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一年级的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宝贝,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没有整理东西、做家务的意识与习惯,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孩子就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整理书包、桌肚,保持教室整洁,学会打扫,对于这样的转变,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在头脑中没有这样的意识,更缺乏方法。针对学生在保持室内卫生方面的不足,我在教室里开展了“我们的教室真干净”为主题的活动,从培养学生保持教室内卫生的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运用无言身教,感染学生行为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是由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作熏陶。熏陶比管理、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要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样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时候的他们特别亲近老师,也特别愿意模仿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示范和引导。看到地上的纸屑,我会弯腰把它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桌椅歪了,我总会走过去排一排;每次放完学,我都会和值日小朋友一起做值日,一边做示范,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讲台上的物品及时进行整理,小黑板叠得整整齐齐……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
二、做好家校结合,引导学生自理
学生座位底下的废纸、学具、书本大多是由于学生自理能力差,不会摆放自己的东西造成的。于是我利用班会、晨会,教会学生学具的分类与摆放,在家长会上发动学生家长教给学生整理书包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家长推荐了整理袋、垃圾袋。有了这两个好帮手,孩子们的书包整齐多了,擦鼻子的纸也有地方放了,自然座位底下的废纸也就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每节课的课前,我都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书本是否收放好,学具是否放整齐,这样学生的书本就不会躺到地上,学具也就不会散落一地,教学工作也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
三、承包教室地面,给予机会实践
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作为一年级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才能保持自己的“地”干净。所以,我规划出学生座位一平方米之内的地面、桌椅、墙壁为每个人的“地”,只要你在学校,就要保持你管的“地”的整洁。一看:看地里有无垃圾,如有要立刻捡起扔掉;二查:查别人的地里是否干净,如不干净,你就可以成为“检察官”批评教育他。到了中午用餐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一方地的保洁:小心地铺上一块大毛巾,把桌子保护起来,端菜盆时,也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成了“恶意破坏者”、或者弄脏了自己的“地”。快放学了,孩子们在整理完书包后,也不忘看看自己保管的地面和桌肚里有无杂物,有,就赶快捡起扔掉;桌子是否整齐,歪了,赶快动一动,排整齐。孩子们为了自己的一方地,努力着。只要一下课,就会马上关注自己的“地”有没有被人恶意破坏,有时也会有空去查查别人的“地”,摆出一副“检察官”的样子,对不干净的“地”的管理者进行批评教育:“嘿,你这里有废纸,赶快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样,我就不用再安排值日生进行扫地、拖地、排桌子了。
四、开展积分评比,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要经历一个不断持续、不断巩固的过程,而低年级孩子的意志力不强,自我调控的能力较弱,有时刚刚形成的某种好习惯,不久就烟消云散了。为了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我引入了比赛机制,绘制了小组卫生评比积分表,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利用课间让小干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卫生委员也进行不定时地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令其改正。放学后,我和卫生委员一起检查各组的卫生,发现问题就给小组扣分,整个小组都做得好的就加分。有了这个评比机制,学生积极性大增,在你追我赶中逐步养成了保持室内卫生的习惯。
措施执行后,班级面貌大为改观,学生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了,现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教室,你定会为我们的干净的地面而惊讶,为我们小朋友的主人翁意识所折服!卫生评比中,我们班每周都能得到卫生星,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家长也纷纷支持,直夸自己的宝贝有进步。很多的班级还把我们的优秀经验移植到自己的班里,使班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深切地期盼着我们的宝贝能有更大的飞跃,我们期待着他们奏出响彻山河的春之歌。只要我们以爱心为引导,以智慧做音符,定能谱写出美丽、动听的新乐章。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