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诱导法的实施

2014-05-30 23:02陈江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陈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疑诱导教学法的应用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知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诱导法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疑诱导;实施策略

一、注重设疑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数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学习较为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趣味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体积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提出:“瓶子里的水还是那么多,但为什么乌鸦将小石子丢到瓶子里后水面却上升了呢?”学生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但从来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纷纷提出“小石子本身有长度”“小石子本身有厚度”等设想,在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及时讲述体积的相关知识,并在讲述完知识后,让学生重新利用新知识解释“水没有增加但加入小石子水面上升”的现象,通过趣味性的设疑,激起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把握好设疑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在有限时间内运用好“设疑”教学的方式,教师就必须把握好设疑的及时性,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如在课前精心设疑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除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提出问题外,抓住课堂上的一些“小意外”,如某个学生的“非常规”答案,提出的趣味性问题等,发挥教育机智,及时提出问题,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维开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应对课堂“小插曲”,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的问题还应具有典型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问题的提出到解答出答案均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尽可能地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均能发挥其启迪思维或巩固知识的作用,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设疑教学法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设疑的趣味性,把握好设疑的及时性,恰当地运用设疑教学,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戈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新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