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一条学校发展的自强之路

2014-06-06 10:44:24武汉市杨园学校周少勤
成才 2014年2期
关键词:希望

■ 武汉市杨园学校 周少勤

校本研修:一条学校发展的自强之路

■ 武汉市杨园学校 周少勤

周少勤,湖北省课改先进个人,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育人才、区科研工作先进校长、区教师培训优秀管理者,工作期间曾被评为武昌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盟员;撰写的论文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或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论文,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该课题成果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主持完成武汉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该成果获得武汉市优秀成果奖。

教师需要努力成长,学校需要不断发展,成长与发展总是在不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中艰难前行。

一切立足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合学校(选择运用适合学校发展的方式)、为了学校(逐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校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我们努力让校园环境怡情,给教师有尊严、体面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我们努力让管理润心,让每一个教师的每一点尊严都感受到被尊重、每一点努力都感受到被关注;我们努力让措施有力,坚持冷静思考、果断行动,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努力让希望常有,坚持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同步,让师生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实惠,只有师生有奔头、有盼头、有想头,生活才会有滋有味,工作才会有声有色。

一、校园文化——塑造属于自己的精、气、神

1.营造怡情的环境

背景:环境可以影响人,教育人,改变人。校园环境也是教育生产力,不仅是对学生,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无声的、时时的、渗透的、触及内在的校本培训。我们尽一切可能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教师在一个轻松愉悦、自豪的环境下工作。让教师有尊严地、体面地工作,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从工作环境上给教师以尊严,他(她)会还你以尊重(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他(她)会用行动来珍惜(珍惜声誉、珍惜岗位)。

行动:用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教风作为统领校园文化的魂。学校建设要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我校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追求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为办学理念,以“倡导快乐教育、享受教学乐趣”为办学特色,以“体健、心善、文雅、睿智、快乐”为校训,以“多思博学、善思会学、勤思乐学”为学风,以“厚生、敬业、乐教、善导、求真”为教风,并将“一训二风”刻入学校的成才楼、园丁楼、综合楼的主墙体上,红墙白字,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师生在每天的观赏中加强文化浸润,形成文化认同。校园三面围墙精心设计,“中华之窗”文化墙是学校东墙,墙上张贴的是精取我国各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的图片,展示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和自然之美,爱国情怀在视觉享受、心灵震撼中得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得到落实,既美化环境又净化心灵。立体绿化墙是校园西墙,悬挂着24钵异形花盆,由师生亲手培育一年四季不同的特色鲜花,四季常青,四季常开,既陶冶情操又美化校园。学校南墙为彰显多元培育目标的希望墙。它以学校的校徽作为基本图形变化而成,并以“阳光少年”的十个标准为关键词创作了12幅画面,提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践行学校办学宗旨,为每一个孩子创设未来,为每一个家庭培植“希望”。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的功能区。我校着力构建绿色花园式的生态校园,学校四季有花,常年见绿,天人合一,动静相宜。我们开设有“我与鲜花共成长”的校本课程实验基地;开辟了爱鸟林,树木上挂有师生共同命名的各具特色的鸟笼;开设了养护金鱼、珍爱生命的活动区;开辟了放置直饮水的节水文化区;开设了校园露天书吧;开设了室外钢琴艺术特色展区。每一功能区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质巨大的精神推动力量。

思考: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朴实而不奢华,有内涵而不张扬,洁净而不苍白,立足自身,彰显特色,让校园环境怡情励志。

2.谋求润心的管理

背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依赖于教师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学校管理功能除了“规范”之外,我们更看重的是“激励”。制度如果偏离人心,只能流于形式,管理如果脱离了管理目标主体的内在需求,也只会有名无实。

行动:我们开展撰写校园值班感言活动,学校干部用感言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干部勤视校园,勤思问题,关心教师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引导教师积极进取、规范从教。为此,我校开展了“三讲、三访、三评”系列活动。“三讲”活动:干部讲教师、教师讲课堂、班主任讲学生。围绕着影响教学质量三要素开展的“讲老师、讲课堂、讲学生”的三讲活动,成为推动学校“高效课堂”“和谐校园”建设的“暖心活动、凝心工程”。“三访”活动:校级干部访谈中层干部,指导部门工作方法优化;中层干部访谈部门教师,促进部门管理效能提升;骨干教师访谈一般群众,推进和谐共事管理落实。“三访”行动密切了干群关系,构建了和谐共事氛围。我校通过评选“妈妈老师”“魅力教师”“优秀团队”的“三评”活动不断为教师的成长加油助威,并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把大家内心对优秀教师的赞许、鼓励、敬佩传达给老师,始终让教师感受到来自领导心灵深处的关注。学校还开展读书活动,每学年给教师们赠送一本要求精读的教育书籍,如《成为优秀教师的100个好习惯》《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细节决定成败》《少有人走的路》《阳光心态》,组织教师观看反映转变学困生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用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影响、渗透、指导教师。

思考:改变人心比建立制度重要,成功的管理能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管住了不一定管好了,因为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化。我们要以规制人,更要以文化人。

3.培育美德少年

背景:以德育人是根本,道法自然是准绳。要成才先成人,好习惯让孩子受用一辈子。杨园学校是一所完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放的学校,无论从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都必须把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及品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

行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较多的特点,学校注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规范教育。学校编写了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文明礼仪三字经》《学风建设三字经》,开展“美言雅行”教育,表彰进步学生,力求使男生更绅士,女孩更淑女,使学生行为规范中渗透灵性、文明中展现优雅,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好习惯影响学生一生。“阳光少年”评比是我校德育活动的一大特色。我校不仅有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设置的“智慧博士”评价项目,还有“守纪模范”“爱心孝子”“诚信伙伴”“健康天使”“环保卫士”“礼仪绅士”“快乐先锋”“节约标兵”“劳动能手”等多个维度的“阳光少年”评选奖项。“阳光少年”评选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做阳光少年,让人生更健康、更快乐、更美好”。这样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片面地追求学业发展,而是着眼于学生未来成人成才的全方位发展目标,淡化教育的功利性,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正因为这个原因,杨园学校作为武昌区最北边的一所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的普通学校,连续产生了两届“湖北省美德少年”。如今,当你漫步于杨园学校优美整洁的校园时,远处时常传来孩子们“阳光少年,阳光少年,我们要向你学习……”的歌声,这歌声回荡在教学楼和绿树红花之间,让整个校园都充满着欢乐和灵性。

思考:学校德育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情才有实感,真实才会诚实;参与才会有体验,体验才会有收获。在我们的视角里,不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不以短暂的今天定论长远的明天。学校教育不是做一个模具,因此,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求全求高,而是给他们提供适合生长的阳光、水份和土壤,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当“每个人都是天才”的理念根植于每一位教师的心里,转化为每一个教育者的行动时,我们就一定会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奠定长足发展的基石!

二、课堂教学——用自己的脚走自己的路

1.关注“后三排”现象

背景:教育公平应该惠及每一个学生,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而在实践中,教师习惯按成绩、纪律编排学生座位,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学生往往坐在了教室的后三排,教师“眼不见心不烦”。这种教育的“冷暴力”打击了学生的自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行动:开展学情调查,征集学生对座位编排的意见,按照自愿组合、友情互动、教师把关的原则,实行“以生为本”的座位编排,杜绝班主任按学生成绩的优劣、纪律的好坏编排学生座位;同时规定:教师讲课、辅导学生必须走到教室后三排,并作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的依据。

思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把好学生教好是本事,但把不好的学生教育成好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

2.探索五步快乐高效课堂

背景:教育教学观念不新,教育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育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育成本太高,“白”加“黑”,日光加灯光,不仅损害了学生健康,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行动:我校大力开展“F·S五步高效快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在调研学情、教情的基础上,我们还征求了已经毕业的在高校就读的往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的建议,经过试点实践,提出“F·S五步快乐课堂”模式。“F·S”由“For students”(为了学生)、“Five steps”(五步)两个词组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组成。“F·S五步快乐高效课堂”的具体流程分为“导学、自学、互学、求学和固学”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遵循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规律,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不断递进,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导。教室里学生座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成绩和学生之间感情实行自由选择、组合和流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以2~4人(同座位和前后排)为单位开展。这种安排既照顾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学习的舒适度,也能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交流与合作。五步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成果经验共享,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思考:当前,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模式都不会具有普适性。不管别人的怎么好,不管别人怎么学,都要回到我们自己的脚下,用自己的脚来走路。

3.体验“我看我的课堂,我做我的学生”

背景:课堂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可能每个老师自我感觉都不错。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由于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不一样,很多教师对别人的建议或意见持怀疑甚至是排斥的态度。

行动:我校开展了“我看我的课堂,我做我的学生”的课例研究。我们运用课堂录像分析技术,将自然情景下课堂中的师生行为真实地记录下来,刻成课堂教学实录光盘,请教师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观看,并进行教学诊断,开展片段式研究。其中,有执教者的反复观看反思,有教研组的共同研讨。这种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教研形式,能提高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快速成长。

思考:《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市杨园学校校长拟将近70名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刻录成光碟,让老师们带回家给家人看,此举是该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的一个创新。杨园学校八年级历史老师余燕霞,是第一个被录制课堂教学的老师。“家人还从来没看过我工作的样子,我也希望他们看了后能给我提些意见,帮助我改进。”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吕军老师说:杨园学校将老师的课堂实录赠送给其家人,让教师的家人分享老师们的教学成果并共同探讨研究,这种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举措,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杨园学校是武昌区教育队伍中一所普通的发展中学校。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困惑、改制的冲击、客观地位的边缘化、缺乏合作交流的主观意愿等问题让教师们迷惑、沉寂。针对问题、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是解决之道。如何牵一发动全身?我们认为,激发他们工作的内在动力比直接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法重要,点燃教师的工作激情比匆忙制定各种完备的规章制度重要。学校要发展,必须先自强,校本研修,是一条学校自强的有效之路。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希望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30:37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10:57:01
前方有个叫“希望”的灯塔
青春期健康(2016年5期)2016-08-02 22:36:06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成才之路(2016年18期)2016-07-08 17:08:18
从《幸福蛋糕店》中浅谈人性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1:07:46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环球时报(2015-12-12)2015-12-12 11:11:24
“希望”促民族教育 文化育国家栋梁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甘肃教育(2015年13期)2015-09-06 20:33:2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团体心理辅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