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学习的层次性研究

2014-05-30 13:23钱华英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感知体验探究

钱华英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数学课堂的“层次性体验”就是根据学习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学生在初步感知、操作探究、实践应用这三个不同环节中进行不同层次的体验,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感知;探究;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中,通过使用经历、体会、探索等刻画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体验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投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体验分三个层次,从初步的感知体验到操作探究体验直至应用性体验,活动的深浅梯度非常明显,层次清楚。

第一层次:感知性体验

感知性体验是指根据学习内容和材料的特点,组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或者通过收集实物、照片、数据等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他们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吨有多重”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感受体验学习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吨有多重,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有些了解,但毕竟出现在学生生活中比较少,因此大部分学生还是缺少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探究性体验

作为学生体验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抓住探究性体验这一层次的活动,予以学生充分探究体验的空间,使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合作交流建立模型的过程,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的目的。

1.在个人体验中铺垫“吨”的概念

任何体验都是个性化的,很难通过语言传达给别人,虽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一吨等于1000千克,但学生对于这一结论缺乏相关的经验支持,缺乏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机联系,当学生仅仅被迫去记住一吨有多重,那么他们接受的仅仅是知识,缺乏相关的体验。

在教学中,由于一吨的物体是不可能带到教室的,但之前学过千克,所以,上课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拎一拎课前准备好的一千克、5千克、10千克的大米,充分感受他们质量的区别,然后让他们用语言描述个体感受,以至于有很多同学很想感受一吨的重量。

2.在交流体验中构建吨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一吨有多重,我让那些想试一试一吨有多重的同学去搬课前准备好的50千克的一袋大米,虽然他们使劲了全力,可这袋大米还是纹丝不动,最后在其他同学的合力帮助下才搬动。这个画面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这个活动分小组分别让学生感受。

在交流中,学生感觉很重,凭一人之力根本搬不动,几个人去搬都觉得很累,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袋大米的质量是一吨,但善于观察的同学说这袋大米的重量是50千克,由这个契机引出一吨等于1000千克,用课件展示20袋这样的大米为一吨,对此,学生纷纷发出感叹:“哇,一吨好重啊!”

通过这种交流的体验,有效地明确了吨与千克的内在联系,一吨有多重这个始终悬在学生心中的问题的答案也在他们的交流中逐渐明确,“吨”这个抽象而模糊的概念也逐渐清晰。

第三层次:应用性体验

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就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用建立起的数学概念、模型去解释应用,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应用性体验学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這个环节可以安排以下的问题:

一头水牛重350千克,()头水牛大约是1吨。

一桶汽油重100千克,()桶汽油是1吨。

一桶色拉油重5千克,()桶色拉油是1吨。

一块红砖大约是1千克,()块红砖是1吨。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知识进行体验,在应用体验中巩固知识,那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我们应该使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给孩子一片体验的天空,让他们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鞠淑芳.谈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学习.小学数学教育,2006(9).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感知体验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