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05-30 00:16冷衍英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心血管病老年

冷衍英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7例,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与家属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指标等。结果:干预后患者语言(11.2±1.7)分,粗大动作(18.6±0.4)分,精细动作(13.2±0.7)分,生存质量指标(34.2±1.6)分,焦虑-抑郁程度(7.7±0.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动作恢复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264-01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有很高致残和致死率,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后3个月,是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窗[1],此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语言、运动等功能,提高自理能力。本研究从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心血管病患者77例,入選标准符合WHO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有脑CT检查详细资料证实,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语言和肢体功能有一定缺损,无其它影响功能恢复的疾病。入选患者包括男41例,女36例,年龄51-84岁,平均64.3岁;发病时间5h-7d,平均4.1d;有原发冠心病7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本次入院原因是心梗11例,脑梗32例,脑出血34例。

1.2方法 患者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内容:以心理护理贯穿始终,加强日常饮食护理,通过按摩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逐渐过渡到坐、站、走和抓握、捏起等动作的训练,让患者练习发音,待完成后再让患者练习自己洗漱、吃饭、穿脱衣服甚至简单的家务,提高其自理能力。

1.3观察要点 语言、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恢复程度,按从易到难程度以0-20分表示;生存质量按从低到高以0-50分表示,焦虑-抑郁程度,按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以1-30分表示。

1.4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各指标评分:语言(5.3±0.3)分,粗大动作(11.3±0.4)分,精细动作(6.2±0.1)分,生存质量(14.5±2.5)分,焦虑-抑郁程度(15.3±0.7)分。干预后各指标评分:语言(11.2±1.7)分,粗大动作(18.6±0.4)分,精细动作(13.2±0.7)分,生存质量(34.2±1.6)分,焦虑-抑郁程度(7.7±0.4)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干预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提高,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焦虑和抑郁程度降低,分析原因,本组患者疗效好的原因是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其具体方法为:

3.1日常护理 嘱患者戒烟限酒,饮食坚持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多粗纤维,不暴饮暴食,如果牙齿松动,需给予易消化、易咀嚼食物。防便秘,嘱排便时不能用力,避免腹压增高病情加重。如果已经便秘,适当应用缓泻剂或用开塞露、肥皂水灌肠等方法,使粪便软化后排出。如果患者心动过缓,避免过度屏气,以免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使心动过缓加重[3]。如果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应注意防褥疮,喂食时防呛防噎,注意口腔卫生。

3.2运动功能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每天定时肢体按摩,被动的进行关节的环绕、弯转活动,按摩肌肉,协助翻身,通过躯干的旋转、屈曲等运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提高大动作的恢复能力。待可以离床活动时,协助患者进行扶坐、独坐、扶站、独站、扶走、用拐协助走和独走、蹲起、走台阶等各项训练,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时间,使下肢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上肢功能训练在每天按摩基础上,逐渐训练大把抓握、捏起、梳头、洗脸、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数豆豆等动作,使手部每块肌肉得到锻炼,精细动作加强。

3.3语言功能训练 在日常训练时,让语言含混的患者练习说话,从单音到双音,到句子,护理人员在患者对面做标准口型,指导患者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尽量吐字清晰。

3.4健康教育 嘱家属和患者自身加强病情观察,从体温、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细微变化判断全身情况,及时修订护理方案。教患者了解胸闷、胸痛、气短等都属导致疾病不良发展的恶性事件,认真对待病情变化,从各症状性质、发生的部位、持续时间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时就诊。嘱患者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应用次数和注意事项,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多服,不漏服,以免影响疗效。每次输液或服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4],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控制输液滴速,保护血管,预防因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3.5心理护理 因本研究选择的是老年患者,所以心血管疾病发作后,忧虑、恐惧、情绪多变,尤其是身边许多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比较高,更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甚至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所以心理护理也要有针对性。首先是乐于倾听患者的诉说,从陈述中提取对治疗有益的信息,判断病情和病情发展情况。合理安排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并将所有的医疗护理行为向患者介绍,让患者心里有数,消除不必要的恐惧,解除焦虑情绪。随着沟通的深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有些小进步及时鼓励,帮树立治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翟慧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94-1996.

[2]桑翠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4):104-105.

[3]刘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47-348.

[4]黄亚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8.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护理心血管病老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