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诗化”语言的培养

2014-05-30 21:30王仁忠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诗化品味意境

王仁忠

一、激情诵读,激发兴趣

教学诗歌时,老师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这是诗歌教学的魅力之源。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诗歌的朗读,并且经常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旨在通过范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讲诗时,我适当用一些诗意般的语言,这种清新、美丽的语言就如同涓涓溪水,使学生顿感清爽、惬意,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就由此产生并影响到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除此之外,我利用每天早自习的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古典诗词,并抓住课上一切可利用时机,遇到精美的文章让学生倾情朗读,以增强他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并在每月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利用间操时间让获奖同学朗读其作品,以调动全体同学读诗、爱诗的积极性。

二、品味意境,深刻体验

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要想使学生的语言美起来、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很关键。古今中外的一些诗歌名篇,都营造了不同的意境,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边塞景象,是一种苍凉凄楚的意境。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了江南风景秀丽,风光旖旎的景色,是一种春意浓浓的优美意境。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之美,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一是广泛收集有关诗歌的影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描寫的生动画面。二是具体分析诗歌中的字词句,对诗歌“咬文嚼字”,让学生对诗歌中的“诗眼”“字眼”进行讨论分析。三是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本课学习的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生平,从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品味。

三、训练写作,表达运用

每学完一首诗歌后,我常常给学生介绍几首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歌,并向他们说出作者当时写诗时的心境,告诉他们诗歌是心灵的表达,并鼓励学生也可以用这样的文学样式来表达自己,稚嫩不怕,应重在表达、宣泄,学生受到启发、感染,也都会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对问题的见解、对世界的看法,当心灵的诗篇写就之后,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成就感、满足感会激励学生产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且我要求学生每周一篇随机文、每两周一篇强化文、每月一次作文竞赛并引导他们学会适当引用诗词中的语句,从而让自己的文章美起来。无论是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还是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色;无论是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情壮志,还是抒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别绪。我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积累对于写作巨大的帮助。诗歌在学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如果学生都应该能够把诗歌在文章中运用自如,那么他的文学功底就已经很深厚了。

四、加强交流,修改提升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指导中学生写作,教师的精批细改,自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之在自改、互改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改促写,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亦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在作文修改上我用的最多的就是学生互评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改。修改错别字,对不准确的词语、病句、标点符号进行修改。(2)画。对文中的美词美句,用波浪线画出,并在旁批中简要写明这种诗化语言美在何处。(3)评。就是互相写评语,针对对方的作文进行品评,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4)传。作文批改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换传阅,由组长把关,选出两到三篇佳作。(5)荐。每组推荐选出两三篇佳作,由组长先说出推荐理由,然后在班级进行朗读。(6)展。在大家评议的基础上,选出较好的作文和有进步的作文,在班级学习园地进行展出,或在报刊投稿发表。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诗化语言的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诗化品味意境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品味桂峰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