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

2014-05-30 22:14张朴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张朴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表现。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教师要充分掌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4)04-0095-0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已被广大的教师普遍采用[1]。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师分配任务并控制教学过程,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而学校则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虽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称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反馈激励评价标准和机制,来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切实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确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不断增强持续发展内驱力等问题,并无统一的答案。笔者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为出发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存在五个方面问题:(1)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层面上。对于具体在讨论些什么,怎么讨论,教师并不十分清楚。(2)部分教师只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不管合适与否,难易程度如何,都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3]。(3)部分教师没有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在一些公开数学课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临时凑合小组。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也不能正确地解决矛盾。(4)部分教师缺乏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时的引导能力。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完全变成了一名“旁观者”,没有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的情况并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未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致于课堂出现混乱,合作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的情景。(5)部分教师缺乏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小组间的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存在两个方面问题:(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在小组中一般处于主要地位,而“学困生”往往處于从属地位。这导致在合作学习中,“学优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学困生”在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2)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间接形成良好互助关系的过程。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分享的现象,以致合作学习很难顺利开展。笔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带给他们的好处;不知道怎样才能彼此建立信任;也不知道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等。

二、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建立合理的小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和学生间的交流,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员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4]。

(二)掌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情况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

辨析易混概念时,开展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他们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具有导向性地题目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激烈讨论,学生不仅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探究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学习 当小学生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要求他们通过在合作基础上的操作才能获取。例如,在教授《认识物体》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和饮料盒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这些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为吃的、用的和玩的3类;有的小组按制作的原材料分为玻璃的、塑料的、铁的和硬纸的4类;有的按形状分为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并进行激烈争辩,经过教师的引导,最后大家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的基本特性。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 所谓开放性问题就是指解题策略多样化和答案多元化的客观情景。毕竟单个人的能力有限,必须群策群力才能解答开放性问题。因此,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选择学习策略时,开展合作学习 当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一些相似而又模糊的问题,他们希望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此时安排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好。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解决地难度,而且将合作学习真正建立在学生需要之上。

(三)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和掌握必要的技能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要使合作学习有效,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就应创设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经过独立仔细地思考,对将要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知。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先独立地去想甚至去做,形成对数学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对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观点,合作才能有明确的目标,使得合作学习不断地将学生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会进行比较与辨别,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2.合作中的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的交流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一定要逻辑连贯、声音适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交流中还要培养学生小声交流的习惯,避免互相干扰。合作中的倾听方面,由于大多学生只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其他同学的发言。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仅学会完整地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而且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

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小学生的思维经过合作学习碰撞之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不是对现实准确的表征,而仅仅是解释和假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以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来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协商、交流和讨论,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和别人想法的合理性,并在与其他同学思想观点的对比分析之中,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56-59.

[2] 王 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3] 高艷.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35-37.

[4] 郭德俊,李原.合作学习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3):43-47.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