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华
【摘 要】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相互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就会使学生在系统的了解知识的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的内在构成方式,建立知识前后的联系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求同 求异 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知道,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
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一、求同比较阅读
针对相同话题或内容,选取资料,迁移拓展。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可与下面这篇主旨相类似的短文进行比较。
宋昭公亡而能悟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亡而能悟,盖得反国云。
——《新序》卷五《杂事》
此文同《邹忌讽齐王纳谏》相较,内容并不相同,故事情节的曲折,语言修辞的优美,也远不及《邹》文。但宋昭公失败出亡,感悟认识到:平日朝臣、侍御围着他,一味地吹捧颂扬。他“左右不闻吾过”,结果导致失败。这种认识,跟邹忌“王之蔽甚矣”的意见是一致的。旧时代教育的君主,因为“谄谀者众”,受蒙蔽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君主能否去蔽纳谏,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就正在于此。通过比较,《宋》文从反面,给《邹》文提供了一个补充说明道理的例证。
又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小说,时代不同,故事情节不同,但都是写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遭遇,比较点可以放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主题思路上。这两篇小说的相同点表现在主人公为了通过科举制度获取功名利禄的生活,他们蒙受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之害相同,包括思想受毒害,形体受折磨,性格变迂腐,精神变畸形。不同点是孔乙己在潦倒一生中悲哀地死去,范进在几十次科场失利之后,突然中举一跃而爬进上层社会。虽然如此,他们的不同遭遇却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上的毒害和形体上的摧残。从而使人们认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
二、求异比较阅读
同中有异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和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是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但从表达方式和诗的格调上看,却有很大的区别:《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一洗向来送别诗的悲酸之态,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意境开阔,风格爽朗,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感情基调是昂扬的。《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反更勾起离人的离愁别绪。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依依惜别之情,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咏梅,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道外断桥边,在日暮黄昏中独自开放,有孤苦难言的寂寞;毛泽东所写的梅花却不同,即使大雪纷飞,冰冻百丈,她仍在悬崖峭壁上,争奇斗艳,俏然开放,“待到山花烂漫时”只与群芳一起欢笑。所写对象是一样的,可作品的内容却不同,这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感情上的差异。陆游的词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下,抗金抱负不得施展而倍感孤独寂寞的反映。而毛泽东的词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勇于坚持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关雎》与《致橡树》从题材上来看是两首爱情诗,但将两诗一比较,不同之处,随口可说出个一二三:首先从语言角度来看,《关雎》更有音乐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它整首诗都是四字句,节奏明快活泼;再加上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运用,音韵十分和谐;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民歌风旋律。《致橡树》诗句有长有短,字数不一……其次,《关雎》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致橡树》充分运用意象,通过一种象征手法先破后立,展现的是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观。《关雎》整首诗就象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四幅图画,具有图画美……阅读中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两翼协同扇动,才能飞得高远。求同,在于认识事物的共性;求异,在于发现事物的个性。比较阅读法是一种研究性阅读,目前在学术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已经显示了它独特的功能。“操于曲而后晓声,观于剑而后识器”,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的一段话:他说的一点也不错。如果老师和同学们长期坚持在比较中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