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为之 无痕操作

2014-05-30 22:21陈银荣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数学思想

陈银荣

摘 要: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抓住数学教学的素材和过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国情教育; 哲学渗透; 教育体验; 数学思想;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74-002

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有效的德育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而每天排得满满的学科教学无疑是德育教育最为重要也是最应守住的一块高地。

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多年,深感德育教育与数学学科教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教育不是教育目标、教学任务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数学教学之外的附加,而是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富有数学精神和数学头脑的学生,首先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地方,又有其独特的地方。

一、直接利用知识载体,进行国情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数数学知识蕴藏在鲜活、具体的内容这一载体上,而这些内容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是一种很好的德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

教材中有大量具体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教师加以直接利用,就能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数学发展史,其间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数学家,先人和前辈们创造了灿烂的数学文明。如在认识圆周率时,利用圆周率的知识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昆山人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介绍祖冲之与昆山的渊源,使祖冲之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亲切、更加丰满。

二、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哲学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稳步发展,并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约10~11岁)。同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五年级和六年级为辩证思维稳步发展时期。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应该适当挖掘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浅显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从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汲取德育素材,初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等数学学习,一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实践中获取新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从数学知识前后密切关联中汲取德育素材,初步体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并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整个世界也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着的。

比如学习比时要认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时,认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等等。

3.从某些数学知识对立统一中汲取德育素材,初步体会事物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如加与减、乘与除、正和负、倍数和因数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建立对立统一的思想。

4.从研究现象到揭示规律的过程中汲取德育素材,初步体会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初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找本质。苏教国标版几乎每一册数学书中都安排有“找规律”板块,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解决问题,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并学习怎样透过现象找本质。

三、培养学生行为习惯,重视德育体验

德育不是一种说教,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有意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体验方法的重要与必要。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养成“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

比如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通过数方格等操作,学生初步发现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点。对于这个“3倍多一点”学生马上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它是不是就是那个“π”呢?这时应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猜想,再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圆面积公式,最后得到证实。

在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重视反面案例。比如在计算36÷6+36÷3时,有学生就猜想,认为36÷6+36÷3=36÷(6+3)=4。此时我并没有马上否决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再老老实实地按运算顺序做一遍,两者对比后说说自己的体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可贵的大胆猜想的思想火花,又教育学生不要想当然。

2.体验科学的神奇与精妙。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后我出了这么一道题: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半径约6378千米),如果绕着赤道一圈架一根电线,这根电线离地面1米。请问这根电线比赤道长多少米?先估计一下,再计算验证。

学生在估计时往往想到的是一个天文数字,少则几百千米,多则上万千米。我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寻找答案。最后通过计算,竟然电线只比赤道长6.28米!通过计算,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与严谨。

3.体验合作的效率与互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新知探索中的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我们要在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让学生学会合作、愿意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体验探索的艰辛与快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学习精神。

四、突出数学学科特点,掌握数学思想

数学学习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实践,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体会符号化思想。就是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内容,如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各种数量关系、定律、公式等。这也是数学简洁的美。

体会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如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体会对应思想,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比如两种量之间的比多比少、数轴上的点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等。

小学数学中还渗透了假设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学习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并且尝试运用这些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挖掘数学美学因素,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不是只有枯燥的计算、艰涩的推理,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它的美在于简洁、对称、有序、理性等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1.欣赏数学的形象美。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线条、色彩、图形等因素,以及精练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等手段,展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使学生领略数学的形象美、神韵美。

2.欣赏数学的内涵美。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如通过名题赏析、趣题巧解等,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涵美。

3.欣赏数学的力量美。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认识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培养知行合一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著.《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