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忠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研究
---以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张 忠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以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案例,对其定位、功能、成果等进行剖析,探寻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在认知、政策、操作和实践等层面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策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认知度;出台具体政策,保障其健康发展;加强“园校合作”,促进体育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合理规划,彰显自身特色。
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创新发展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转化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地方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1年底,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830万m2,入驻研发机构1 230家,在孵企业7 000家,累计毕业企业5 00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 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 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 333项[1]。
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体育类大学为依托,将体育类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体育学校产学研结合、体育技术转移和体育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体育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体育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体育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的机构。在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2009年11月29日,全国首个体育类大学科技园暨全国首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在上海体育学院正式成立。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成立承载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育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体育创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2013年1月,经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审批,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获得“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称号,更名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
作为全国首家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所依托的上海体育学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突出的专业性特点决定其不能按照综合性大学科技园的模式发展,必须在借鉴其他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发展之路的基础上,走创新发展之路。现阶段建设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服务建设国家体育创新体系的需要;是对接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实践,服务体育发展的需要;是整合体育资源,形成体育产业集群的需要;是契合现代体育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基于此,本文以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案例,对其定位、功能、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策略,发挥首家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其他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筹建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2.1 园区的定位 在2010年6月召开的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发展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同志[2]要求:体育科技示范园必须坚持品牌战略,坚持科技创新,要具有创新性、竞争性、示范性、融资性,同时肩负着培养体育科技带头人和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重任。体育科技示范园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统筹规划、融合资源,力争与地方发展规划相吻合;明确目标、理顺机制,不断探索高效、可行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服务,优化环境,强化服务理念;体现特色、打造品牌,探索不同类别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力争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基于此,我们将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定位界定为:根据自身优势,以发展中国体育产业为核心,依托新中国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上海体育学院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上海市杨浦区,充分对接高校与市场,为体育科技成果产业化、体育产业扩能升级、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需求以及行业精英人才培育提供广阔舞台,并努力培育优势体育产业方向,发展壮大若干体育产业集群,围绕“体育、科技、文化”,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全国领先的体育类大学科技园。
2.2 园区的功能 作为全国首家和迄今为止唯一的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自筹备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标准和功能要求,紧紧围绕“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走“创新运营、特色园区”道路,兼具一般大学科技园和特色学科大学科技园的多重功能。其具体定位于以下4大基础功能(自主创新研发功能、成果转化孵化功能、体育特色产业集聚功能、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功能)和3大拓展功能(体育科技中介服务基地、体育产业交流基地、体育创意传播基地)。
2.3 园区的成果
2.3.1 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2011年12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体科网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示范园暨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正式上线[3-4]。该项目的研究与建设搭建了科技成果供需之间的桥梁,用实物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高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填补了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空白。该平台以体育领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体育组织、专家为主要服务对象,紧贴受众需求,重点推出科技成果推介展示、科研与应用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项服务。为更好地打造体育科技领域的“多维立体服务”模式,平台专门设置了商务洽谈区与成果展厅的实体空间,为用户进行成果推广、交易洽谈、项目对接等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专业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吸引数百家企业、科研机构入驻,在线展示千余项体育科技成果。
为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组织和承担了《2012年度体育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工作。通过网络申报、现场评审等环节,共20个项目获得了6万~10万元不等的成果转化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体育科技成果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领域的转化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项目。这20个项目的承担单位有高校、科研所、企业等,大多数项目具有实体研究成果。
2.3.2 获得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称号 2012年11月22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司和教育部科技司在上海体育学院组织召开了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专家评审会。经讨论,国家大学科技园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符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推动上海市高校师生创业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创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对于全国体育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示范作用。上海市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科技园支持,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专门机构,在组织、技术、人才、资金、发展环境等方面为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园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依托,具有较为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具备了较好的孵化和成果转化基础。2013年1月,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正式获得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称号,更名为“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发展历程上一个质的飞跃。
2.3.3 入园企业日益增多,孵化效应显著 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近4年的快速发展,入园企业达167家(截至2013年8月31日),注册资金中内资为2亿7 067万元,外资为230.2万美元。2011年,入园企业实现税收221万元,创造区级财力109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95.5%[5]。2012年,入园企业实现税收817万元,创造区级财力241万元。2013年1-8月,入园企业实现税收978万元,创造区级财力234万元(表1)。
表1 2009—2013年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情况Table 1 The Enterp ris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US from 2009 to 2013
从表1可以看出:1)入园企业数量呈快速增加态势,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经营信心高涨,效益显著提高;2)科技园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美誉度较高;3)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教师参与度提升,目前有大学生创业企业82家,约占企业总数的49.0%;4)入园企业的主体是体育、文化和科技企业,共117家,占企业总数的70.0%。目前科技园入园企业的分布结构符合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并且充满活力。
近4年来,体育产业集群在科技园也初现端倪。其一,以巅峰、体博士、秀铂思、强身等10多家主要从事体重控制和健康管理业务的企业为代表,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二,以尚体体育、劲武体育、岱宇国际等为代表的10余家企业,在产品研发、网络销售方面初露锋芒,形成特色。另外,以威途体育、勇盛体育、西可体育、成浪网络等为代表的赛事策划与运营企业,以黄衫投资、星盛投资、致泽等为代表的投资企业,以安济建科、慧楠建筑、昊舟设计、垣创设计等为主的体育场馆建设企业正形成集群效应。
实践证明,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和桥梁作用逐渐显现,它加速推进了体育领域内产、学、研的一体化进程。一些企业在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入驻科技园后,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加大宣传,扩大影响,目前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另外,以姚明作为股东之一的投资公司也落户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标志着科技园的聚集效应正在发挥作用,将引领同类产业向科技园迅速聚集。
2.4 园区面临的问题
2.4.1 认知层面:公众认知度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在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已经彰显了巨大的价值。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知名大学的科技园,在业界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如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然而,知晓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人寥寥无几,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较低,甚至很多人将体育类大学科技园误认为只是体育产品加工或服务的简单集合。公众对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低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与壮大。
2.4.2 政策层面:缺乏具体政策支持 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附加值可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加拿大体育产业对于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11%,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6]。2006-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经过快速发展以后,其产值也只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0.62%,仍不能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7]。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提出要在国家有利政策形势下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级政府出台过专门的法规政策支持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另外,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从成立到发展过程中虽然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杨浦区政府、上海体育学院的支持,但是体育类大学科技园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应依靠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及其所依托的高校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和优惠。
2.4.3 操作层面:高校资源利用率低 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受到所依托体育类高校的影响,体育类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科技园的发展。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与所依托高校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目前,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对上海体育学院内的智力资源利用率还不高,特别是一些高新体育技术和有价值的体育研究成果在转化过程中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另外,有一些高校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开发前景,仅仅是束之高阁的“成果”。
2.4.4 实践层面:自身发展存在局限 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过程中,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体育类大学科技园起步晚、发展慢,同时,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成熟的模板和经验可循,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发展中积累经验。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地处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紧张,严重制约着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壮大。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基地现有的办公场所已经实现了100%入驻,急缺新的招商载体。
3.1 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公众认知度 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自身优势,加强自我宣传:首先在体育业界内推广和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然后在发展成熟时向广大民众推广和宣传。如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利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转,吸引了数百家企业、科研机构入驻,汇集千余项体育科技成果在线展示,这对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品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使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业界和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关注。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借助此平台,继续创立、创新、优化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孵化企业和科研人员入园,进一步壮大园区的实力,进而促进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体育类科技园还要通过成果展示和园区结构、服务展示,让公众接触和认识体育类科技园的独特魅力。
3.2 出台具体政策,保障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 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这是体育类大学科技园获取大发展的关键。体育类大学科技园既要获得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又要得到地方政府具体政策的支持;既要有政府层面的政策指导发展方针,也要有社会、事业层面的具体补充和深化落实。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功能区;在《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和体育产业基础工作。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个层面政策的保障。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在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给予了许多政策和建设观念上的指导,并积极关注体育科技园的发展;上海市杨浦区也十分支持辖区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杨浦区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商和讨论;上海体育学院鼎力支持,将各项资源都优先提供给科技园。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更需要借助具体政策支持,出台针对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政策是不断提升其品牌价值和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必要措施。
3.3 加强“园校合作”,促进体育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所依托的高校,因此,体育类科技园要紧密联系依托高校,既要不断获取发展所需的具体政策支持,又要充分利用校内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共建合作项目,不断引导和促进体育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体育高等学府,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和下属所有4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综合办学实力始终位居同类院校前茅。目前,通过科学论证,上海体育学院对现有学科进行了交叉融合,形成了“都市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健康科学、竞技体育”4大学科群的布局规划。基于此,体育类国家大学的发展要依靠所依托高校的学科、科技和人才等优势,加强双方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所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巨大潜能,促进体育高新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
3.4 合理规划,彰显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自身特色 “体育”是体育类大学科技园的特色;因此,体育类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规划,在预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内加快速度,努力解决多元化发展路径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而且要不断彰显体育类大学体育科技园的特色,不能走其他综合性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固有之路,时刻将体育特色贯穿于科技园的长远发展战略中。例如,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初期,通过合理规划和积极应对,结合自身特点,紧密依靠上海体育学院的优势学科和领先技术,充分挖掘最新科研成果并加以有效转化,紧紧围绕提高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主题,搭建技术平台,拓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吸引优秀企业入园,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目前,我国体育企业分布散落,地区分布不均,体育产业系统不完善,正处于寻求科技支撑、向“产业集聚”发展的阶段。体育科技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体育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合理规划,积极获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获得所依托高校的重视与强有力的支撑,积极向社会大众展示自己的价值。也应在基础设施和软件上不断改进,与成功运营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交流,结合自身特色,融合所依托高校的智力资源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建设成为体育产业集聚和产、学、研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快速整合资源,实现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科技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EB/OL].[2013-08-12].http:∥www.most.gov.cn/ fggw/zcjd/201108/t20110819_89134.htm
[2] 蒋志学.体育科研成果转化及体育科技示范园建设[J].环球体育市场,2010(6):40-41
[3] 张忠.“体育产业聚集”视角下的体院科技园功能:以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为例[J].体育学刊,2010,17(3):30-33
[4] 平萍.总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N].中国体育报,2011-12-06(2)
[5] 萧熊.抢注发展机遇,打造特色园区[N].中国体育报,2011-12-06(2)
[6] 林显鹏,虞重干,杨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126(2):3-9
[7] 张林.2006-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9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221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f Sport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US
∥ZHANG Zhong
The study too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US)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 role position,function and achievements,putting forward problems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policy,operation and pract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f sport universities.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s been provided as well:to expand the social impact for the rising of public recognition toward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of sport universities;to introduce policies to guarante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park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o plan in a rationalway to highlight the feature of a national spor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tsel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port univers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f SUS;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innovation development
G80-05
A
1000 -5498(2014)02 -0019 -04
2013 -07 -12;
2013 -09 -24
上海市杨浦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与管理资金资助项目(2012YPCX01_005)
张忠(1961 -),男,上海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Tel:(021)35321828,E-mail:football0305@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