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2014-06-09 11:15童丽凡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挑战互联网

童丽凡

【摘 要】在各自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在不断地成长。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与现实社会走向交融。它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在渐进地改变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格局与景观。然而,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而言,互联网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工作;挑战

一、网络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从1969年互联网的雏形诞生至今,互联网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它不仅可以提供各个领域丰富的资源,而且为人类架起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世界被“一网打尽”。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构建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并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的优势,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无论身处打球的哪一个角落,只要一根网线,人们便在网上可以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视野,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虽然互联网进入中国也只有短短二十余年,但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和娱乐方式。但是,信息网络更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处于信息浪潮中的大学生,由于还未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新兴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制力较为缺乏,更容易在信息垃圾的冲击下迷失方向,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冲击大学生道德观念。互联网信息流动快,数量巨大,而且质量上良莠不齐,很难避免学生接触到一些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念。而大学生群体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成长期,个性及价值观念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所隐含的道德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侵蚀,从而扭曲自身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尤其是一些充斥暴力、色情等因素的文化垃圾,更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荼毒至深,理应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警觉。

二是互联网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精神依赖。互联网络的普及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多媒体传播技术构建的“拟态环境”极大地强化了信息传播的效果,使得网络信息强烈地冲击着当前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发展。由于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问题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不少大学生热衷于把网络当成用以逃避现实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排遣负面情绪的手段和途径。因而,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在网聊游戏网中寻求愉悦感与成就感,在网聊聊天中寻求情感的满足,从而弥补现实生活的缺陷。而自控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缺乏,又使得一些学生自知行为不当却长时间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形成了顽固异常的网络依賴症。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必然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独立性和稳定性。

三是信息网络的交互性阻碍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产生孤独心理与社交恐惧症。生活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并立足社会的必要前提。网络可以让天涯变咫尺,也可以让咫尺变天涯。虽然网络比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更轻松,并且可以作为紧张的现实生活的一个泄压阀。但是,天长日久,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容易使人产生孤独、冷漠和非社会化的倾向,甚至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虚拟的网络空间与人们内心体验世界的真实大不一样,更不同于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如若过分依赖网络中的人际关系,而缺乏与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的交流,就容易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造成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甚至退化。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不安、忧郁和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2.互联网对学生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而且也给传统的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有足够的敏锐性重视新形势下的变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聪明才智建立高效灵活的网上学生工作队伍。尤其是工作在最前线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无疑是学生工作的桥头堡,必须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并探索网上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学生工作者应改变以往的以权威教育和共性管理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更好地体现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性。而辅导员可以利用主流的网络交流平台,如腾讯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加强与学生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兴趣爱好,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搭建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最佳渠道。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是令人应接不暇。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高校学生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更不应茫然无措、听之任之,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工作的新对策、新方法,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发展。

1.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互联网世界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传统的灌输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理念显然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因而,我们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尊重学生、平等交往的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开放性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学生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旧有的号令化灌输化的教育手段,从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开放的网络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能力取长补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生正当诉求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同时,在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网络环境中,学生一方面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害和诱惑。所以,学生工作者也要注意到学生作为个体在开放环境中的差异性,切忌“一刀切”式的形式主义管理手段,以提高学生分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健康的娱乐方式和兴趣爱好。

2.突出网络工作的服务性质

高校学生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更需要服务,因而,学生工作者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金融学生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网上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工作者一方面可以更快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信息发布系统,使得信息能够及时精确地传达到每一位学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建立在校园一卡通基礎上的网络信息查询,不仅有利于实时关注学生的日常开支,了解学生实际的经济状况,而且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开展扶贫济困工作,防止弄虚作假。同时,也应该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及时地发布校园招生信息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以及利用网络的互动平台,在线解答学生关于招生就业方面的疑难问题,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切实为学生服务。

此外,面对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网络信息,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观念的引导,强化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自律,增强学生面对不良信息诱惑的免疫力和自制力。通过举办与互联网应用有关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等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对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娱乐的工具,从而顺利地在积极面对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完成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社会化。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或个人网页竞赛、Flash设计大赛、美术作品设计和其他形式新颖的网络技术比赛,激发大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学习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我聪明才智的舞台。

3.健全网络的教育管理机制

建立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学生工作者可以建立部门或个人的工作网络渠道,如人人网、博客、腾讯QQ、微博、微信等时下主流的信息交流平台,以便于及时发布信息、了解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学生工作者还应在网下继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不仅自己要多利用一些非正式场合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且应当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双管齐下,全方位了解学生在互联网中的学习生活状况,以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建立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生工作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而,在高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中,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建立一个知识丰富、功能全面,如在线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等功能的网站,使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板、聊天室、网络心理咨询室,向专职人员寻求心理咨询。如此,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人格。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在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问题新挑战的同时,也为学生工作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工作者应在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增强“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以便于对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科学指导与人性管理,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克服因过分依赖网络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增强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自律。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做到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我们的学生工作也才是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胡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章上泉.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挑战互联网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