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亮
摘 要:本文围绕如何将中职校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认为其可在准备性、临场性、个性化等方面来进行艺术化,以此促进课堂的教与学,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校 数学 教学 语言 艺术化
有人说,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对于侧重于理性教学的数学教师而言,尤其是中职校里的数学教师,或许更需要将其教学语言艺术化。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使其语言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兴奋剂,让教室里比较沉闷或枯燥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也或许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使其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润滑剂,让师生比较紧张甚至是对立的关系得到缓解而变得协调。更或许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使其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催化剂,催促学生的心智更好、更快速、更有效地发展与成长,让学生的惰性得以抑制,天性得以更好地发挥。而笔者近几年来就特别注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具体地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准备性语言
这里的准备性语言是指教师备课时所准备的语言和非备课中所准备的语言,其中,非备课性准备语言指的是,如课外与某学生或与某课任教师或与班主任等的交流而形成的有准备性的语言。既然是有准备性的语言,教师就完全有可能对其进行雕琢、润饰和丰富,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呈现于课堂教学中。比如 “集合”这一概念,就一定要辩证地理解好其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对其“确定性”的理解,教师可事先准备这样几个问题。问题1:自定一个条件或标准,将本班学生划分为不同组成部分(为便于引导,教师可举“性别”为例来对其进行划分)。问题2: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部分答案,有没有人能发现教师这样板书的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将其答案分为两部分写在黑板上,即可以确定划分和不能确定划分的)。问题3:对于不确定的部分有没有办法让其变为确定。问题4: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位学生都是优等生、高材生或说是国之栋梁,为什么?问题5:有没有人可以再试举一些类似的生活实例?问题6:根据上述陈述,有没有人可以来简单陈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无序性和互异性的理解同样用问题来带动学生思考。其实,这几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却体现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和 “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此外,关于“问题6”看似超出了课本之意,但是我们只要明白这两点你就不会再发疑问,一点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另一点是,用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则是“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二、临场性语言
这里所说的临场性语言是指教师在一定课堂教学中临时性发挥的语言,而临场性语言处理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一个教师的睿智以及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也是对一个数学教师的思维机智性的真正考验。其实,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希望真正能做到像《教会学生思维》《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思维论》等书中所共同阐述过的那样:数学是培养人思维的最有效途径。在此,笔者对教学中临场性语言的处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当前教室里的条件与环境的利用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能合适地利用教室里的一切条件与环境去调控教学氛围,用自己的原创性语言让教学更好地进行。比如有一次,笔者初去一个班级上课,进去时,教室里闹成一团,根本无视教师的到来。面对此情此景,以往的经验表明,即使教师可以用所谓的喊来叫停他们,但接下来的也只会是片刻的宁静,尔后又会复燃。于是笔者就利用墙上写着以一大字“静”为主题的宣传画,对着几个注意笔者的学生做了一个手势,手指指向该画,明白意思的学生马上就会意地“嘘—嘘—嘘”或是直接也用手示意身边一些学生也看看墙上的宣传画,就在一瞬间,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这是教师在用“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自己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意会你的睿智而诚服于你。其实,诸如此类事例很多,像班训、宣传栏、黑板报、学生的当场情况等条件都可利用,只要用得好或用得巧或用的时机对,都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对当前所讲数学内容的利用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总能在课堂上非常灵活地将其当时所讲内容马上映射到一些不可预见性的情况上。比如,笔者一次正在课堂上講正弦函数的周期,突然发现有个学生在下面好像要睡觉,于是话锋突然一转,说道:“现在是不是有人正在做梦,梦见了什么呢?说不定梦见周公给他解开了正弦函数周期的意义。”当学生们会意了这其中的意思之后,教室里突然一片笑声。而这,让本人想到了郭启明等著的《教师语言艺术》一书中的一段话,“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又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
3.对自身语言综合修养的利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常规的课堂用语,还应该去注意和吸收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语言。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而语言则是一个教师内部思维、思想、情感等体现的外衣,但这件外衣的漂亮与否,肯定会直接对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笔者某次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干净,而黑板上当时的痕迹稍微有点像水墨山水画的样子,于是随口说道:“我们应该知道诗人王维吧,其实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水墨山水画家,你们看看今天的黑板,像不像一幅大型的山水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家都应该背过他的那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们知道我现在最想说什么吗?——其实,我现在也非常想来一句诗,叫做‘劝君更尽一份力,走进教室板干净……”。当把这句写在黑板上时,看着学生们开心的样子,本人心里面也觉得甜甜的,更重要的是,成就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个性化语言
这是一个教师自身语言特点的外在表现,是其性格、气质、能力特点以及对数学的理解等多项内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与学生长久相处后而形成彼此间的默契语言。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设计,以达到丰富数学教学语言色彩性的目的:一是能彰显教师气质特点;二是能结合教师性格特点;三是能凸显教师能力特点。当我们将这三个方面与一些教师相对照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老师在用其不同的教学语言阐述着同一个数学问题,都能起到一样好的课堂教学结果,而这,是不管这个教师是属于幽默型、激情型,还是温文尔雅型或是其他型。总之,这就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个性化语言的艺术魅力。
总之,我们大家的愿望都一样,就是都希望能做到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讲述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启明,赵林森主编.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