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兰亭巧点拨 读赤壁妙突破

2014-06-12 07:49李树堂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4期
关键词:寄情主客兰亭集序

李树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兰亭集序》感情线索组文,叙事,绘景,谈生死,议人生的写作方式,在阅读中,巧点拨《赤壁赋》的结构及主题的学习理解可以得到妙突破。

师:《兰亭集序》一文中哪三个词语高度概括了全文的感情变化?

生:“乐”“痛”“悲”。

师:请同学们初读苏轼《赤壁赋》,找出文中高度概括全文感情变化的三个词语。

生:“乐”“悲”“喜”。

师:联系课本注释我们可看出苏轼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从皇帝身边的红人到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心情郁闷、失意、伤感……

师:《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信可乐也”的原因有哪些?

生:与志同道合的“群贤”赏春天美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师:细读《赤壁赋》探究苏轼“饮酒乐甚”的原因?

生1:苏轼寄情山水,月夜泛舟游赤壁中找到了快乐。

生2:苏轼欣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月色美景中随心所欲地游,在快活似神仙的感觉中暂时忘记了官场的失意,借酒的麻醉得到了快乐。

师:上面的两位同学分析得极到位,古人在仕途失意时往往寄情山水,借酒浇心中不快。

师:“赤壁”月色美景真的让苏轼彻底快乐了吗?

生:“借酒浇愁愁更愁”,客人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洞箫声使苏轼“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又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借兰亭集会抒发了“死生亦大矣”的“痛”,《赤壁赋》中苏轼又想抒发什么?

生1:借赤壁联系三国历史英雄人物虽曾叱咤风云,但“如今安在哉?”苏轼想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生2:苏轼想抒发人生一世却不能和曹操,周瑜一样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只好“托遗响于悲风”的失落。

生3:苏轼联系“月”“水”论述了自然界万物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抒发了人生短暂,人生如意也好,失意也罢,时间一天天在过去,一切都在变化中成为过去,“又何羡哉!”且享受“造物者无尽藏也”的思想。

生4:客人喜而笑,主客“洗盏更酌”不知天亮了。这里充分展示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仕途中的不如意,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师:《赤壁赋》用“乐”“悲”“喜”的感情变化组织全文,使文章结构显得明晰。在游赤壁、赏月色、主客问答中塑造了一代文豪苏轼豪放乐观的形象。学习苏轼的处世态度,人格魅力那么我们的人生必会出现许多亮点。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靖中学)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寄情主客兰亭集序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不忘初心,以“版”寄情
经验与存在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寄情于人、事、物、景中
ТРИ ШЕДЕВРа
寄情风景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