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丽
【摘 要】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今后逐渐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能使每个孩子能更好地融入团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件事,那么激励教育是十分必要而且要恰到好处的。本文基于幼儿教育的现状及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着重讲述激励教育的形式、相应的功能及要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幼儿教育;激励教育;积极性;物质;精神
目前,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激励。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热,恶言一声暑天冷。”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未受到激励时,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们受到有效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80%~90%,甚至更高。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幼儿,激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及幼儿教育老师,在教育的同时发现孩子没多少兴趣去学习,力不从心,同时不同的幼儿,表现出的性格差异,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来实施激励教育,所以需要我们共同研究激励教育,发挥其作用,使这种好的、有效教育教育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激励教育的作用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形式的刺激手段使人发奋起来,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会在幼儿身上会产生无穷的效应,德国教育学家迪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激励是不可或缺的。人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幼儿发展的自主性较低,需要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激励,激发儿童的外部动机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幼儿才能获得发展,对幼儿来说,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动机。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其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逐渐有了主体意识的参与,对来自外部的激励,幼儿开始进行反思,逐渐具有批判性。因此,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与主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一方面,个体经过学校教育和自身的社会活动与交往,不断形成自我意识,这是内部动机激发的前提;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不断激发、培养幼儿正确的内部动机,也推动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确立其主体性。
二、激励教育的种类
其实激励教育它分为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两种形式,在很多家庭中,家长更加注重物质激励,而在学校里老师着重的是精神激励,精神激励还包含自我激励。不过,在进行激励教育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首先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因为每一种方法不是完全可行的,因此这要求老师的应变能力,投其所好地激励教育。
1.物质激励教育
所谓物质激励教育,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是教育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们学前教育的孩子其实很小的东西就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因此物质激励更是效果显著,不过给予孩子的物质应该是他(她)所喜欢的,感兴趣的,这个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或者交谈比较明显的反应出。当然对于所定的目标也要切合实际,是经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在此努力中可以反映孩子的进步。在现实世界中,孩子是单纯的,他们是没有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他们往往会把身边的一个人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很多习惯和行为潜移默化地被他们学去了,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往往是形象比较高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物质激励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激励的及时,不要光许诺,到时候找各种理由不给幼儿兑现,这样容易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祖国花朵的负责。
2.精神激励教育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美,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就像植物每天需要浇水,只有这样才能生存,才能更快更好地生长。实验证明,一个人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最佳状态。对孩子的优点和做得较好的方面,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在表扬的同时又艺术性地指出不足,并提出新要求。这样做,既扬了长又避了短,而且提高了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在不断进步中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使孩子在不断进取中充满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德兹曾经说过:“打击只能使孩子变成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精神的引导者,不要打击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毀掉孩子的一切,而是要懂得鼓励和夸奖,掌握最佳的批评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曾经说过:“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当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所以,父母应该运用科学的、适当的方法鼓励孩子,别让消极的、不恰当的表扬“伤”了孩子。
三、激励教育的方法措施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学会正确运用激励方法,要正确分析和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利用激励教育因势利导,扬长补短,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身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1.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现代幼儿教育所提倡以鼓励、赞赏等方式教育幼儿,多他们享受一些快乐的感觉。激励教育应当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优点以及长处、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要让幼儿体会和感受到大人对他所持有的肯定、欣赏、信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远比教会他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再调皮的幼儿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幼儿也愿意得到别人的肯定。
2.要关注幼儿的努力过程
对幼儿的努力,不管做事和行动的结果如何,大人都应当鼓励幼儿尽力去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要去太多的指责幼儿,而是应该且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应该鼓励幼儿勇于探索新异事物,敢于了解未知,要允许幼儿走弯路、犯错误,有时幼儿们出自良好的愿望却办了错事或傻事,有时幼儿们也会产生担心和害怕,要鼓励幼儿从学习的过程中经受挫折,得到经验,体会成功。要教育幼儿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得到的成功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记。
3.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目标能引起幼儿积极活动的动机,目标的吸引力越大,其动机越强。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设置不同目标来引导幼儿去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自己去进行尝试,这样可以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自己,这样幼儿就会建立起自信和乐观,为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教育是对孩子今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在年龄比较小的幼儿时期,激励教育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希望每位老师和家长能以较远的眼光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不仅不要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更不要输在做人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董绍银.激励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8)
[2]张惠平.运用激励教育 实现高效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