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与机制演化

2014-06-06 07:21汪陈友
关键词:外力市场需求内生

汪陈友

(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引 言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中小企业占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GDP的60%左右,所缴税收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然而,随着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预期不明,外需不确定性依旧,内需有待提振,国民经济企稳回升仍有诸多压力,广大中小企业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严峻,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出现难以为继的严重困境。新形势下,研究认识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自身成长以及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方学者对企业成长(动力)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就解释了分工产生效率,并获得利益的原因[1]。新古典经济学派的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认为企业成长是源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共同作用[2]。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决定企业的边界,也即是企业成长的动因[3][4]。作为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开创者,Penrose(1959)通过建构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提出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源所产生的服务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5]。在这之后,其他经济学者还从能力(Prahalad&Hamel,1990;Teece,Pisano & Shuen,1997)[6][7]、知识(Demsetz,1988)[8]、演 化 (Nelson &Winter,1982)[9]、竞争 (Potter,1980)[10]等角度分析了企业成长(动力)问题。

国内对企业成长(动力)的主要观点有:民营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途径是持续创新及其创新性竞争战略[11];企业必须重视产业、技术、制度和市场权力的培育及其相互作用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12];企业制度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对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13];中小企业成长的内外部动力源于产业链,认为中小企业成长呈现与产业链演进互动的趋势[14]。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诱因内外兼有,复杂众多。没有哪一种动因解释能涵盖所有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因此,对中小企业成长动力进行结构化认识十分必要。

一、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

实际上,所有中小企业的成长都受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由于在要素资源的获取方面,中小企业受到国有及大型企业的“挤出效应”的影响,对政府支持政策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我们从企业、市场与政府三个边界将中小企业的成长动力结构分为三类:内生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其中,内生动力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基础支撑,是所有中小企业都应具备的一类成长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是中小企业成长的两只羽翼,在中小企业成长中形成推—拉作用力。内生动力决定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的作用程度,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依赖内生动力而作用于中小企业,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图1为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模型图。

图1 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模型

(一)内生动力(用E表示)

内生动力是指来自中小企业内部的自我积累、自我维持、自我激励与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特质(E1)、内生资源(E2)、技术创新(E3)和管理制度(E4)四个方面。其中,企业家特质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的进取状态与方向,企业决策的效率与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因此,这一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的决策力;内生资源具体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的积聚、资本的内部积累和企业商誉的积淀等,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动力因素,没有哪个中小企业可以在无内生资源条件下实现成长;技术创新无疑是中小企业的核心动力因素,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争取附加值更高的价值链位置,提高产品竞争力;管理制度指中小企业为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所确立的流程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文化等,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与利用效率至关重要,表现为企业管理上的效力。

(二)市场外力(用M表示)

市场外力指的是由于市场的存在使中小企业获得的动力因素,这里只区分市场需求(M1)与市场合作(M2)两方面。市场需求是中小企业成长的直接动力,任何一个中小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市场需求,企业的收益直接取决于市场对其生产的产品的需求状况;市场合作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如果寻求市场需求扩大要靠市场竞争的话,那么,市场合作就是市场竞争的反面,是借力生力。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是无限度的竞争,竞争后的一个结果是合作,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通过合作增加基础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与收益。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合作的方式、内容很多,如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外部资源利用、技术合作等。

(三)政策外力(用P表示)

政策外力是与政府制定的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法规政策有关的非市场化的动力因素。由于政府是否出台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取决于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的政策目标,所以,政策外力在可能的中小企业成长模型中表现为一个外生变量。这里选取两个对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政策动力因素:税收与融资政策(P1)、专业服务机构(P2)。前者是指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所出台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与融资便利安排,这有利于减轻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后者指的是政府建立的各类中小企业专业服务机构、组织和网络,将会在中小企业成长中发挥引力作用。

二、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合成

在物理学中,力是任何导致物体经历速度、方向或外形变化的影响。它是个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中小企业成长动力结构模型中的动力因素进行力的合成,以得到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合力。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物理学的力有严格的定义与准确的度量,而经济生活中更常见地是对力进行直观描述,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度量。因为,不同的动力因素对同一中小企业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是不同的,同样的动力因素对不同的中小企业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也是不同的,甚至同样的动力因素对同一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也是不同的,经济生活的纷繁复杂与千变万化使得准确度量中小企业的动力因素十分困难。当然,度量上的困难并不否定中小企业的动力因素对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力与作用方向的存在,这也是理论工作者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将基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结构模型,来探讨中小企业成长动力的合成,并从中归纳出中小企业的成长机制。

(一)内生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的单独合成

1.内生性成长动力机制

由内生动力函数 E=E(E1,E2,E3,E4)所表现出来的成长动力机制,即中小企业主要在企业家特质(E1)、内生资源(E2)、技术创新(E3)和管理制度(E4)等四个内生动力因素的驱动下成长,成长的合力表现为图2中的E。

2.市场驱动型成长机制

由市场外力函数 M=M(M1,M2)所表现出来的成长动力机制,即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市场需求(M1)与市场合作(M2)等两个动力因素来驱动成长,成长的合力表现为图2中的M。

3.政府导向型成长机制

由政策外力函数P=P(P1,P2)所表现出来的成长动力机制,即中小企业受税收与融资政策(P1)、专业服务机构(P2)等两个政策动力因素的激励而成长,成长的合力表现为图2中的P。

图2 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合成

(二)内生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的相互合成

1.政策外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内生动力与市场外力的合成,由函数F1=F(E,M)决定。在该情形下,政府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初创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内部创新动力较强,市场预期需求较好,但由于内部资源的获取能力较弱,市场的竞争力尚未完全凸显出来,对政府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以及其他政策引导需求迫切。对急需进行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虽说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但过于依赖产品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受到市场需求饱和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挑战,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与研发投入也亟待政府政策支持。

2.市场外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内生动力与政策外力的合成,由函数F2=F(E,P)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都要靠市场来检验。市场需求缺乏,或者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合作机会都会造成市场外力不足。一些刚创立的中小企业出于没有认清市场、产品竞争力不强,虽有努力做好企业的愿望,也有政府的鼓励性支持,但仍难免会经历这一情形。

3.内生动力不足

主要表现为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的合成,由函数F3=F(M.P)决定。中小企业在企业家进取精神、资源的获取能力、技术创新投入以及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可能会存在缺陷,缺陷的存在意味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对于未来的持续成长能力会带来不利影响。

4.平衡性成长

表现为内生动力、市场外力与政策外力的合成,由函数F4=F(E,M,P)决定。这一情形下的成长是一种理想的均衡性成长,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了其成长所依赖的结构化动力,因此能容易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运用三角形法则得出前三种非平衡性成长情形下的合力,如图2所示。

三、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演化

依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中小企业的成长应是一个强调惯例和路径依赖但又重视创新和变迁的动态过程。如同生物进化论中“遗传—变异—选择”机制,中小企业的成长动力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会按照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来演化,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也影响到中小企业成长动力的选择。同时,中小企业的三种成长动力机制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或有交叉与融合,并在交叉与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主导动力因素,最终完成不同成长动力机制的演化。如图3所示。

(一)中小企业成长的初级阶段

在中小企业成长初期,市场对中小企业还有个认知、熟悉和接受的过程,因此,短期内中小企业不可能会占据很大的市场,这一时期的中小企业成长难以靠市场需求来驱动,更多的是依靠内生动力或政府的扶持政策来推动成长。其中,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靠内部积聚动力因素完成创建。这些动力因素是:内部积累的有限资源、创业初期的企业家进取精神和较小规模带来的管理效率。但由于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与积累能力方面很弱,整个经营过程的核心在生产环节,技术创新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生产的产品的差别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利润很薄,虽说是垄断竞争产品,但垄断因素弱,竞争因素更强。很明显,这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内生性成长,并且当内生动力因素不足以支撑中小企业初期的持续成长时,企业就会止步于成长初期。少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按照政府的产业导向来创建自己的企业,由此会得到政府的培育基金、税收优惠和融资便利支持,加上强烈的企业家进取精神、适度的技术创新,在创建初期实现较快成长。然而,由于科技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产品推出之前,还有研发的周期过程,并且这种研发和未来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会延缓和阻止中小企业的创建进程。

(二)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阶段

随着内部资源积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产品出现了差别而有了一定的垄断,对市场的依赖和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动力因素逐步替代内生动力因素成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驱动力量。创建初期依靠内生动力成长的中小企业逐步演化成依靠市场动力因素来实现成长,成功突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尽管会继续专注于技术方面的创新,但对需求状况、供给能力、营销渠道、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市场化因素越发重视。这一时期,只要中小企业能够保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内部资源的积累速度会不断加快,外部资源利用会更加广泛,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生产不断扩大,依赖市场驱动的成长就会持续。但是,市场需求不可能无限的扩大,当市场饱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此时,需要突破对原有产品和资源的依赖,走转型升级之路。于是,在这一阶段的中后期,一部分有远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改变在原有产业链中的分工,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为更高阶段的成长蕴藏动力。其他中小企业会继续停留在市场驱动的发展阶段,依靠前期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以达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维持这一阶段的成长。

图3 中小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演化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中小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指的是建立在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内生性成长阶段。此阶段,技术创新被置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环节,成为成长的核心动力因素;管理创新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适应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与战略决策变得异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的成效,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地位;由于企业拥有可持续的成长潜力,其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大幅提高,支撑着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需要。总之,这一阶段内生动力的各动力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具体来说,高级阶段的实现可以是基于以下两种演化过程:

(1)中小企业经历创建阶段的内生性成长后,在快速成长阶段逐步占据稳固的市场地位,形成竞争优势,为进入高级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最终转型升级成功达到更高水平和层次的内生性成长后就完成了一轮完整的成长动力机制演化。

(2)建立在政府导向基础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建阶段顺利实现技术创新,推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此迅速占据市场有利地位,在持续的市场需求的支撑下,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以新产品奠定新需求,形成“创新——产品——需求——再创新——新产品——新需求”的稳态内生性成长格局。

综上所述,在一个演化周期内,中小企业依据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可选动力因素,优先选择内生性成长动力机制或政府导向型成长机制来完成创建,在实现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后,中小企业会进一步衍生出两类不同的发展态势,一种是继续寻求市场驱动,另一种是转型升级,不断地向更高水平的内生性成长阶段演化。在成长演化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在减少、质量在提高。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于某一个演化周期而说的,也就是说,这一周期的高级阶段可能是下一个周期的初级阶段,中小企业会在新的初级阶段重新向高级阶段进行成长演化,所遵循的演化过程仍然保持相同。

[1]亚当·斯密.国富论[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COASE R.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11):pp.386-405.

[4]WILLIAMSON O.Market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75.

[5]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225-230.

[6]PRAHALAD C.K.and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9-91.

[7]TEECE D.,PISANO G.& 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09-933.

[8]DEMSETZ H.The Theory of the Firm Revisied[J].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988:484-495

[9]NELSON R.and WINTER S.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Cambri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0]PORTER M.E.Competitive Strategy[M ].New York:Free Press,1980.

[11]刘 刚.企业成长之谜——一个演化经济学的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3,(5):9-14.

[12]范 明,汤学俊.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一个一般框架及其对中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应用分析[J].管理世界,2004,(10):107-113.

[13]曹建海,黄群慧.制度转型、管理提升与民营企业成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9-106.

[14]张 伟.资源型产业链中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3):68-73.

猜你喜欢
外力市场需求内生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带低正则外力项的分数次阻尼波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