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2014-05-30 21:30于玲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美术活动教学

于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然而,美术首先是视觉艺术,“我们的一切感觉里,最完美,最愉快的是视觉。”英国文学家艾迪生曾热情地讴歌视觉:我们的一切感觉里,最完美、最愉快的是视觉。它用最多样的观念来充实心灵:它隔着最大的距离来接触外界的东西……能触摸到宇宙间最遥远的部分。因此,欣赏活动是美术教学的先行环节,而视觉感受能力是欣赏活动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如果在每堂课中都发挥“眼”的作用,从欣赏入手进行美术课教学,点滴积累,积少成多,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一、从“文化内涵解读”中进行欣赏活动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除了具有直观性和持久性以外,还具有一种微妙性。除了这种语言,“没有一种描述或解释能将自己对于对象的经验完全表达出来”。因此,有人也将我们的时代称为“读图时代”。美术又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獨特贡献。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比如,教学《公益招贴设计》这一课设计方法时,我先引导学生“读”范作《SAVE ME》,说说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只看到了表象:大象,鲨鱼、鹿。我又问道“颜色有何特点”时,学生说三个动物的主体色是蓝色,只有局部是红色。我继续问“被标示为红色的部分想说明什么?”(红色部分分别是象牙,鱼翅,鹿角)“哦,知道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红色部分都是非常珍贵的”。“红色也代表生命,鲜血,在色彩感觉上也很醒目,有一种警示的作用”。学生读懂了范作的含义,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对招贴画的色彩要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 从“作品特殊表现手法”体悟中进行欣赏活动

欣赏是纯粹的精神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世界也日渐丰富。欣赏能力的提高便成了必然。我们的教材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课本的首页、封二或尾页都编印了与教材内容关联的欣赏作品,这就为课前欣赏提供了素材。比如,在教学《有性格的脸》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封二的作品《人民和总理》,借助文字,学生了解了画的内容与主题,问道“画面中的空白都是什么”时,学生不知道:空白就是空白,能是什么呢?我问:画面右下角一块三角型空白是什么?学生在想,我又启发:既然是地震后的废墟,地面上的建筑都没了,会是什么?颜色,形状像什么?学生想了想:帐篷!好。那么画面上方也有一块空白,只是边缘有点柔和模糊,想想,又会是什么?“烟”,“天空”,“地面”。我又问了其余几处“空白”,学生慢慢意识到“‘空白在中国画运用中出神入化,在不同位置有不同含义,表示不同事物”后,自然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神奇,兴趣自然被提起来了,我再用国画的方法给学生示范讲解时,学生听得都很专注。

三、从教学范画的观摩入手进行欣赏活动

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节课,如果单是听老师讲,而不作任何示范引导,很多学生即使面对课本也不能积极地去临习,毕竟美术课的直观性是很强的。如果你事先画好了范画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然后再演示步骤、方法,进一步讲解,既方便又直观,学生都会积极努力地去摹写,反复练习,非常用心。在教授《梅竹精神》这一课时,我先将范画张贴起来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画面的美感因素,然后观察构图特点,枝干穿插关系,运笔方法等,有了总体的直观感知,我再张贴宣纸现场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练习起来也不会畏首畏尾,再加上巡视指导,学生掌握得很快。当然,有时还可以多画一些难度较高的画,在课堂上供学生看,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视觉与审美形象,拓展想象的空间。学生往往都有这样的心理:课本上的作品离我们太遥远,不可企及,也就无心企及。老师仿画出来,学生的心理距离又拉近了,在单纯看的过程中也会不由自主的想:呀,画还可以这样画、工具还可以这样使用,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表现方法等等。这样既起到了自主欣赏的作用,也带动了学生主动摹写的欲望,学生的绘画水平一定会有大的进步,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使美术教学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还会画一些较难的画让我修改,我就个别分析,讲解,旁边的同学也可以一起看,学生能自己主动去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审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徒手去画大量的范图,显然不实际,也远远赶不上教学需要。加之,美术教学领域广泛,与许多学科交叉联系,许多作品也无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展现给学生。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眼高手低。然而现实状况是“眼低手也低”。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图像、视屏、音频等多种信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利用。注意力集中了,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要知道——单纯地看也是一种欣赏啊。所以,要开阔眼界,提高眼界,见多才能识广嘛。许多优秀的作品往往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模仿,希腊人不就认为“艺术源自模仿”吗?如果教师引导得好的话,学生一节课上下来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例如,在教学《触摸美丽》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纸工艺作品。随着一张张作品的呈现,学生们不断地发出惊疑声:这些作品真是用纸做的吗?这样,在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与感动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实践的愿望与动力。所以,欣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美术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欣赏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较短较集中的时间内进行,而是“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将欣赏活动渗化到美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美术活动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