夫君上任的邹丽娘早晨起来,面对梳妆镜唱到:“早妆留意对菱花,金钿几枝贴鬓鸦。任是满头皆珠翠,却输郎君戴乌纱。”《如意簪》里的宋飞燕唱到:“世上莫笑懒修容,所重四德与三从。黄公有女不妨丑,且喜东床是卧龙。”还有花晓云唱到:“气怯怯随父到森罗殿,这才是未曾死先见阎王。”“两廊下狱许多牛头马面,多病人自觉得森杀威严。你孩儿这半晌心慌意乱,诚恐怕不久又将病添。”反面角色也有情愫,麻也清唱到:“有意要会仙郎面,无心拜佛去参禅。若得公子随我意,配成一对并蒂莲。”这些精美的隐喻唱词极富隐喻价值。

二、壮志豪情的隐喻

李十三作为一名历经多年科场不中的举人,报国之心不能施展,理想愿望不能践行,无奈只好把这些寄托在他的戏曲剧本里,希望没有实现的愿望在他的故事里,在他所设计的矛盾对抗中,在他的剧情中有个圆满的结局,可谓“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因此,可以说李十三的戏曲都是以隐喻的形式写就的,“十大本”里,每一部开场的第一回都有一段隐喻价值极高的开场白。《春秋配》李华唱到:“百岁光阴过隙间,少年不学老何如。雨露不滋无根草,风雷变化有鱼鳞。欲攀天上三株桂,须读人间五车书。”《如意簪》朱尔旦唱到:“但得鲤鱼龙门跃,一声春雷上九霄。天性不嫌愚且鲁,九转丹成上火候。若到铁砚磨穿日,何愁朱衣不点头。”《白玉钿》李清彦唱到:“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经纶独自抱满怀,夜光久向暗中埋。未获南宫俊士选,空有西京作赋才。”《紫霞宫》谷梁栋唱到:“昔日工夫不可荒,抱负非常往帝邦。雁塔题名表姓字,金花插帽辉宫墙。”《万福莲》龙象乾唱到:“自幼曾经习圣贤,文事武备要兼全。春雷一声鱼龙变,扬眉吐气列朝班。”《火焰驹》李彦荣唱到:“少年志气万夫雄,欲铭燕然第一名。虽少班马才学富,常思郭李汗马功。”《玉燕钗》岳俊唱到:“才见禹门三级浪,便植河阳一县花。那得王乔双凫水,霎时飞去过长沙。”这里有寒窗苦读的希望,有一旦得志的憧憬,有即将金榜题名的欢愉,有不久入朝为官的志向,还有即将赴任的朝阳之气。一切都是某种隐喻的存在,“十大本”展示给我们的是阳光灿烂般的美好,是将要在未来承担的责任以及满怀抱负的可能履行。亦真亦幻,正像李渔在《闲情偶语·语求肖似》中所说:“未有真境之为所欲为,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盼之际又如山林,我欲作人间才子,即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作佛,则西天、蓬莱即在砚池笔架之前,我欲尽孝输忠,则君治亲年,可跻尧、舜、彭之上。非若他种文字,欲作寓言,必须远引曲譬,酝籍包含。”李十三正是把这种“远引曲譬,酝籍包含”的隐喻恰如地其分地运用到他的皮影剧作当中。

三、美好理想的隐喻

《十大本》里,李十三还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豪侠之士以及为民情愿的清官,他们或除暴安良,维护正义;或剪除奸邪,弘扬正气。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对美好社会的理想的隐喻。《玉燕钗》的绿林刘通唱到:“腰悬宝剑胡霜冷,臂挂弯弓楚月孤。雄踞一方山岳震,漫道黄巢不丈夫。俺,刘通是也。两臂有千斤之力,因号千斤。只为不服明朝正统,遂于僧人允天峰起义。”行走江湖的李汉蛟唱到:“乘风破浪男儿汉,何苦常守一舟船。妹子不必将我劝,看我封侯万里间。何羡昔年班定远。”“苍天困杀英雄汉,埋没江湖三十年。何日大鹏将展翅,万里扶摇上九天。”“昨夜匣中宝剑鸣,只因世上有不平。”《如意簪》的元帅王彦邦唱到:“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春秋配》张雁行唱到:“自矜勇武刚果,堪夸智谋颇多。昨岁乡试已登科,才称英雄心窝。春闱一字差错,名坠孙山遗落。英雄不惯受寂寞。谁肯世间闲坐。”《春秋配》里按院何德富唱到:“金銮殿领圣旨名查暗访,除恶官访良善由我主张。似这等万人惧昂昂气象,也不枉自幼儿十年寒窗。”面对刺史耿仲的一系列误判,他能以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仅凭臆断,最后是真相大白,恶人得到惩治。依据李十三的想法“把要看到和听到的人和事,以及想到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向观众提出来,让观众含着悲凄和欢乐的眼泪去体会戏中的趣旨,是‘重在售意,不重沽名’”[5]36。我们探索“十大本”的真谛在于认知李十三借用词语表现的双重性,通过隐喻类比方式传递出雄壮之美。由此产生的艺术形象对于教化民众,延续传统价值观念,彰显陕西关中地域民风,将粗狂、豪迈和激情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给后人研究“十大本”,从修辞学角度,从艺术隐喻学方面认识民间文化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要知道,李十三生活在清末,社会动荡,国家破败,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这些东西如果直白表现出来,那可能会遭杀头之殃,但如果以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作者无碍,而且其戏还可以长演不衰,这也是李十三选用隐喻方式表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美]塞尔.隐喻[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邢培民,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84.

[3]蒋原伦,潘凯维.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4][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李十三史料研究室.李十三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隐喻艺术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纸的艺术
一滴水里的隐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