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潜力及其走势分析

2014-06-06 07:21康成文
关键词:互补性总额两国

康成文

(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哈尔滨 150028)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政治、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繁荣。但是,2012年4月以来,由于发生了“钓鱼岛问题”、“购岛国有化”等问题,中日两国政治、经贸关系明显恶化,中日经贸往来因此严重受阻。在地缘经济、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中日双边贸易结构特征、双边比较优势差异和互补性、贸易和投资结合度,掌握中日贸易的发展潜力及其走势,对于改善和推动中日两国乃至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明确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及贸易商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贸易数据与各指数测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中日双边贸易的潜力及其走势。

一、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及贸易商品结构特征

中日建交以来,受两国关系忽冷忽热的影响,中日双边经贸往来出现过很多波动。其波动在20世纪80年代较为明显,90年代以后至2012年尤为显著,但总体上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扩大和发展。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UN-comtrade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日双边贸易额由1972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 295亿美元;2008—2012年,日本为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对日贸易收支为逆差,年平均贸易逆差额为391.4亿美元;中国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1]。

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各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即各类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双边贸易商品结构通常用计算一国各类货物对贸易伙伴国的总出口(进口)额占本国总出口(进口)额的比重的方法,即先计算贸易双方相互进出口各部门商品总额在双方相互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然后,根据占比大小确定主要部门、商品并计算该主要部门中的主要商品占比的方法来分析。利用UNcomtrade数据和Excel软件,计算中日双边贸易中SITC1位各部门商品的进出口总额及其在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2]和中日双边每五年贸易中前五位贸易商品及其变化情况,见表1和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主要集中于SITC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基础制品)”和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8部门“杂项制品(其他制造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2012年三个部门的占比之和达到了85%。其中,7部门所占的比重略呈上升趋势,8部门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主要集中于SITC5部门“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基础制品)”、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8部门“杂项制品(其他制造业制品)”。其中,7部门所占的比重最高,占对日进口总额的50%以上。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高,且呈上升趋势,其中,SITC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基础制品)”最高、SITC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居第二。

表1 中日贸易SITC1位各部门商品进出口额及其占比、主要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单位:亿美元、%(括弧内数字为占比%)

表2 中日贸易前五位商品及其变化 单位:亿美元、%(括弧内数字为占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1995—2012年的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商品中,前四位商品种类没有变化,但在位次上,2008年以后SITC72类“电力机械、仪器和设备”替代84类“服装”居首,51类“有机化学品”成为新的主要出口商品跃居第五位。在中国从日本进口商品中,前二位商品(即SITC72类“电力机械、仪器和设备”、71类“一般机械”)及其位次没有变化,2003—2012年前五位商品种类没有变化。

综上,中日双边贸易中的主要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同性,产业内贸易水平高[3]。

二、中日双边贸易潜力分析

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导致双边贸易产生差异性以及互补性的基础。贸易双方比较优势的差异越大,其互补性就越大,从而该贸易双方的贸易潜力越大。因此,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被认为测量双边贸易潜力的重要指数。测量一国比较优势的主要指标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4],即一国某产品的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与世界该产品的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份额的比值。但是,由于该指数只反映一国在出口贸易中某产品的出口在世界出口中的优势,为了更全面地测量一国的比较优势,根据Isogai et al.(2002)[5][6]的定义,本文同时引入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RCDA)以及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elative Revealed Comparative Trade Advantage,RTA),指数对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加以综合测量。

该三种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式中,X aj表示a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 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X 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X 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M aj表示a国j产品的进口总额,M a表示a国的进口总额,M wj表示世界j产品的进口总额,M 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显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TA aj的值等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aj与显性比较劣势指数RCDA aj的差。如果RCA aj>0,说明j产品的出口在a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大于世界该j产品出口总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平均份额,则认为a国在j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其值越大,优势越强;RCDA aj>0,说明j产品的进口在a国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大于世界该j产品进口总额在世界进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则认为a国在j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其值越大,比较劣势越强;如果RCA aj<0,且RCDA aj<0,则说明a国j商品的进出口结构相似,认为a国在j产品上存在产业内贸易;RTA aj的值越大,认为a国j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反之,则认为比较劣势越强。如果RCA aj、RCDA aj、RTA aj均等于 0,则认为不存在比较优势或劣势。

如果,贸易双方在同类产品贸易上具有比较优势(劣势)差异,那么,根据比较优势的定义,认为该双方在贸易上具有互补性。其贸易互补性可根据德莱斯戴尔(Peter Drysdale,1969)[7][8]所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TCI: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来计测。其单个产品(行业)以及多种产品

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行业)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单个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多种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式中,TCI abj表示a、b两国在j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RCA ajx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a国在j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即巴拉萨RCA指数;RCA bjm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b国在j产品上的比较劣势;TCI ab表示a、b两国之间多种产品(行业)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其值等于各产品(行业)所呈现的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X wj /X w;X aj和X w j分别表示a国和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X a和X w分别表示a国和世界的出口额;M bj和M b分别为b国j产品的进口额和b国的进口总额。

如果TCI abj或TCI ab>1,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强,且其值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TCI abj或TCI ab<1,说明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弱,且其值越小,互补性越不明显;若TCI abj或TCI ab=1,说明各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同,不存在贸易互补性。贸易互补性指数间接反映了产业间贸易在两国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两国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该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若两国间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该互补性指数就小[9][10]。

分析贸易双方的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既要对贸易整体的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有主要代表性的和高技术、高附加价值型的贸易商品的数据进行分析;既要分析比较优势,同时也要分析包括比较劣势在内的综合比较优势。通过对整体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贸易整体的运行状况,而通过对有主要代表性的和高技术、高附加价值型的贸易商品贸易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一国的核心竞争力结构及其对整体贸易的影响及其趋势;通过对综合比较优势的分析,不仅可以掌握贸易竞争力的动态,还可以预测其动态变化的趋势。

根据上述公式(1)、(2)、(3)、(4),并利用Excel软件计算UNcomtrade数据库中全面反映中日两国贸易流量的SITC1位全部门数据和对两国经贸有深远影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即SITC2位71—79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以及“高附加价值型”商品即SITC4位(分组)IT相关主要商品的RTA及TCI数据如表3、4、5所示。比较分析表3、4、5的数据,可以归纳出如下两国RTA和TCI的特征:

表3 中日两国SITC1位全部门商品RTA、TCI指数比较

1.在RTA(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方面

(1)在SITC1位全部门贸易商品中,中国在SITC0部门“食品和活动物”、SITC6部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基础制品)”、SITC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8部门“杂项制品”等产品上具有较强或很强的综合比较优势(SITC7部门的比较优势是近年来由比较劣势转变而来);日本在SITC5、7、9部门等全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即SITC6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SITC7部门“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较优势最强。中日两国在SITC1、2、3、4部门等“初级产品”上显示不同程度的比较劣势。

(2)在SITC2位71—79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中,中国在SITC71类“动力机械及设备”、74类“一般工业机械和设备及其零件”、75类“办公用机器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76类“电信、录音及重放装置和设备”、79类“其他运输设备”等商品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其中SITC75、76类商品的RTA最强;日本在除SITC75、76类以外的71类“动力机械及设备”、72类“特种工业专用机械”、73类“金属加工机械”、74类“一般工业机械和设备及其零件”、77类“电力机械、仪器和用具及其零件”、78类“陆用车辆(包括气垫式车辆)”、79类“其他运输设备”等商品上均具有很强的显示性综合贸易比较优势,其中SITC72、73、78类商品的优势最强,其RTA均大于中国的RTA。

(3)在SITC4位(分组)IT相关主要商品中,中国在SITC7522组“计算机”、7523组“其他数字处理机”、7526组“输入或输出装置”等商品上具有极强和很强的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7599组“通用计算机零部件”、7649组“电信、音响装置和设备的零部件”、7761组“电视、视频监视器等的显像管”、7762组“其他电子管、包括电视摄像管”、7763组“二极管、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等商品已由比较劣势转为很强或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日本在SITC7649组“电信、音响装置和设备的零部件”、7761组“电视、视频监视器等的显像管”、7762组“其他电子管、包括电视摄像管”、7763组“二极管、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7764组“电子集成电路”等商品上均具有比较优势,其中7762组“其他电子管、包括电视摄像管”商品的比较优势最强。在IT相关主要商品中,中国所具有的RTA总体上高于日本,但在关键零部件(如7762组“其他电子管、包括电视摄像管”、7763组“二极管、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7764组“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却低于日本。

表4 中日两国SITC2位71-79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RTA、TCI指数比较

表5 中日两国SITC4位(分组)IT相关主要商品RTA、TCI指数比较

2.在TCI(显示性贸易互补性)方面(商品名略)

(1)在SITC1位全部门贸易商品中,中国在SITC0、1、3、6、8 部门商品上,日本在 SITC2、4、5、7、9部门商品上,与贸易对方国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型贸易互补性。

(2)在 SITC2位71—79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中,中国在SITC75、76类商品上,日本在SITC71、72、73、74、77、78、79 类商品上,与贸易对方国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型贸易互补性。

(3)在SITC4位(分组)IT相关主要商品中,中国在 SITC7522、7523、7526、7527、7599、7649、7761 组商品上,日本在SITC7762、7763、7764 组商品上,与贸易对方国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型贸易互补性。

综上,中日两国在SITC1位全部门以及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贸易商品上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贸易综合比较优势差异,在 SITC2、7、8、9部门和SITC2位71-79类、SITC4位 IT相关主要商品(除7761组以外)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贸易商品上均具有很强或极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大。

三、中日贸易走势分析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化,贸易投资一体化日趋明显,“以贸易引投资,以投资促贸易”已成为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对外经贸政策中的基本战略,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相关指数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开放度以及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由于贸易结合度和投资结合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双边贸易、投资的发展态势、相互依存度以及滞后性趋势,因此,对双边贸易走势的分析可以以计算贸易结合度及投资结合度指数的方法进行。

贸易结合度(Degree of Trade Linkage,DTL,即贸易密集度Trade Intensity Index,TII)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因为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其实质是利用国外市场或提供国内市场的国际经济活动,所以贸易结合度也被称为市场结合度(Intensity of Trade)。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结合度(Degree of FDILinkage)作为反映两国间相互投资依存度的指标也可以用计算贸易结合度的公式来计测。其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

FDI结合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DTL ab表示a、b两国的贸易结合度;X 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 a表示a国出口总额;M b表示b国进口总额;M 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DIL ab表示a、b两国的FDI结合度;I ab表示a国对b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下同)额;I a表示a国ODI总额;I b表示b国的FDI流入总额;I w表示世界FDI流入总额。如果DTL ab>1、DIL 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联系紧密;DTL ab<1、DIL 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联系松散;DTL ab=1、DIL ab=1,则表明a、b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处于平均水平。

根据公式(6)、(7)计算得出的中日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和FDI结合度指数如图1所示。从该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中日两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为降低趋势,但均大于1,且日本—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大于中国—日本的贸易结合度,其贸易结合度的变动率较小(7.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密切;在FDI结合度方面,日本—中国的FDI结合度近年来均小于1,其变动幅度大(-45.3%),呈下降趋势,中国—日本的FDI结合度均小于0.5,表明两国在FDI方面联系相对松散。这些数字说明,中日之间贸易联系密切,其密集度远大于两国之间的投资密集度。

四、结论和展望

通过对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及贸易商品结构特征、双边贸易综合比较优势及其互补性指数、贸易及投资密集度指数等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中日双边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占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表现在双边贸易量大、贸易商品结构具有高度的相同性、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较高等方面。

第二,中日两国在显示性贸易综合比较优势(RTA)上存在差异。中国的RTA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上,而日本的RTA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在核心竞争力结构方面,日本在除SITC75、76类以外的SITC2位71-79类“机械及运输设备”商品和IT相关关键零部件所具有的RTA均大于中国的RTA。

第三,在贸易互补性(TCI)方面,中日两国在SITC2、7、8、9部门商品上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特别是在SITC2位71-79类、SITC4位IT相关主要商品(除SITC7761组以外)等核心竞争力代表商品上具有很强或极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大。

第四,中日贸易商品结构高度相同、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贸易结合度高等特征意味着中日两国之间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经贸关系。虽然近年来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结合度在总体上呈起伏下降趋势,但两国之间仍保持着高水平的贸易密集度。综合考虑中日双边贸易结构现状、中日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互补性以及日本在华累计投资余额(932.2亿美元,2012年末)对中日贸易的“持续推动效应”等重要影响因 素,可以断定今后中日双边贸易会持续扩大升级。

图1 中日两国的贸易结合度、FDI结合度及其变化(1995—2012)

综上,在中日两国关系忽冷忽热的背景下,双边经贸额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扩大和发展,是由于两国之间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和已形成的密切经贸关系。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两国的互补性将趋于多样化,贸易互补将进一步扩展为消费和市场互补等诸多方面,中日双边贸易因此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发展。

[1]联合国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库[DB/OL].http://comtrade.un.Org/db/default.aspx.

[2]Grubel,H.G.& Lloyd,P.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acmillan,London,1975.

[3]许培源,汤 静.中日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10):22-28.

[4]Balassa,B.(1965):"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Manchester School,33(2),pp.99-123.

[5]Van Rooyen,C.J.,Esterhuizen,D.& Doyer,O.T.:How Competitive is Agribusiness in the South African Food Commodity Chain?Working paper:1999-01,U-niversity of Pretoria,South Africa.

[6]磯貝孝,森下浩文,ラスムス?ルッファー.東アジアの貿易を巡る分析―比較優位構造の変化、域外貿易のフローの相互依存関係[EB/OL].http://www.boj.or.jp/research/wps_rev/wps_2002/data/iwp02j01.pdf.

[7]Peter Drysdale.:Japan,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e Prospects for Western Integration.Economic Record,September,1969.

[8]山澤逸平.世界貿易の結合度分析[J],一橋大学経済学研究,1970,14:75-124.

[9]于津平.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10]周茂荣,杜莉.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9):45-52.

猜你喜欢
互补性总额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