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晴晴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增长,但是高增长的背后是城乡之间日益突出的收入差距的矛盾。本文试图从宏观上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居民收入的巨大影响、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对原因的总结与归纳,从教育投资的角度给出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教育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22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发展,然而中国增长奇迹背后的利益分配问题却日益凸显,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4,远远高于世界公认的警戒线0.4。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尤为突出,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已达到3.33倍,2012年回落至3.1倍。我国人力资本的差距更是惊人的,2007年占全国人口30% 的城市人口拥有75.4% 的教育投资,而占有全国人口70% 以上的农村人口只占有24.6% 的教育投资。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而农村居民仅为6.9年。
1收入差距的度量
根据我国统计年鉴中城乡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累计计算,用EXCEL软件绘制洛伦兹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全国最贫困的10%的人口所得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0.9%,而全国50%的人口所得到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5%。而另外50%的人口收入占社会总财富的85%。
图1洛伦兹曲线表示的收入差距度量
基尼系数也是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61,已到达收入差距悬殊水平,可见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将会破坏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导致过度城市化问题,并且会造成资源的无效率分配,对社会稳定构成巨大的压力,并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力资本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也是长期性的,特别是教育资本。
2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能力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由于收入与劳动要素的边际贡献密切相关,而其大小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力资本对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通过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线性回归加以证明。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设:
Y=A×RαWβ
Y表示收入,W表示物质资本,R表示人力资本,A为常数,α 和 β 分别为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对收入的弹性系数。将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Yt=γ0+γ1×Ln Rt-1+γ2 ×LnWt-1
根据人力资本的定义,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及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因此将国家财政支出中的科教文卫事业费、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投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国防的投入近似为物质资本投资,且认为t-1年的相关投资引致t年的财政收入的变化。对1991—2010年我国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投资和国民收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LnYt=4.12+0.68×LnRt-1+0.35×LnWt-1
从上式可以看出,上一年度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1%就会使收入增加68%,而物质资本投资每增加1%仅会使收入增加30%左右,可见人力资本投资对居民收入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人力资本的形成决定因素中教育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并且从我国财政支出情况看,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比重平均高达64.6%,所以下面仅从教育方面具体说明人力资本的差异对产生收入差距的影响。
3教育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其次,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会加剧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最后,教育普及年限的差别也会导致个人收入不平衡的状况。贝克尔的研究也表明人口总体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分布状况都会影响收入分配的状况。由此将更进一步地探究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如何导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就中国现阶段而言,在二元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直接造成农村教育资本存量的匮乏,进而导致农民贫困、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并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首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的城乡差距十分显著,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投入的城乡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人口受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与半文盲占我国总人口的1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6%。而城镇居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我国总人口的31.83%,文盲率只有5.44%。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与城市劳动相比,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教育资本存量严重不足。而人均收入方面,高中户比小学户人均收入高出1.6倍,比文盲和半文盲户高2.9倍。
图2年龄—收入曲线
其次,借助我国年龄—收入曲线来反映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之间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中显示了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的个人收入随年龄变化的情况。
从图中可知,受教育越多的人,年龄—收入曲线越高,反之则越低。文盲率最低,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最高;每条年龄—收入曲线都是先上升后趋于平缓,文盲虽然年龄很小时就获得收入,但是起始收入很低,随着教育级别提高,获最初收入的年龄不断增大,但是起始收入也在增加,并且最终大学生的收入高于文盲的收入约10倍,因为受过教育的具有更多知识和能力的人会具有更多的生产力,他们具有更强的能力,能够随时随地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所以更容易获得高收入。
因此,在城镇中,由于教育经费多,教育资源丰富,城镇居民普遍受教育机会、程度和水平要比农村居民高很多;而农村由于教育经费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水平仅为小学或初中,这使他们的知识技能、生产能力都要低于城镇居民,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
4从教育的角度看缩小收入差距的方法
从上文可以看出,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是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提供全民更加平等的教育投资机会,以保障城乡居民都享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第一,高度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大力度不仅仅是资金数量上的增加,更要重视投资的深度和广度的,建立长线计划和跟踪反馈机制,使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不只停留在表面。第二,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引导,完善教育资源向农村的倾斜政策,培养农村教育人才,开展城乡教学资源互动和城镇优秀教师下乡的轮岗轮值制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进行支教,形成有效的贫困助学机制,使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倾斜。第三,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提高乡镇农村招生率,保证均等的高等教育机会,从而为这些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乡镇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兴方.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丽秋.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不平等——教育质量不平等的影响[J].南方经济,2006(4):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