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友
摘 要: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很多,而阅读无异是其中成效最显著的。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行为习惯呢?这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影响。通过阅读使学生达到认识世界、深化思维、积累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课堂;引导梳理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且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但是,最终的结果怎么样还是有待商榷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毫无目的和正确方法的死读,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同时这种毫无兴趣可言的阅读方式只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从中感悟知识,明辨是非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模式的积累呢?
一、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在对某件事物感兴趣时,才能会对其产生学习的欲望。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上下工夫,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及语言的优美,以此来吸引學生。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在授课及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应注意自身的言行,要使学生能感受到原来学好语文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文素养显得自己是那么得与众不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这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使学生产生想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需要过多地去要求他们,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去关注语文素养的积累,这也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美感及趣味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白化。如果所讲的都是一些学生听不懂的或是难以理解的语言,相信学生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的。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自然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所以,对语文老师而言有一点需要切记,那就是不要自顾自地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以,自己的目标不但没有达成,学生更是一无所获。
二、想方设法,使学生的阅读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针对阅读教学而言,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还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实际上这种方法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各种课型中都应该注意运用的方法。我在教学中也注意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在新课导入时,其一,我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获取知识;其三,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就是在课堂是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如,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可采取注目式提醒、边讲课边走近学生以引起注意,或走到学生身边等方法。这样,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当然,情景创设也不能一边倒,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迁就学生,纵容学生,就显得有些不负责任了,善意地对某些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然的话,因某一人而对营造的良好氛围造成了破坏,影响到整个大环境,自己的一番努力白费了不说,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把握文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要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读得懂文章的大体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出文中的情节及人物的神态、心理和言语。如果是单独的文段,学生则能通过阅读分清层次,并找到文段中体现思想观点的关键词语或是用关键词语概括出文段的思想观点。但是,有一点需注意,那就是不可望文取义、更不能够断章取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四、要组织学生多做交流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讲得再好,也是老师自己一个人讲,自己悟,自我陶醉,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所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合作,互动交流显得十分必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进取。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形式,它体现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争论上,语文教学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理解、体会。这样既能满足程度高学生的要求,又不使成绩一般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目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付出得到回报,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肯定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制才能日臻完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柘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