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浓浓的语文味

2014-06-13 12:08林敏静
成才之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唱歌鸟儿语文课

林敏静

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的确,读是根本,没有读,就不会有感悟和理解,更不用说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读味”呢?

一、“读味”从读题开始

课题,是最先吸引学生的地方,是一篇课文的“眼”。读好课题,可以为开课做好铺垫,也能在开课伊始,就展现语文课堂的独特味道。笔者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先出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词组,让学生读后,再请他们关注“极了”和“透了”这两个词,学生自然而然就读出了这种精彩到极点和糟糕到极点的感觉。这还不够,我继续说道:“这两个词组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你能读出它们各自不同的情味吗?”这样,“读味”扑面而来,在学生读课题的过程中就有了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初步感悟。

二、“读味”在多读几遍中

许多老师不愿意在“读正确、读流利”上下功夫,认为这是课前预习就可以解决掉的问题,课堂上就不花时间了,所以往往走走流程,让学生读一遍就草草了事。殊不知,这已经忽略了读书最基本的意义。要知道读正确、读流利是朗读能力这座大厦的基石,基础不牢可会造成地动山摇的。宋代朱熹也曾说:“但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此处话语中,不仅强调课文要读准确,还强调朗读遍数要多。也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匆匆》时,就很舍得花时间。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在学生读正确后老师再进行配乐范读。这个范读意义重大,一是通过形式的变化,避免了重复朗读,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老师的示范,给学生以朗读的表率,其实也是一种指导。教师在朗读的时候还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听出老师读错了几个字,读破了几句话,从另一个层面加强了学生的朗读训练。接下来,请学生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给他们“挑刺”,指出朗读的不足。特别是读到“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老师让学生分别用升调和降调朗读,通过对比、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是带着忧伤感叹时光的流逝。通过这样的朗读之后,虽然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讲解课文,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在学生反复的读当中,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这也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根本所在。

三、“读味”在品读词句中

在一篇课文中,往往有些重点的词语统领着整篇课文的基调和方向,我们如能抓住这些重点词句的品读,引领学生进行朗读,会赋予我们的朗读以层次感和厚重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带给我们的张力。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去年的树》这课时,抓住“天天”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词语,引发了一场朗读风暴。王老师让大家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了引读:

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当月亮挂上柳梢头,(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雪都融化了,(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唱歌。

然后王老师说:“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的深厚感情,因为它们时刻都在一起,也为下文鸟儿不顾一切找树埋下了伏笔。

四、“读味”在个性朗读中

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想说的是,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朗读感受。我们注重多元解读,也重视个性朗读。个性朗读的前提是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所以,这样的朗读来得更加珍贵。一位老师在执教《最后一分钟》时,让学生感受香港地区“百年的痛苦”时,先出示第三节诗歌,让学生圈出这首诗中诗人回忆了哪些痛苦的历史。在学生圈找、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显示当时中国人种种屈辱的照片以及影音资料,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了前面的铺垫,就有了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学生说“辛酸”,有的说“难过”,有的说“愤怒”,有的说“悲哀”……于是,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段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表达了他们对“百年痛苦”的独特感受,难过、愤怒、悲哀、心痛、沉重……而这些感觉,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外显出来。在这样的独特的朗读体验中,孩子和文本有了一次更加密切的契合。在这充满个性的读书声里,“读味”分明在漾开。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文字以生命,朗读,也带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悟。的确,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让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尽情地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画面,读出诗意,读出醇香醇香的语文味。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唱歌鸟儿语文课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遇见他们在唱歌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唱歌猪
鸟儿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