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教学引领作文教学初探

2014-05-30 10:48吴晓慧
关键词:周庄青海湖游记

吴晓慧

写作与阅读一样都是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手段,也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我深深地記下了这样一段话:根据教科书的编排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问题,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同样也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巧之一。细细研究教科书的每一个篇章,无不是一篇篇文质兼美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单元,无不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有相同教学目标的文章。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以此为依托,结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下面我想以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游记为例来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立足文本,领会技巧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有《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走进纽约》这样四篇大师级别的,文质兼美的非常典型性的文章,四篇游记的写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的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而这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根据游记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写游记时,要点名时间、地点、要反映游踪即观赏顺序,写出景色特点,并做到情景交融。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这四篇文章写作技巧的梳理,以达到让学生走进文本,领会技巧之目的。

如《巴东三峡》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经过三峡石沿途所见到的雄伟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及神奇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学习的写作方法有: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船移景换,依次来写。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景色和人文景观,游踪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如写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历史文化内涵。3.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突出了巫峡阴森、恐怖的特点。另也使得语言优美,增强了文化内涵。

《周庄水韵》描述了不同时令三次游览周庄的所见所闻,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这座历经九百年的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抒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周庄开放后的生机勃勃、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赞美了周庄人的开放意识。作者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所以,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要学习的写作方法有:1.以“梦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青海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依次描写了青海湖醉人的蓝色湖水,清幽的环境,神奇的鸟岛,丰富的鱼类来表现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3.为了表现青海湖水醉人的蓝色,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使本文文字更优美,蕴含想象。4.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走进纽约》全方位、立体地描写了纽约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为了恰当地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的短句。如“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紧张、急促,表现出纽约的嘈杂。

总之,每篇经典的游记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特色,把所有写作特色综合在一起,无论是整体布局上,还是局部的安排上,还是语言特色上,都是学生写作的很好的范例,有了这些经典的范例,学生的写作就有了一定的方法,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深入生活,找到更好的写作素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走向自然 学以致用

毛泽东曾说过: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各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写作源于实践,实践源于生活。因此,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作文教学离不开生活。传统作文教学很少顾及“源头活水”的获取能力和“下锅之米”的收集技巧,绝大多数学生在以“命题作文”为方式开始写作时,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作铺垫的。虽然阅读可以协助学生学习写作,但是通过阅读获取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流”——是作家在“彼时彼地”通过他们自身体验获得的“生活”,而非学生自己体验所得的生活。亲历的生活和从文章里读到的生活,在色彩与感受、深度与力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运用“眼、耳、鼻、舌、手”感受和体验生活,是获取生活素材的唯一途径。写作要依靠“字、词、句、段、篇”不错,但如果以此为窠臼,就不能在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求发展,只能在文字构成的方寸之间修修补补。

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制订了写作游记的计划:一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走向自然,走向他们曾经最熟悉的地方,再次细心地观察、体验,用心灵去触摸大自然的点点滴滴,全方位地探索未知世界。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进行采访的形式,寻找这些熟悉的景点有关历史的、人文的、传说的故事等等,进一步地深入了解他们所谓的最熟悉的美景。三是最后进行资源整合,学以致用,写出学生心中认为没什么可写的所谓的最熟悉的风景。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仅靠课本里的习作资源是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活动,开辟自由的、快乐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去体验,在愉悦的状态下,笔尖飞扬,抒发真情。

猜你喜欢
周庄青海湖游记
周庄端午到
那美丽的青海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青海湖》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梦里周庄
周庄古镇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