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训峰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精心挖掘情感教育目标,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宜性与多样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情感教育,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熏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思想 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而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往往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忽略了情感目标,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积极尝试、探索将人文关怀、情感熏染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和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本身就颇有情感性,教材中收录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古人云:“情见乎辞。”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这些优美动人的篇章里感受情感的脉搏,在字里行间领悟感情的真谛。
一、 顺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课文本身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顺情掌握知识的效果远比枯燥的讲解好得多。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全体学生,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教育。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尼塞认为:“人的一切思维一开始就与情绪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从未完全消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又要考虑情感因素,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只有在教学中做到知情统一、和谐并进,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翻开语文教材,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朋、对大自然的真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内容,尽量去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感化和激励学生。比如《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背影》等文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理想,激发斗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朋友、家庭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春》《济南的冬天》里的优美词句,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祖国》《最后一课》里面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生一起领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以此来完善自身的品质。语文教材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培养情感的基地,作为语文教师,要好好利用这个基地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材中的文章对于学生情操的熏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自学课文中的内容根本无法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形成的部分,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使一词一句都能牵动学生的情思,点燃心灵之火。
二、 激情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学生主体利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体验性特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实地观察、实验活动,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从中获取多样的文化和情感体验。
比如,综合性学习常常与家庭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形成了学习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学习化,活动直达学生的家庭环境,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情感世界的敏感之处。这就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和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爱我家”中的两项主题活动,就触及了学生家庭生活的文化背景,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结合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它变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和品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抒情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贴近生活,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初中生写作文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就“造作文”。写作内容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段文”盛行。有鉴于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指导学生写一些身边的事,即使是比较平常的事,也要写出精彩。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一篇好的文章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应该有真情实感。冰心说过:“文章写到了有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浓厚真挚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如何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首先是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很多事有教育意义或能使人受到启迪,有的还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其次是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也是情感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书写真挚的情感,才能使文章有可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冲击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挖掘情感目标,更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适宜性与多样性 ,使情感教育真正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沈新琴.当代中小学情感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