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实施,相应的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地理是学生对地理形成一个清醒的认知,形成必备的地理技能的一门必修课。因此教师在新课改下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寻找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监理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拥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其教学活动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几乎没有课外实践,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分析能力以及价值观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他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特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
一、重视地理学习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观点,教会知识只是让学生拥有了过去,而教会方法才是真正的面对未来。所以在课堂上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读书读图方面的能力
首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自读时间。每一节课都要保证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教材和地图册;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思结合,在自读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争取读出问题,拥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学生在自读“俄罗斯农业”时,知道了俄罗斯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一些粮食产品,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又不多,为什么粮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教师面对学生的这种质疑要给以鼓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独特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独有的特点就是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都很重要。所以根据该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教学中可以:①充分利用地图,活跃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以地图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地图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识图、读图、分析图等等。在地理学科中地图是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地图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位置,才能灵活的开展空间想象和思维活动;②加强区域对比,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区域的对比,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比如在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等区域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可以综合进行对比,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过去教学中的单边教育,变为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共同学习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和同学们全面互动,引发同学的激情,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善于诱导,培养学生兴趣
自古至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模式的教学,都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由于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在课堂上创设地理学习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很快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巧设启迪,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然后有效设问,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可以进行假设:“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交替?”等等很多设问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动手参与也是兴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手是思维的外延,如果只凭教学的中的文字符号是无法让学生从一个抽象跨到另一个的,较难激起学生的深层次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有的放矢,让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
四、争取做到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这种素质教育下,需要努力缩小每节课之间的差距,做到当堂消化、当堂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的优势互补。
五、总结
地理课程的教学,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丰富,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搞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和浓厚的氛围,对提高教学效益有很大作用。所以在新时期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必须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现阶段教育中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凤霞.孙增田.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J].学周刊:A,2012,10(12):56-57
[2]刘志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J].科学时代,2013,05(16):89-90
[3]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B,2012,1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