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审美教育的培养

2014-05-30 02:19:34苏龙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造力职业教育实践

苏龙

[摘要]职业中专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学目的要求就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注意到美术基础术科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中心线,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美术常识、技能指导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纳入美术教育的轨道上来,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修养 想象 实践 创造力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到了一生中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事实上在我们对学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体现。正在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也同样提倡要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审美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较好的专业修养?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它。教学中,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如早晨,那迎着你上学的澄碧如洗的天空,灿烂的云霞,辉煌的朝日,欢飞的鸟雀,晶莹的露珠;还有那雨过天晴曾出现的彩虹,这样的美,你们是否有感觉到呢?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指出的:“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不仅风景是美的,那动物也是美的,如长颈鹿身体构成特殊,它伸长脖子抬起头有 6 米多高等;还有那“缩龙成寸”的“一寸三弯”的盆景艺术在造型上也是很美的。当我们欣赏音乐、听到的不是各不相干、没有意义的音响,而是由节奏、旋律、音色等有机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乐章。欣赏绘画、雕塑,看到的不是杂乱无章的线条、色彩、形体的拼凑,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美的形象,进入美的领域。审美感受要从整体上感知事物的美,但不是把客观事物巨细无遗地复印在头脑里。人们的审美感受力的高低强弱,归根结底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在“从对象上展开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同时,“人的主观感受的丰富性”也随之发展起来。美是社会的产物,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这就决定了引导人们在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美的事物,进入美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和兴趣。比如组织学生郊游,野外写生,让他们尽情接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园林、花草等景物,通过直接观察生活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那变幻无穷的色彩,具体感受

认识它们不同形象特征的美,使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发展起来。一个足不出户,死守书本的孩子,对美的感受能力必然是贫弱的。同时,也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才能促进对事物的感知美和领会美,否则会存在破坏美的现象。如校园的花圃很美,让他一踩一折;大楼的白墙很干净让他用脚一踢,泥土印在墙壁上等等,不就变得不美了吗?所以培养学生有健康的思想素质也是必要的。总之,要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感觉力。

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包括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甚至称它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例如,月亮的美,使人浮想联翩。以李白赏月来看,他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相似联想;待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把明月和故乡联想在一起了;当他说:“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的诗句时,已是用来抒发自己辞亲远游追求理想的感情,对月的欣赏的地步已进入想象境界了;到了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赋予月亮以生命,达到“物我两忘”的地步;他在晚年更写了“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这种超凡脱俗,富于哲理性的诗句。可见,没有想象和联想,就不能进入真正欣赏的阶段。想象在审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呢?首先,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接触自然,热爱生活,怀着纯真的感性亲近自然和人生,留神观察,才能发现、挖掘出生活中更多更美好的东西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美的世界之中。其次,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想象是客观的,但不是随意的;是自由的,但不是想入非非的。人们虽然由于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个性气质的不同,给想象染上浓厚的个人色彩,但总还是要受到客观事物制约的。如我们可以把一

棵苍劲挺拔的古松想象成一位高風亮节的老者,却不可能把它看成是一位苗条俊秀的少女;不能把春风摇曳的垂柳想象成一个粗壮有力的彪形大汉。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事物审美对象的特征,想象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方向展开。再次,要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想象依托于记忆,记忆幻化为想象。如白居易把琵琶声描写为“大珠小珠落玉盘”,“听声类形”,把无形的声音想象成有形的物。审美活动是直观形象,包含情感的,因而审美想象与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的关系甚为密切。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大量生动的形象,如体育运动、舞蹈,动物跳跃的形象等等,通过想象、综合、加工、创造新的形象。形象记忆愈生动,情感记忆愈真切,想象也就愈活跃。所以,要教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情感,增强记忆力,提高想象力。

三、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毛泽东说过:“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审美活动不能光靠感官的直觉,还要靠心灵的思索,理论的知识,理性的引导。认识和理解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人们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上,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一方面要“入乎其内”进入“角色”,通过感受、体验,被对象所感染和吸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另一方面又是要“出乎其外”,即直接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同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进行理智、冷静的分析和思考,正确、深刻地理解对象的内容和性质,使欣赏活动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把共鸣与鉴赏统一起来。

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美育教育不只是培养人静观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创造力。高尔基说过:“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审美过程中,人们观念中形成的美妙的构思,还是属于认识性的东西,还必须自觉地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以物质形式来表现出来,才算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猜你喜欢
创造力职业教育实践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