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4-05-30 04:44:50王国清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论战探究性初中语文

王国清

[摘 要]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转变角色吃透教材创设情境依据学情 拓展链接

阅读教学,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评判、欣赏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要求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性阅读。这就要求老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提高,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

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进行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由“知识霸权者”转为“知识分享者”,由“指导者”转为“学友”,由“提问者”转为“倾听者”,由“统治者”转为“平等的首席”。肯尼思•胡佛认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所以,教师只有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才能将舞台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看待,才会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心理在想什么;只有善于倾听了,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理话讲出来;只有成为学生的学友,才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只有是平等的首席,才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殿堂里快乐遨游,尽快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师要吃透教材

在语文课堂中,探究之本是什么?巴尔扎克说,“‘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就是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对教材有全面深入地把握,才能在所有的问题中抽出一根主线来,也就是众多问题中的主问题,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提问。

如我在教《满井游记》时,经过认真研读教材,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写游记的思路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3.学会用恰当的修辞和副词来写景抒情。这样,我就设计了一节赏析课。在导学案中提示了学生赏析的角度,要求自己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学生自己提问并回答,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都进行了有效的思维活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尤其是,当探究的难度超过了对学生的课前预估,学生无法进行有效回答时,教师在课堂上应精心的点拨。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指出,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课堂后,应以反思者的角色对这次提问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做出适当的评估。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淀。

三、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1、要创设情境,构建探究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充满激情,更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学生的智慧。创设恰当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如我在教《曹刿论战》时,学生整体感知后,理清文章是由请见,请问,参战,论战这样的思路行文,学生弄清了详写的是战前和论战,就及时的引导学生,你这时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水到渠成的答到:按理说打仗的过程有意思,作者为什么不详写,反而详写了战前的准备和战后的论战呢?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一会儿思考后,学生恍然大悟,“中心是論战啊”。 “对,论战就是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答,“战中,得益于曹刿把握了出战的时机和反击的时机”,还有别的原因吗?学生马上考虑到,还得益于,曹刿在战前问战中提到的鲁庄公平时做到了取信于民。这样,通过前面创设的情境,学生自己就得出了结论:文章的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与中心关系密切就详写,不密切就应略写。这样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在探究中学生不仅明白了文章选材的详略处理,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2、要依据学情,有一定坡度。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老师的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其知识结构入手。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设计提问,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深度,又要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探究逐步深入。

3、拓展链接,激励学生深入探究

我们的好多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好机会。使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究:或是进行探究性的质疑,或是结合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是由课文中的内容引起联想,或是对课文结尾进行续写等。如教《苏州赋》第二课时,我提出两个问题:你有文中的某一句话想到了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什么质疑。结果学生的思考比较深入:有的由苏州的历史悠久想到了我县的历史:韩信背水一战,秦皇古驿道,刘秀洞,于谦石头村等。由苏州的文化想到井陉的拉花,老虎火,抬黄杠等民间艺术。老师适时点拨,并要求学生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整合,形成小论文,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这种让学生课内、外相结合,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

总之,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的实施更加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课堂的和谐自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论战探究性初中语文
觉醒年代的一次公开论战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曹刿论战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党史文苑(2016年11期)2016-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