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方式的改进设计

2014-05-31 10:03
职教通讯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评教任课教师分数

张 星

一、学生评教已成为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手段

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任何形式、任何层次教育的生命线,没有课堂教学质量作保证,任何教育的目标都无从实现,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实现任何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高职教育亦不例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学生评教、专家(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和同行评教这四种,理论上某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由这四个维度按照不同的权重加权得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执行力等众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专家和领导不可能在每个学期对每个教师进行听课评教,况且仅凭他们一两节的听课很难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同行评价也因走形式而变得没有意义,只有学生评教是每学期每门课对每个教师都必须进行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或完全由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决定,这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学生评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但国内外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发现其存在诸多干扰和不科学的因素,从而使学生评教分数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时存在较大的局限和弊端。

二、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方式的弊端和局限

(一)评价指标体系超越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范围

在考察了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后,笔者发现,其中的部分评价指标完全超越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范围,从而严重影响其评价的有效性,如“教学内容充实、新颖,案例引用贴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启发性”、“因材施教,激发思维,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本课程后,我能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对这些指标只有该领域内的优秀教师或专家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对高职学生而言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因为,从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大多数高职学生都习惯于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学习与思考,很少有学生能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与计划,进行拓展性的学习与思考,因而缺乏反思性的学习与判断能力,不能对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案例引用的贴切性等指标进行正确评判;[1]另一方面,从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的实情看,除最后一学期外的绝大多数实训是安排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训,而非基于社会企业的真实需求,真正进入岗位角色、承担岗位职责的顶岗实习,实训内容也只是感知性或验证性的,缺少真实的职场氛围,因而不能正确评价“学完本课程后,我能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差异性

笔者发现,高职院校在学生评教时对所有课程采用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而没有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指标体系,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凡是高职教师都应有深刻体会,即高职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体育及“两课”与其它课程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所以用同一套指标去评价不同类型的课程不但不科学,而且也不具可比性。试想让学生对数学、英语、“两课”等课程,就“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学习本课程后,我能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其结果只能是凭感觉随意评价。另外,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对以感性的知识与技能为主的、体验式操作型课程较感兴趣,而对以理性的知识与技能为主的,需要学生动脑筋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课程不感兴趣,因此如果按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前一类课程评教分数往往高于后一类,如“商务礼仪”、“口才实训”的学生评教分数高于“财务管理”、“C语言及应用”。

(三)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评教分数两者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要利用学生评教分数来评价高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两者必须呈正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通常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仅仅是他们的猜想而已,缺少实证分析的支持。正是基于此,笔者选择了所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两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两位任课教师进行了实证调查与研究。鉴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包括学生的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与实训成绩、期末测试在内的课程总评成绩仍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指标,作者把课程的总评成绩与学生评教分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2]利用SPSS15中的相关性分析模块,对全体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与其评教分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课程总评成绩与学生评教分数相关性检验

由表1可得,从表面上看课程总评成绩与学生评教分数两者呈微弱的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2,并不是通常设想的那样正相关,但是因其显著性概率为0.672>0.05,表明相关系数与0无差异,即两者不相关。

(四)学生评价分数的处理方式不科学

据作者调查,国内高职院校的学生评教系统通常只在剔除个别极值后对评教原始分值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并把其转换成百分制后作为该课程某任课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再据此进行排名。在年终考核时,学校会把学生评教成绩乘以一定的权重作为教师年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作者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粗放而不科学的,最终导致不公平。沿用前文实证,笔者对两门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进行均值比较分析,结果如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出,“企业运作实务”课程的学生评教原始分数高出“企业经营决策仿真”课程0.022分,按照作者所属院校的处理方法,折合成百分制后前者学生评教分数为95.93,后者学生评教分数为95.49,差距变成0.44分,根据过往的经验排名差距大概为3位;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两课程学生评教分数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F的显著性概率为0.53>0.05,表明方差具有齐性,即采信方差齐性行数据,又因均值差异检验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647>0.05,表明两者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即两位老师的学生评教分数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按照原来的处理方法进行排名与考核是不公平的。

表2 两课程学生学生评教分数统计

表3 两课程学生评教分数的均值差异性检验

(五)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严重影响学生评教分数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评教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段时间内学生集中评教或课后自行评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将严重影响学生评教分数。因为从高职学生的人性特点看,学生们总是喜欢一个上课和颜悦色没有脾气、下课基本没有作业、考试基本全部通过的任课教师,而不喜欢一位上课要求严格、平时作业较多、考试就动真格的任课教师,前者师生关系肯定比后者更和谐,从而学生对该任课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也更高;另外,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笔者在前文的实证中对学生评教分数与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学生评教分数与学生满意度相关性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评教分数与学生满意度两者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高度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64,说明师生关系越和谐,学生评教分数越高。

(六)学生评教目标过于单一,过程组织不够规范

据作者调查,国内多数高职院校仅把学生评教分数作为教师年终考核之用,而忽视了利用学生评价的分数与信息,帮助教师分析与探讨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这个学生评教的根本目标。另外,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评教系统没有对评教主体进行严格筛选,而是让所有应参加某课程学习的学生都能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没有剔除那些整学期因请假或旷课超过1/3课时的学生,这些严重缺课的学生是不应享有评教的权利的。再者,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采用在同一时间进行集中评教方式,而是采用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自行评教的方式,这样的组织方式不但缺少评前的正确引导,而且经常出现学生漏评,严重的时候漏评人数超过应评人数的1/2。

三、高职院校学生评教方式的优化与改进对策

虽然高职学生评教方式存在上述诸多弊端和局限,但就目前情况看,要取消该评价方式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

(一)评价指标应符合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实际,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感知性评价

要杜绝原来那些超越高职学生知识与能力范围评价指标,进而设计通过学生感知就能判断的有关教师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指标,如“课堂教学认真负责、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注重教书育人”,“课堂互动性强,同学们表现活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件生动有趣,并有助我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课后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并有反馈”,“学完本课程后,我了解与掌握了较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等。另外,还应增加1~2题开放性的问题,以征询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二)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类型设计差异化的评价指标

当前,高职教育中有三类比较典型的课程:(1)基础课,如数学、英语、计算机等;(2)纯理论的职业能力支撑课,如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管理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3)理实一体或纯实践的职业能力支撑课程或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对这三类课程应采用各有侧重的评价指标体系,前两类课程应侧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把握,第三类课程应侧重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与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完善学生评教分数的处理方式,使评教结果更加科学公平

对学生评教原始分数的处理,除了剔除极值后做简单的算术平均外,还需要对同类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评教分数的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它们是否真的如数据表象的那样有差异,再根据均值比较分析的结果进行同类课程的排名,只有这样处理后的学生评教成绩排名,才是科学合理和公平的,当然这需要对学生评教软件的功能进行升级;另一种操作简单又可行的处理方法是把按原处理方式获得的学生评教分数进行等级划分,而不是简单的排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校近几年学生评教成绩的分布情况,按一定的分值区间划分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五个等级,把属于同一分值区间的同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归到同一等级。

(四)完善学生评教组织过程,注重学生评教的反馈与提高

高职院校应采用同一时间集中评教的方式,加强学生评教前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评教的重要性和客观公正性,要严格筛选评教主体,务必剔除那些缺课达到1/3的学生,同时,尽可能地确保有资格参评的学生都能参加评教。另外,要甄别和利用学生评价反馈的有用信息,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王白山.高职高专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4):90-92.

[2]戴丽萍.对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9(9):76-77.

[3]刘彦文,陈冠华.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0-43.

[4]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1):30-32.

[5]王建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信度与效度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8 -60.

[6]崔万安.关于学生评教的假设条件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128-131.

猜你喜欢
评教任课教师分数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