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智莺
在建构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
■ 黄智莺
案例背景
在参加武汉市武昌区“游戏课程建设与有效教研”之前,我园教师对建构游戏是非常陌生的。大家总认为,建构游戏不就是发一些积塑玩具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拼搭吗?因此在建构游戏中往往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1.根据主题搭建时,由于缺乏现有主题资料和建构技能,幼儿不知道如何操作,从而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拼插兴趣。2.幼儿园各班虽然都设有建构区域角,但建构材料较为单一,数量、种类有限,时间一长幼儿就对建构材料失去了兴趣。3.幼儿园一般准备的建构材料主要是以桌面搭建为主,材料的外形较小,在搭建大的物体时,幼儿所用的时间较长,活动区的时间、场地不够用,因此幼儿对搭建大物体兴趣也不高。4.幼儿初浅的拼插技能抑制了幼儿合作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导致幼儿搭建能力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和教师们积极开展了建构游戏的课程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建构游戏在为孩子们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提高。
情景描述
案例一
在小班建构游戏《小兔家的栅栏》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大雪花片这个建构材料。游戏一开始,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孩子们,小白兔家的栅栏被大风吹倒了,我们用雪花片帮小兔重新修建栅栏好吗?”孩子们一听,都争先恐后地说:“好!”“我要帮小兔!”在接下来的搭建过程中,我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孩子们拿着雪花片都是一个人津津有味地拼插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而对于“修栅栏”的任务好像忘得一干二净。见到这样的情景,我赶紧走到他们其中一个孩子面前问:“童童,你是在为小兔家做栅栏吗?”童童听到我的问话,眼睛茫然地看着我,半天才说了一句:“老师,栅栏怎么做啊?”这时,我立刻意识到他们对“栅栏”不熟悉,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建构。这次游戏只能在孩子们随意拼插雪花片中草草结束。
活动后分析
1.本次游戏的雪花片是幼儿园常见的建构材料,平时幼儿都喜欢拿着雪花片进行随意的拼插。作为教师,我在游戏中创设了“修栅栏”的游戏情境,主要是想帮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和掌握对插连接的建构技能,并体验与小伙伴合作和帮助别人的快乐。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栅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多和不熟悉的,因而在要求他们用雪花片进行拼插时就会出现在着感知经验缺乏的问题。另外小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不强,以至于他们不能明确和坚持完成“任务”。
2.为了帮助幼儿完成“修栅栏”的任务,我应该先和他们一起去了解栅栏的特点,带领他们到户外,共同观察栅栏的形状、颜色。在观察时,可一边用语言引导,一边让他们观察栅栏的主要特征“一个接着一个、有规律地围起来”,帮助幼儿在建构栅栏的游戏中理解拼插和围合的含义。由此,我认为在幼儿游戏之前提升幼儿的感知经验,能为建构游戏的开展提供创造的空间。
案例二
在大班建构游戏《积塑拼插大PK》活动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竞赛。在第一次的竞赛中,我要求幼儿每人参照手中的图样表按图进行积塑的拼插。这时,大家都能选择合适的积塑材料按要求进行比赛。但是到了第二次竞赛时,问题出现了。由于这次的竞赛加深了难度,要求幼儿两人合作进行建构,有些幼儿在拼插时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轩轩和瑞瑞都是班上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这次竞赛他们两人在一起合作。比赛一开始,轩轩就抢过图样表想自己先看,这时瑞瑞不乐意了,非要把图样表放在中间。当看到别的小组已经开始建构,而自己还在为图样表争抢时,瑞瑞沉不住气了,大声地告状说:“老师,轩轩自己一个人要拿图样表,不给我!”我没有立刻去批评轩轩的行为,而是来到他们的旁边,指了指正在合作搭建的另一组:“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同伴的榜样示范立刻起到了作用,轩轩终于学会了让步,主动地把图样表放在了两人的中间,并有商有量地说:“这样吧,我先拼汽车的下面,你就拼汽车的其它部位,等会儿我们再组合在一起。”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这次的竞赛他们获得了第五名。在领取奖品时,他们俩手牵着手站在了一起,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建构游戏分析
1.进行建构游戏的比赛,能使幼儿竞争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位幼儿都为获得比赛的胜利而努力完成作品。游戏中的轩轩和瑞瑞在建构技能方面都是较强的孩子,他们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因此在独自进行比赛时,他们的个人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第二次合作进行比赛过程中,他们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协商和合作的意识,使比赛无法正常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建构游戏除了带给幼儿建构技能的学习,更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和合作,使他们的社会情感得到提升。
2.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作为支持者的教师,我没有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利用榜样示范进行提示,帮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自己或同伴行为的对与错,并及时进行纠正。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比说教更有效。另外,当有的幼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时,如“为什么我的积塑拼得总是不牢固?”“我们为什么总不能得冠军?”这时,我会将有些问题抛给他们,引导幼儿同伴间进行交流与碰撞,让他们把自己好的方法和经验阐述出来,最后我再进行提炼和总结。这样既帮助幼儿解决了困惑,又能使他们在技能和合作方法上得到提升。
诠释研究
建构游戏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幼儿接受既定知识的封闭的静态过程。作为教师,就是要引起幼儿的观察、思考、探讨,帮助他们产生联想、解决困难、积累经验。因此,我针对主要问题,从提升幼儿感知经验、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和提出开放式的评价入手,同时与其它游戏相互渗透,以此来帮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作用,产生愿意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社会情感。
扩大幼儿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能使他们在建构的时候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因此,平时,教师可与孩子一起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依靠这种表象来进行思维创造。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进行建构主题之前,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外出观察了解建构物体的特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
2.家长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观察。通过家园配合,引导幼儿进行实物和图片观察,加深他们对各种物体的印象。在掌握物体的特点后,通过游戏创造性地反映出来。如在大班建构游戏《不一样的大桥》活动开展前,教师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实地参观武汉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通过亲子合作共同制作出大桥的模型,使幼儿全面地了解大桥的基本构造。另外再通过更多桥的图片收集,使幼儿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建造出了一座座和同伴不一样的大桥,体验成为小建桥师的喜悦。
3.利用对比观察进行比较。在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教师可和幼儿一起进行对比性的观察,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中班建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活动中,幼儿发现猫、兔子、熊的形状、走路姿势虽然不同,但选择的建构材料却十分相近,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区分它们呢?在和幼儿的讨论后,我们利用了对比观察,找出了它们的个性特点,如猫的尾巴又细又长、兔的后腿长前腿短、熊的身体要胖一些等……这些观察都能帮助幼儿在拼插动物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形象、逼真地表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幼儿在建构游戏拼搭时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幼儿进行构造的基础。材料的多样性、可变性对幼儿拼搭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构材料拼插技能的引导。每一种建构材料在搭建时都会运用到不同的拼插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利用材料的特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和思考会让他们更加主动和感兴趣。在中班《大家一起建长城》的建构游戏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大方砖形的积塑。游戏中,幼儿结合自己对长城的经验进行拼搭,在拼搭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先传授方法,但发现孩子们却自主地运用到了排列、组合、接插等技能,教师只需要在经验上进行总结就很顺利地完成了长城的建构活动。
2.废旧材料运用技能的引导。我们的建构活动离不开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建构的主题既美观、别致又环保。但是,有些废旧材料幼儿一拿到手,并不能很好地利用,更多的是作为简单的辅助材料,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能帮助幼儿重新掌握一定的运用技能。比如在建构游戏《不一样的大桥》活动中,由于积塑材料有限,幼儿发现不能很完整地表现自己建构的大桥。“材料缺少怎么办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大家进行了商讨,有的幼儿说:“再去买新的积塑!”还有的幼儿说:“减少建构大桥的数量!”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得到其他幼儿的认可。这时,教师出示了牛奶盒,孩子们一下子想到可以用它来搭建桥墩和桥面。牛奶盒这个废旧材料的加入,为孩子们的搭建又添上一道亮丽的色彩!游戏中,大家把牛奶盒和积塑配合在一起,共同搭建出心目中完美的大桥。
3.集体构造的技能引导。一个大型的建构游戏主题必须要让孩子有分工合作的经验。在这方面,我园教师采用分组的方法引导幼儿分工与合作,特别是在小班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建构游戏《给小兔盖新房》就是让幼儿以故事中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分工、合作,共同搭建小兔的房屋。游戏令小班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
当然,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应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不能对全班幼儿作整齐划一的要求,要做到分层次提供适合于每个幼儿各自水平的建构材料。如给小班幼儿提供积木时,可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程度、操作玩具时所需智力的高低、对玩具兴趣值的高低等方面来考虑;对能力弱的幼儿可供给色彩鲜艳、体积较大、操作省力、易成型的木制拆装积木等;对中等水平的幼儿则可增加体积稍大的几何形积木;对能力强的幼儿则可让其使用形状较复杂、体积较小的积木。在建构一段时间后,可依据幼儿各自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幼儿在完成作品后,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急于道出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包括游戏动机、成功的体验和困惑。教师这时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幼儿欣赏交流、分享快乐、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
1.游戏交流时,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只有这种角色定位才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幼儿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每次当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邀请幼儿自己来介绍成果,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
2.对幼儿作品中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进行捕捉并点评,以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通过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创新的玩法和游戏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幼儿感受到了心灵交流的快乐,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的教育手段。”这是建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中,建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建构游戏的开展同时又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
建构游戏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即运用游戏材料建构想象中的生活建筑物,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建构成果进行游戏,继续发挥幼儿想象力来反映显示生活的活动中,而这就使得建构游戏同其它各类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在创造性游戏中,建构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密切。角色游戏常常为了创造角色的游戏环境,要进行建构,如布置场景等。《快乐的动物园》就是利用搭建好的动物园场景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的。另外规则性游戏也和建构游戏相互渗透,如在中班《有趣的迷宫》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设计好的迷宫图进行搭建大型迷宫。在完成作品后,师生共同商议“走迷宫”的玩法及规则,使建构的成果与智力游戏有机融合,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构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既发展了游戏,又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这一年中,我园的建构游戏不再让教师和幼儿感到无力适从,它带给了幼儿合作、创造、认知、快乐和健康。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会了利用一种或几种积塑组合拼搭物体,同时知道收集不同的废旧材料来充实我们的建构区域角,使区域角里的材料种类不再单一或数量不足。特别值得教师欣喜的是,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情感延伸到了其它领域中,任务意识、合作意识的增强、语言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在组织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和观察,把自己作为了参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和幼儿们一起学习、交流、分享,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建构游戏的开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思索的过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然还有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如何能更有效发挥建构材料的作用,开展适合本园的、更加丰富的主题建构活动?教师如何针对本园的实际,利用现有的场所,更灵活地挖掘出建构材料的新功能?等等。
总之,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立足于孩子的兴趣,放手让孩子们自主进行建构游戏,在游戏中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解我们的孩子,并予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建构游戏,真正成为建构游戏的主人,并自主、自由、快乐地活动和成长。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江南庭园幼儿园)
责任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