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所以他们只能将孩子留守在家里,由年事已高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甚至由孩子自己照顾自己。于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逐渐形成。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监护;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4-009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将其子女留守在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不良现象,有必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心理
1.厌学心理
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留守儿童因学习兴趣低下,厌学情绪浓,再加之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导致他们学习有困难。他们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时而做小动作,时而伏在课桌上,时而东张西望。缺少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而产生厌学心理。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还直接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
2.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缺乏安全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因为留守儿童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的闪光点不易被发现,有进步容易被忽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过多地批评、训斥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要比其他学生严重得多,其逆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爱捣乱、起哄,在家里不听爷爷奶奶的管教,公开与监护人对抗。
3.失落心理
留守儿童的亮点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表扬,得不到老师的关心与呵护,在学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得不到关心,同学们疏远他们,感情上得不到交流,人际交往的圈子就会不断缩小,自然产生一种失落感,他们对自己要求不严,松弛怠慢,情绪低落,学习、生活随便而无动力,自信心减弱,有时出现违纪现象,其内心非常痛苦,犹如几只掉队的大雁,在高空哀鸣,失去前进的方向。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心理成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会自我心理调适,教师、班主任疏导不够,部分教育者将心理问题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获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1.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当前农村大量单亲家庭和打工家庭的存在,由于父母家庭经济和社会的压力过大,家长素质低下,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
2.学校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影响
就我国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社会对少年儿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机构太少,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发展在乡镇教育这一块尚处于真空地带。留守儿童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社会不良因素,如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影视内容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加之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而此时家庭监督力度不强或失控就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要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我们认为,抓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让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让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力争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在校达到学习进步、心理健康、思想端正、精神愉悦、生活无忧、安全保障的目标。
1.家庭方面
①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只为“票子”,毁了孩子,孩子的前途远比金钱重要。同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
②外出务工父母要多与孩子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学校方面
①各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四明确”,即明确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明确委托监护人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明确监护人姓名、务工地址及联系方式,明确帮扶教师姓名及帮扶情况;
②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每位教师都有留守儿童帮扶对象,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要有教师帮扶。使其在心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并定期进行家访。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学校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性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同时,学校定期评选表扬优秀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④建立教师“代理家长制”,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的平台,开通“亲情电话”,通过打电话、上网、给外出务工家长写公开信等形式,促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确保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的及时沟通交流,让“留守儿童”心有所托。
⑤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活动载体。小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原则,即充分吃透教材,优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把传授知识与引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与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
3.社会方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对留守儿童教育纳入对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之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注和重视,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