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 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笔者临证运用自拟的益肾固本膏方防治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2009年至2011年间接受益肾固本膏方治疗肾虚型哮喘患者的情况作一总结。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哮喘的诊断及分期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 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1]。
1.1.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肾虚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和中医肾虚证诊断标准且哮喘处于缓解期,年龄在19~65岁,入组前1月内未使用中西医免疫调节药物。
1.2.2 排除标准 入选时不符合上述纳入病例标准;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违背治疗方案且无法判定疗效;失访、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82例呼吸科门诊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治疗前半年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给予益肾固本膏方:熟地、山茱萸、山药、仙灵脾、菟丝子、枸杞、肉桂、白芍药、党参、黄芪、黄精、白术、茯苓、苏子、法半夏、穿山龙、陈皮、降香等(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负责统一采购供应与质量控制)煎煮取汁,过滤后浓缩至2000 ml左右,加入预先烊溶的阿胶300 g、鹿角胶150 g,最后加入冰糖250 g炼制收膏。每次15 g,每日2次。易感冒者加防风;鼻塞、流涕、喷嚏者加辛夷、白芷;口干明显者加南沙参、北沙参、玉竹;久病顽固者加活血通络之品,如桃仁、丹参、僵蚕等;失眠加夜交藤、石菖蒲;易汗加浮小麦、麻黄根、瘪桃干。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剂(瑞典阿斯利康制药公司)200 μg/d,每晚1次,疗程均为2个月。哮喘急性发作处理方案按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施行,病情稳定后返回原方案维持治疗。
按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1],记录患者膏方治疗前后半年内(膏方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第6个月)哮喘控制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显示,哮喘发作次数。
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并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缓解期如何预防哮喘发作是哮喘治疗的重要目标。西医目前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其吸入治疗作为一种局部给药方式, 并不能改善哮喘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紊乱和特应性体质[3]。中医药防治哮喘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特别是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1 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s)
表1 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s)
组 别例数基线3个月6个月对照组400.66±0.340.37±0.21△0.47±0.26治疗组420.67±0.310.36±0.19△0.40±0.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基线比较:△P<0.05
表2 患者ACT评分比较(±s)
表2 患者ACT评分比较(±s)
组 别例数基线3个月6个月对照组4022.00±1.2723.00±1.16△22.29±1.39治疗组4222.02±1.5723.02±1.05△23.00±1.2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基线比较:△P<0.05
中医学认为“喘有夙根”。有关研究表明,“喘有夙根”是指哮喘患者体内存在、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的病理基础, 其内涵包括体质特异、哮喘遗传和肺肾失调,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疾病损伤两方面[4]。哮喘患者的体质特点主要表现为肾虚其成因有三:一为先天禀赋不足。如清·蒋宝素在《问斋医案》中指出: “先天不足,脾肾双亏,驯致风伏肺经,哮喘屡发”; 二为久病肾虚。如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引起肺气耗损、 肺虚及肾而致肾元亏虚。 如清·王旭高认为哮喘“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三为隐匿性肾虚。中医认为哮喘后期多见肺脾肾不足,但现代研究认为哮喘病人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证,早期即有“隐匿性肾虚证”[5]。因此,先天禀赋不足责之于肾虚,后天疾病损伤亦致肾虚。针对哮喘患者“肾虚”这一核心环节,采用自拟“益肾固本膏方”用于缓解期哮喘的防治,以期从整体上改善患者肾元亏虚、宿痰伏肺的病理状态,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方中以熟地、山茱萸、山药、仙灵脾、菟丝子、枸杞、肉桂等取右归丸之意温补肾元、填精益髓为主;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肺健脾;苏子、法半夏、穿山龙、陈皮、降香等兼以祛痰下气、止咳平喘;辅以阿胶、鹿角胶、冰糖等收膏,并进一步固本培元。全方以益肾固本为主,理虚祛痰、标本兼顾,临床随症化裁施用每获效验。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42 例患者经膏方调治后, 第3个月、第6个月哮喘发作次数与基线比较减少,与对照组第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第3个月、第6个月ACT评分与基线比较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第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益肾固本膏方用于肾虚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提高ACT评分,有利于哮喘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
[3] 许建中,吴银根,李明华.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4] 壮健.试论喘有夙根[J].新中医,2000,38(6):1-3.
[5] 许德盛,沈自尹,胡国让,等.温阳片防治支气管哮喘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