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2014-05-30 18:41于鹏飞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于鹏飞

【摘要】颈动脉斑块破裂后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和终末阶段即斑块去稳定性和斑块破裂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形成机制和特点,以便早期识别具有潜在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178-02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A)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在CAA的基础上,斑块突然破损(破裂或溃疡形成)、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大量研究促使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注点从狭窄的程度转移到斑块的生物学特性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定义、部位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目前未引起症状、无造成血管阻塞但有血栓突然形成倾向、导致临床症状急性发作的斑块。颈动脉硬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Hori等认为颈动脉硬化斑块大约80%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上下约15mm的范圍内,并指出可能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壁组织结构有关。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病理

斑块分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稳定性斑块特点是纤维帽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多,胶原含量多,脂质核心小,炎症轻,不偏心呈向心性分布,已钙化不易破裂。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特点,是脂质为主的软斑块,纤维帽薄,斑块表面有溃疡或有炎性反应、斑块内出血,软斑和溃疡斑块容易脱落,造成动脉-动脉栓塞,血栓反复脱落形成多个栓子而栓塞多处血管,故意引起大面积或多发性脑梗死。

2.1.血管新生

与稳定性纤维钙化斑块比较,新生血管在易损斑块、斑块内易损部位个炎症较重区以及斑块内出血或破裂的斑块中均显著增加。新生血管由于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固有结构缺陷,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脆性大渗漏性高,刺激斑块内白细胞的活化,也为管腔内炎细胞及有害血浆成分【血红蛋白、ox-LDL、脂蛋白(a)等】进入斑块提供通道。

2.2.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出血的主要形成机制为斑块底部和边缘新生薄壁血管破裂,血管腔内的血液经过斑块溃疡处进入斑块内而形成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出血的结局可形成血肿,从而使斑块更加隆起,使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出血。

2.3.ox-LDL

ox-LDL可以促使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由于对ox-LDL的不断摄取超过其清除能力,最终引起泡沫细胞坏死,导致了细胞外脂质核心的形成。ox-LDL还可以趋化单核细胞,抑制组织细胞的游走,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作用都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2.4.血液剪切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起始段,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有局部因素的参与,这个局部因素就是颈动脉血流的剪切力。不同的血流形式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是不同的,湍流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凋亡,增加炎性反应和内皮对脂质的摄取和合成,这使单核细胞和脂质在内皮下聚集增多,增加斑块和血栓形成的可能性,细胞凋亡增多,使血栓更易生成,使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降低而容易破裂。

2.5.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近年来,由于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不断深入研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又一热点。正常的血管内皮除作为血管屏障处还具有抗血栓、调节血管张力的重要生物学功能。而高脂血症尤其是ox-LDL型高脂血症、各种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剪切力影响因子等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一方面内皮细胞可合成Von Willebrand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素A2等,促进血小板向受损的血管壁黏附和聚集。

2.6.血栓形成。

内皮细胞在维持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内皮细胞存在着功能缺陷(dysfunction),正常时由内皮细胞分泌或表达的前列环素PGI2、蛋白C受体、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参与抗凝过程的分子减少,TF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PAI-1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促凝因子增多的程度明显高于抗凝因子,使得斑块局部凝血活性升高。斑块破裂时,内膜下胶原纤维及粥样物质与血液接触,大量真的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导致血栓迅速形成。

不稳定斑块及血栓形成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在发生机制中仍存在争议和研究空间,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于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通过研究不稳定斑块的产生及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要意义就在于为临床检测及防治不稳定斑块提供理论依据,防治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Linfante I,Andreone V,Akkawi N,et al.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n patients over 80 years of age:single-cente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imaging,2009,19:158-163.

[2]陈玉国,徐峰,张运.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85-286.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