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
[摘要]生态旅游则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方式。由于我国旅游业开发至今的历史不长,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还是处于开发状态,再加上人们缺乏科学理解,从而往往忽视了旅游本身对旅游资源生态的影响和破坏,也罔顾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心理容量与经济诉求。本文主要以西溪湿地为例,通过对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探讨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189-0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先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其本质更强调的自然环境友好型旅游方式。因其可持续发展性联合国则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随着热门对环保理念接受度的日益提高,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持续发展。
1生态旅游的概述
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于视角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多数定义是从生态旅游的旅游者旅游方式及目的地经营方针的角度来看的。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该定义要点有二,一是生态旅游的元素,即自然景物;二是要确保生态旅游的元素不应受到损伤。1991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则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保护地区环境而筹措资金,创造雇佣机会,提供环境教育,为自然保护作贡献的自然指向型的旅游。不论哪一种概念均指向两点:旅游者出行需具有环境友好性行为;兼顾目的地资源保护与居民利益。
2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2.1生态旅游发展遇阻
我国的早期的山水旅游活动就包含了朴素的生态旅游思想,然大众旅游迅速发展,旅游产品设计往往单方面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略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也就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开发损害了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二是原本的无烟工业却给环境带来持续污染压力。
2.2阻碍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2.2.1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生态出游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共识,在资源开发上也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理论。在大众观念上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产品为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而且在旅游收入中很少一部分才会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去。
2.2.2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大众旅游人口基数庞大,旅游业发展又极迅速。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上马建设,往往忽视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而后续管理持续粗放,导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可持续性,也无法兼顾环境、旅游者体验与旅游地居民根本利益。生态旅游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发展,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发展和调节规律,但是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服务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增加,使我国许多的风景名胜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建设性的破坏。而过量的游客,其行为需要进一步约束。
本文将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进行阐述。
3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3.1西溪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瓶颈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部,面积为10.08km2,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都不多见的城郊型湿地。随着西溪湿地旅游经营的开展,这一难能可贵的所谓“城市绿肺”面积正在减小,环境在恶化,经过研究调查发现,造成西溪湿地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3.1.1外部环境不利于西溪生态旅游开展
但近几年来的高强度开发利用,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杭州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使得湿地环境保持面临压力,其面积不断缩减,功能逐步退化,部分区域小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难度较大。因此,对西溪湿地进行综合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特征的任务迫在眉睫。
3.1.2环境污染以及景区管理不善
西溪湿地保护区涉及蒋村等9个行政村,暂住人口1.5万。由于环境保护区范围内的近3000户居民点分布散乱,分散的农村住宅区无法进行统一治理,导致5400吨/日的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景区河道。
目前,西溪湿地保护区范围内通过三年“禁养”工作,目前牲口饲养已经全面禁止,但家禽1万余只却无法处理。保护区内共有鱼塘4822亩,但由于人工养殖的鱼塘不断投放饲料,又因鱼塘水体年换水频率极低,故鱼塘富营养化污染严重。且景区内陆路交通并不发达,居民或旅游者出行大量借用机动船舶,而机动船舶大多用柴油作动力,导致水体石油类等污染物超标。
3.1.3游客行为难以控制
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从2004年9月1日起,为执行游客流量控制,禁止湿地景区内居民接待游客。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居民私自接待游客量平均每日仍达1000人左右,污水排放量增加200吨左右。且游客普遍存在不良旅游行为,无论是景区绿地,还是河道中都有垃圾,这也是造成生态污染的原因之一。
3.2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3.2.1完善和健全生态旅游相关的专项法规与标准
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生态旅游法案或者相关法规,致使包括西溪湿地在内的大量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游览区、修建旅游设施。到目前为止,也并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行业自我约束性标准。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有法可依,需制定论证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景区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与建设,兼顾湿地内居民利益。
3.2.2完善景区管理及外部监管机制
西溪湿地水质恶化,一是因为管理与监管不力,所有污水处理未得到有效疏导,故而首先不能再允许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二是因为缺乏必要环境净化措施。建议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三是控制旅游人数。根据规划,确定游客容量控制为每天6000人左右,这一流量控制的方案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在控制游客数量的同时,也必须提成合理利润作为对景区居民的合理回馈。
3.2.3增强游客环保意识,强化游客法制观念
西溪湿地需重视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宣传途经(如派发导引手册)具体指引游客如何开展负责任的生态旅游,或者相关鼓励措施,能够让大家在了解西溪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加强西溪湿地景区内部指示牌的制作,在引导的同时,使得游客生态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4结论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已有20 多年,1999年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而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发展起来的。随着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的推进与经验的积累,包括西溪湿地在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必将得到可持续利用;兼顾多方利益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也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文珵.生态旅游发展概述[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4):39-47.
[2]时临云.日本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4):78-83.
[3]陈文岳,李忠全,沈国正,等.西溪湿地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G]//全国水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建设交流研讨会.全国水体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建设交流研讨会文集.上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473-476.
[4]易志斌.中国生态旅游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7(6):15-24.
[5]吕华.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07,7(3):12-13.
[6]鲁小波,陈晓颖.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3):120-127.
[7]王国新,王如松,毛春红.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不良旅游行为及其对景区环境的影响[J].2009,20(6): 1423-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