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淑香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古典诗歌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成就最突出、特点最鲜明的艺术形式。诗歌是其他文学体裁的基础,同样也是文学审美的基础。
一、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分析
诗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阶段诗歌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
1. 情感缺乏,失去细腻心灵。古人似乎比现代人更敏感,情感更细腻。现代化,使塑造情感的离别相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2. 分析有余,鉴赏不足。现行的诗歌教学,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3. 理解诗词有困难。古典诗词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还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增加了现代青少年的理解难度。
显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现在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说,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科学、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比较阅读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1. 詩歌与元曲间的比较阅读教学。诗歌在各种文学形式间是语言最为简练的,它是文学艺术表达上的顶峰,字字有内涵,词词有情感,学生比较不好把握。我们可以采取把诗歌与其它文学形式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元曲《窦娥冤》的比较。《孔雀东南飞》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一系列景物描写十分优美,而表达的思想却异常含蓄与委婉,学生理解上可能有些困难。教学中可以引入《窦娥冤》,窦娥在行刑前发下三桩誓言,最后全部应验。可以让学生分析应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我们可以得出:三个誓言的应验直接说明窦娥是真的冤枉,也说明了当时人们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把希望寄托到神灵身上,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然后再让学生品味《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二者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答案是肯定的。《孔雀东南飞》中松柏梧桐交相辉映,枝枝相盖,叶叶相交,鸟儿双宿双飞,也是寄托的人民美好的愿望,刘兰芝和焦仲卿到另一个世界也一样能够幸福,这同样也是一种“应验”。二者比较教学,学生对于《孔雀东南飞》中人民的理想,诗人的情感就更容易体会了。
2. 诗歌与音乐之间的比较阅读教学。古典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浓厚的情感,孕育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而如何让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诗歌中字里行间的情感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以柳永《雨霖铃》为例,词中描写了相爱的两个人即将分别的场景,以“伤离别”为主线,可是仅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则无法完整的诠释。这时应适当引用古筝弹奏的名曲《渔舟唱晚》加以比较教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放古筝弹奏曲《渔舟唱晚》。演奏完毕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渔舟唱晚》的旋律与《雨霖铃》中的什么情景相似?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讨论:最开始节奏的平缓,犹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景,即二人纵有千言万语在此时也哽咽住了,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接着,船家的催促加速了二人分别的时间,这是二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如《渔舟唱晚》的高潮部分,节奏起伏很大,而最后曲调的平缓。又如《雨霖铃》中,当主人公乘着一叶扁舟在江中渐渐远去,而词人久久地伫立在岸边不肯离去,周围的环境又恢复到了最初。虽然《渔舟唱晚》的整体节奏是低——高——低的,但曲中一直存在着起伏,就像词人的心境,在送别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恋恋不舍,心情无法平静。这样的比较阅读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讨论中得到答案,提高了自我感悟诗歌的能力。而且诗词相比音乐在情感流露上是比较晦涩的,而音乐的融入,使同学在面对词人分离的场景更加立体,更容易做到与词人情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