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低碳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改进路径分析

2014-06-06 07:21曲晓慧李惠男
关键词:居民社区生活

曲晓慧,李惠男

(哈尔滨学院,哈尔滨 15008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威胁是空前的,为拯救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必须有所行动,其中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是重要方面。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已经将这种理念和需求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倡导低碳生活、推动节能减排的方式有多种,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低碳社区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社区,就是集中居住在某一特定区域的人们的集合体,它一般有五个要素组成:人口、区域、制度、政策和机构。它既有自然的地域属性,是人们赖以生息的地方,又有社会的交往属性,人们通过这个平台结成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感情、忠诚和共同的价值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联成一个整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社区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甚至就业的平台。因此,倡导低碳生活,推行节能减排,就无法回避社区这个环节,建设低碳社区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当前,尽管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在研究低碳社区的建设问题,但官方普遍使用的仍然是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提出的“绿色社区”概念。尽管名称不一样,但二者所包含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就是尊重自然、环保、节约和低碳消费。因为官方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低碳社区在许多人心目中,其反映问题的侧重点可能并不一致,比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它指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变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指社区居民能够注意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少消耗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本文则是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来探讨低碳社区,认为它应该是在社区硬件建设、新技术的使用和生活理念等方面注意尽量减少碳的排放程度。

低碳社区建设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之前我们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将难以让人民获得实惠。但是,当前全球的自然环境正遭受严峻考验,其中一个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危害,比如,它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的滩涂湿地和红树林生态群消失;它会导致陆上雨季时间延长、降水量重新分布、改变现有的农业生活状态等。导致人类面临这个考验的罪魁祸首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碳的排放量超标。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90%以上)很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尤其是CO2)浓度增加所导致的,其中源于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全球总量的75%左右[1]。为此,必须不遗余力地控制碳排放水平,这既是我们对人类负责,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但是,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镇生活和就业,城市变为控制碳排放的重中之重。事实上,1999—2002年中国“每年CO2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需求的经济活动造成的”,而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CO2排放量占中国总排放量的58.84%,如果包括全部城镇则高达80%以上[1]。因此,在积极推行低碳生产的同时,也应就低碳社区建设对于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足够的认识。

二、当前中国低碳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居民以前主要以单位为依托的居住模式开始解体,居民由“租户”变成了真正的“业主”,城市社区也真正开始建立。随着城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自然环境的不断挑战和低碳意识的逐渐增强让人们意识到建立城市低碳社区的重要性。对此,政府也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在低碳社区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绩。

1.当前低碳社区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政府对于建设低碳社区非常重视。2004年,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绿色社区”的问题,并将其建设效果纳入评比文明城市的考核范围之内;在就工业污染问题出台诸如《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文件的同时,政府还就社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专门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城建〔2010〕61号),指出“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当前政府还就全国各地区的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全天候的监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5个站点完成PM2.5仪器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有138个站点开始正式PM2.5监测并发布数据”[2]。这些都显示了政府对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视。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低碳社区的建设也采取了切实行动,如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将“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作为其中的硬性标准,并且加大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例,2001年该项投资为595.7亿元,以后每年都有明显增加,2009年跃升为2 512.0亿元,而2010年则再次跃升为4 224.2亿元。在政府的有效推动下,城市低碳社区建设有了明显成效。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看,2010年,全国共统计2 88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比上年增加689座;设计处理能力为12 331万吨/日,比上年新增1 854万吨/日。全年共处理废水337.2亿吨,其中,生活污水 276.9亿吨,占处理总水量的82.1%”;从城市废气的排放情况来看,作为社区废气主要污染源的煤炭使用量2010年为18 369万吨,较2009年的19 466万吨下降了5.7%;而2010年的城市社区排放的烟尘为225.9万吨,氮氧化物为386.8万吨,分别较2009年下降了7.2%和5.2%[3]。由此可见,政府在推动城市低碳社区建设方面的行动已经卓有成效。

2.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社区内部废弃物的处理还处于粗放状态。就水的使用来讲,缺少精打细算。当前社区居民用水主要由三大块组成:厨房用水、洗衣用水和马桶用水,这三部分用水在水质上的要求可以区别对待,洗衣用水和马桶用水的质量可以不用很高。而当前社区居民用水普遍采用一个系统,即这三种类型的用水都是同一质量,这往往增加了废水处理的工作量,自然也增加了成本。而就固体废弃物来讲,难以做到回收利用。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让居民享受到巨大实惠,居民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住房建设、装修行业蓬勃发展,但这也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当前这些建筑垃圾往往是被简单地运到城外特定地域处理、掩埋,而没有被很好地回收利用,这既容易污染环境,又耗费能源。

另一方面,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区建设人人有责,其成果最终也是由自己来享有。积极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既有利于维护社区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但是,当前低碳社区建设过程中,大量工作更多地是政府在做,而社区居民只是被动地配合,其参与意识不足,参与度不够。他们对于低碳社区建设的意义缺少了解,大局意识不强,只为自己方便。在垃圾处理方面,许多居民难以做到或不经常做到垃圾分类处理,还存在将垃圾到处乱扔的现象[4];在家电使用方面,很多人存在因使用不当而增加耗费电量的情况,比如电视屏幕过亮、声音过大;冷藏物堆积,冰箱内冷气循环难度加大,从而增加空气压缩机运转量等等。据调查,有超过70%的社区居民没有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尽管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人组织,他们愿意为社区无偿服务。

三、国外低碳社区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低碳社区建设需要政府,更需要社区居民参与其中;需要宏观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更需要居民从社区生活细节上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政府对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视往往局限在社区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上,社区低碳软环境的建设还要依靠社区居民自身。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社区建设的 一些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

表1 西方发达国家知名低碳社区的情况与特点

由表1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社区建设上已积累一些非常重要的经验。

1.在建筑方面,注意设计和选材

一方面,在建筑设计上,他们强调设计式样要与建筑本身所要完成的特定功能相吻合,如侧重保暖或侧重散热等;另一方面,在建筑选材方面,注意尽可能选择碳排放量偏低的材质,如木材等,并且尽可能选用可再生或可重复利用的建材。另外,对于建设过程中遗留下的废弃物,尽可能就地消费掉,诸如用废砖瓦制造用于建设的瓷砖等[5]。

2.在能源方面,注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城市社区生活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能源,这些能源的取得可能会耗费大量资源,或者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对此,国外城市社区,如表1中提到的国家,普遍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等。这些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少,符合低碳环保理念[6]。

3.在交通方面,倡导绿色出行

汽车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一个产物,它确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从低碳社区建设方面来看,它也有一定危害。它不仅给社区周边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更为关键的是它排出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在低碳社区建设上,注意了汽车的这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倡导社区居民出行以步行、自行车为主,另一方面注意发展公交车和电车,从而减少汽车的使用量,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危害。

4.注意发展循环经济和设施的充分利用

一是注意建材的可回收再利用,并发展可再生能源;二是注意废物的转化利用,如对城市废地进行绿化,既美化环境,又减少污染,还可以利用废弃有机物进行发电;三是注意设施的充分利用,减少设施的重复建设和城市的扩张,如共用健身房、洗衣房、办公区等设施[7]。

5.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

低碳社区建设很重要,但它不仅仅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的事情,每个社区居民既是这种建设的利益分享者,更是其建设的主体。低碳社区建设需要人们积极参与。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意低碳社区的居民参与问题,一方面注意宣传,如设立必要的论坛或宣传板;另一方面注意提供机会,让居民参与进来,如在社区建设的规划方面展开讨论等。居民的这种参与不仅体现了低碳社区建设的全员性,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它能够在参与过程中培育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从而推动他们形成行动自觉。

低碳环保是我们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尽管我们很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社区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借鉴。

四、推动与促进低碳社区建设的路径分析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五位一体的战略要求下,在当前自然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低碳环保成为社区建设的明显趋势。如果我们从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社区建设的一些经验,那么,在推动和促进低碳社区建设上就会有所建树。

1.建设低碳节能型建筑

在一定时期内,社区内的建筑一旦建成,就会相对稳定,尽管可以对其进行装修等,但其总体的基本结构难以改变。特定建筑对于居民的节能减排是有影响的,因而低碳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社区内建筑的设计安排。随着更多人口涌进城市居住、就业,城市不仅要扩建一些新的社区,而且原有社区也可能进行重建。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所作为。除了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诸如外墙保温等一系列低碳环保的处置之外,对于新建筑,需要对其进行设计。首先,在房屋的外形结构设计上要根据社区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着眼于更好地保存适度热量。根据建筑学理论,建筑物外围面积与其所包容的体积之间的比值越大,单位面积的散热量就越大,因而地处北方地区的社区建筑出于更好地保温目的,在建筑设计上应更简单,使其体型收缩;地处南方地区的社区建筑出于更好散热的目的,在建筑外形设计上应注意更加舒展、通透,既利于散热,又利于自然风流通。合理的建筑外形设计有利于居民住房内保持适度的温度,减少对供暖或空调的需求,从而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其次,注意社区建筑住房的朝向和建筑材质的选用。实践反复证明,坐北朝南的房屋更利于采光、保暖,而东西朝向的房屋在这些方面总是处于这种或那种的不利处境。并且,从低碳环保和废物再利用的角度来讲,钢混结构要比砖混结构更加有利。在当前人口拥塞的城市,很难在居民社区附近按照就近原则建立诸如烧制瓷砖的工厂,砖混结构的房屋的余料和废物的处置将成为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最后,注意外墙保温措施的落实。从建设低碳社区的角度讲,外墙保温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它有利于社区居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相对比较合适的室内温度,从而减少对空调或供暖的依赖,节省能源。

2.激发社区居民在低碳环保方面的生活自觉

低碳社区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但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多大的投入,最终都要依靠社区居民去落实。因而,激发、培养社区居民在这方面的自觉性非常重要。它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这种培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去进行。一是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知识教育,通过数据、图表、画报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产生自己与这种社区建设息息相关的想法。二是讨论式的培训。这种培训就是诸如政府相关部门或居委会借助社区实际面临的环保问题召集部分有代表性的居民进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此过程中让居民有切身体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行动。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参与其中是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利,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并且,居民是社区的主人,涉及诸如环境保护等事关全社区利益的大事,创造机会让居民参与其中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在生活用水方面,他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水的质量选择进行区别对待,诸如用洗菜水浇花、洗涮拖把等;在生活垃圾处理上,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投送,方便垃圾的回收利用;他们可以承担楼道和社区地面的卫生清理扫除工作;他们可以参与到社区植被的种植、管理工作;等等。

3.在能源的使用上尝试以新换旧,新旧更替

低碳社区建设除了政府推动、居民积极参与之外,还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可以满足这种需要。这些技术可以在很多方面使用,但比较重要的是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清洁能源。前文讲过,传统的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除了是不可再生能源,需要节约使用之外,它们还会产生废气,增加碳排放。对此,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如在南方发展水电,在北方进行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可以在社区房顶安装太阳能,这种安装可以是每家每户安装小型设备,也可以整个社区统一安装大型设备,为居民提供热水,或为他们供暖,等等。

总之,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给人类带来巨大威胁,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个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从各个方面降低碳排放量,倡导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由于社区的碳排放量非常庞大,在国家碳排放总量中占据着较高比例,因此,低碳社区成为我们在社区建设上的努力方向。当前,国家在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为此,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更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诸如社区建筑的设计和选材、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和新能源的普及等方面下功夫,借以推动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发展。

[1]黄 斌.我国低碳社区公共参与机制构建探讨[J].北京规划建设,2011,(5):69-73.

[2]百度百科词条“细颗粒物”http://baike.baidu.com/view/4251816.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0年统计年报.

[4]肖献法.加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J].商用汽车,2010,(11):8-9.

[5]朱 宁.建设低碳社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4):37-40.

[6]关 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7]王银娥.低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41-44.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生活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