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京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是永恒的主题。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视角来看,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规范、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学业规划、提高综合素质、顺利对接职业岗位。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发布为标志,确立了就业指导课程在各类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山西省2008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山西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见》(晋教高[2008]12号),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我省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从2008年新学年起,我省所有普通高校均要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选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安排教学。该课程总学分建议为2个学分,课程教学安排总学时本科院校不少于38学时,高等职业院校不少于30学时。”
五年来,我省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相对于其他问题,我认为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我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本研究旨在从常态化角度出发,了解我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发现我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思考尝试提出解决思路。
从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运行以来,充分证明这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常态化监测,形成管理长效机制的手段。“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按照“独立、原始、即时、公开”的原则,每一名教师独立填写个人相关资料,数据汇总后,可以及时实现高职
2013学年,山西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49所,分布在除吕梁市以外的10个地市。其中太原市27所,占院校总数的55.10%;运城市6所,占院校总数的12.24%;长治市、临汾市和晋中市各3所,分别占院校总数的6.12%;阳泉市和朔州市各2所,占院校总数的4.08%;其余3个地市各1所,分别占院校总数的2.04%,如图1所示。
图1 山西省高职院校地市分布图
从高职院校举办方(主管部门)来看,省教育厅主管的院校有8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6.33%;行业厅局主管的院校有17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34.69%;市级政府主管的院校有15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30.61%;企业(集团)举办的院校有3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6.12%;民办院校有6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2.24%。如图2所示。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统计显示,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有35所,占到院校总数的71.43%,相比2008年开设课程院校数20所,增长75%。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14所院校中,从地域分布看,太原市内有5所,占地处太原市院校数的18.52%,太原市以外院校有9所,占到太原市以外学校数的40.91%。从高职院校举办方来看,省教育厅主管的8所院校全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行业厅局主管的17所院校中5所院校未开设,占29.41%;市级政府主管的15所院校中4所院校未开设,占26.67%;企业(集团)举办的3所院校中2所院校未开设,占66.67%;6所民办院校中3所院校未开设,占50.00%。
图2 山西省高职院校举办方类型分布图
各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具体名称有24种,有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与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与毕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等。
各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性质”:35所院校中26所列为必修课,占院校总数的74.29%,其余9所院校列为公共选修课。“学年课时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2学时,学年课时数平均为23.08学时。
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类型”,46.23%的为纯理论课,51.59%的为理论加实践课程,2.19%的为纯实践课,实践方式主要包括:编制职业生涯规划、制作求职材料、撰写自荐信、模拟面试、编制创业计划书、参加招聘会、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社会调查、观看影像资料、求职模拟、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48.02%的课程为合班授课,58.75%的课程授课教室为多媒体教室或一体化教室。36.07%的课程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形式,63.93%的课程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书写、成果作品提交或综合评价等考查考试方式。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统计显示,目前我省35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高职院校共有就业指导课程教师161人。按照学校配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人数统计,不足3名教师的院校为18所,配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人数为3至10名的院校为13所。只有3所院校配备专兼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人数超过10人,分别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25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7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16人。而这3所院校中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规模均接近万名学生。
以35所院校拥有教师161人计算,校均配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人数为4.6人。2013年,我省49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为4411人,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近千名高职学生才配备1名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我省35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高职院校161名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中,有校内专任教师108人,校内兼课教师42人,校外兼职教师3人,校外兼课教师8人,见表1。
表1 山西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类型情况表
对于就业指导课程而言,“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统计的“校内专任教师”,并非是可以把全部精力专门用于就业指导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教师,他们同校内兼课教师一样,大部分在学校还承担行政工作或其他的公共课或专业课教学任务。通过对150名校内专兼职教师身份的分析,其构成如表2所示,其中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包括学生处、团委管理干部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中有部分教师同时为兼职班主任。
表2 山西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构成情况表
从山西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构成人员的情况看,专门化程度不高,几乎没有完全专职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设计、开发和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构成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人员在其专职工作领域均有各自优势,如:就业工作人员熟悉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情况;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容易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进行积极干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等内容讲授时具有其专业优势。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相关统计,通过对150名校内专兼职教师的学历、职称、性别、年龄等结构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山西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情况表
学历结构:本科学历占60.6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9.33%,这一比例随着高职院校人员选聘要求的提高还会有所提高,但有一个平台数据中没有统计的项目,就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从队伍构成人员的情况推测,具有与就业指导工作紧密相关的专业,如心理学、教育学或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不高。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5.33%,中级职称教师比例最大,占37.33%,初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6.00%,无职称人员的比例占9.33%。大部分教师取得的职称为其原所在专业领域,在我省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尚无就业指导教师专门的评审系列。
性别结构:男性教师比例为37.33%,女性教师比例为62.67%。
年龄结构:46-60岁教师占28.67%,36-45岁教师占29.33%,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42.00%,在所有教师中所占比重最大。可见,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我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统计显示,目前我省35所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高职院校161名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中,只有高级职业指导师16人,中级职业指导师13人,初级职业指导师5人,具备职业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不足25%。
一学年中,教师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科研项目仅有2项,教师参加指导课程相关培训仅2人次。我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缺乏培训,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均显不足,教师对于教研科研积极性不强,教研科研能力弱,缺少学术氛围。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目前山西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对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均不足,缺乏科学到位的顶层设计和管理制度保障。
2.各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力量的缺乏情况严重,不光不可能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生涯发展咨询及就业指导,以目前的师资配备水平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
3.教师的专业化、专门化程度较低,职业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之所以会出现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的内容迟迟得不到院校落实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职责不明。课程的教学要求由高教部门颁布,就业指导工作由学生部门主管,就业手续由就业指导中心承办,教学计划由教务部门安排,职称评定办法由人事部门负责,同时这个课程还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明确职责,加强协调,优化顶层设计非常关键。
应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台省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对于诸如生师比、学时数、经费保障、课程建设标准、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制订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各院校进行专项评估。建议我省在修订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时,参照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的条件专门制定就业指导教师的有关评定政策,真正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解决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职称归属问题,这是解决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
目前,师资缺乏情况严重,教师的专业化、专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我们可以立足现有人员,建设一支由就业工作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人力资源顾问等多方面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专业化、职业化不强的弱点,通过优化设计,组织模块化教学。还可以通过借助网络资源或向社会购买部分职业测评技术、培训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在咨询技术和助人技巧等方面都必须有所训练。这些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通过有效的培训才能获得。各院校必须要关注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首先要通过明确职业规划,让教师有归属感,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加强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水平,引导和鼓励教师走专业化、学术化、专家化的成长路线。
“双师型”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素质能力要求的一种独特的表述,它要求高职专业教师要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又要达到本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实践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我省从2006年起已连续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中评选了七届“双师型”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对我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如果一名教师能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GCDF)、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师等一项或多项证书、能力及素质,一定会使其教学形成特色,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与帮助,我省应考虑从职业准入和教师职称评定两方面积极探索出台有利于就业指导课程“双师型”教师产生的鼓励性政策。
[1] 陈 群,邹 菁.浅谈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83-84.
[2] 李卫芳.高职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59-60.
[3] 张 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3(20):49-51.
[4] 代洪甫.“双师型”: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