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流”方能汇“江河”

2014-05-30 21:11唐德云
关键词:小流举例母亲

唐德云

【摘 要】

作文教学其实分散在每一节阅读课中,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阅读指导和片段写作训练,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积累技巧,最终让他们懂得如何把“羽毛”织成“霓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大作文的写作中稳中求活。

【关键词】

阅读 仿写 改写

经过专家们的多次筛选,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多是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范本。语言积累是承载写作灵感的容器,更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光靠写作的激情就能写出好文章,这是不现实的。如何去“积小流”?我认为还是要回到阅读教学中去: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积累技巧。

一、在积累中炼语言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在语文课本里,这些生词老师会强调,学生也能重视。而在阅读课外的一些经典文本时,字词却常被学生忽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及时积累字词,并选用一篇课外文本(最好是学生自己的作文)来做课堂实例,指出其中的错字别字和使用不贴切的词,让学生深切体验积累字词的重要性,强化他们自主学习的理念,建议他们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作书面整理,以便以后巩固记忆。清代诗人袁枚说过:“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字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锤炼,以便能准确地选用那些能调动读者感观体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

当然,光积累零散的字词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美常常彰显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语句。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通过对词句篇的正确朗读,通过对优美语句的反复涵泳与适时仿写,来接受语言文字的美的点化,把他们的语感与灵气在不知不觉中激荡出来,使学生心中的想法能幻化成精心描绘的具体而形象的艺术画。

这需要多用排比,因为大量而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如铜丸走板、骏马驻坡,读来神盈气足。多仿比喻,因为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能增添文章的文采,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多仿拟人,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写景状物,使景物更为形象,也可以用它来表述哲理,使哲理与情思融合。

此外,在仿写这些修辞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与练习的时间。如在讲象征手法时,“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等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这样的理论知识不可能轻易深入到学生内心,倒是阅读《白杨礼赞》时的小练笔,让学生懂得了描绘事物时的形神拿捏:

那是一排香樟树,不与梧桐攀高,不与海棠争艳,只是那样默默地、安详地伫立在校园里,像一把把巨大的遮阳伞,几乎要过滤掉所有夏天的炎阳。

二、在积累中晓技巧

语言的积累重要而漫长,它被分配在语文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中,而写作技巧的积累也很重要,它需要借鉴尽可能多的经典文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在沉稳中求得灵活。

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比较明显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运用举例论证法。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举例论证法,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总结了本课的写作特点之后,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请同学们再举一个例子通过分析,论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结果学生在知道什么是举例论证法及举例论证的注意点之后,很快便有了这样的文字: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人类一成不变的宗旨。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飛做到了这一点:并不富裕的他几年来省吃俭用,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他这种以人为邻、以邻为友、以友为亲的人格准则,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道德操守,实是人类灵魂的高贵所在。

这段文字虽然也有不成熟之处,但初学议论文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论证分析,实属难得。我很庆幸当时把举例论证法的写作练习放在这节阅读课上,趁热打铁,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并记住:围绕中心论点选好事例之后,可以运用拎要点,揭意义,析因果,析表里,作比较,联实际,可解释,可推理等方法去分析,进而准确使用这一写作技巧,以至在议论文大作的讲评课上省去了不少力。

而基于部分学生作文缺少情感的情况,教师不妨把语文课堂当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载体,指导他们读好经典,写好片段。比如在教胡适的《我的母亲》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母亲最感动你的一个片段,然后通过学习教材里的《我的母亲》,让学生知道写母亲不必煞有介事地大谈母亲的了不起、母亲的伟大,不必总是强调母亲头发的变化或是更直白地说出通过好好学习来报答母亲这样的空话。而是要从细节处入手,从平时的生活琐事入手,不能角度太大、人云亦云,要追求立意新颖,彰显思想个性,不然所塑人物干瘪,所涵之情也虚伪失真了。在读林白的《怀想水稻》之时,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过写脚的触觉,也能“碰到另一种冰凉”,成就一段一千多字的美丽文字。既然如此,眼睛、鼻子、耳朵、手掌等等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是都能让我们捕捉到惊喜甚至更多吗?在阅读教学中,仿写一个场景、一种感觉,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的方法,才更容易让文章出彩。

让记叙文变得更有情感,还可以通过创设意境改写诗歌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到写作中抒情的技巧。如改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不时的几声鸣叫惹人愁思。可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格外清澈,映着几处冒着炊烟的人家。萧瑟的秋风吹动着古道旁的枯草,古道上正走着一匹瘦马,随着夕阳落下的方向渐行渐远,眼看天快黑了,可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在诗歌改写中,学生理解了以悲景正衬悲情以及以乐景反衬悲情的方法。在记叙文写作中适当的景物描写能起到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阅读中的片段写作将这一道理清楚地暴露给了学生。

试想一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每次都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片段写作及说话训练,学生又何愁“难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必须走好每一个“跬步”,积好每一泓“小流”,让“跬步”“至千里”,让“小流”汇“江河”。

猜你喜欢
小流举例母亲
积“小流” 汇成起步作文教学之“江海”
积“小流” 汇成起步作文教学之“江海”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积“小流”以成写作素材之“江海”
积“小流”,成写作素材之“江海”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