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释放党内民主决策功能的路径设想

2014-05-30 10:48徐华伟谢丽
理论观察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互联网

徐华伟 谢丽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重大任务,并针对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具体措施,这无疑是提高党内民主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新保障,是指导党员参与政治决策的新方略,如何在制度范围内有效应用颇具民主潜能的互联网技术,克服现实中影响党内民主决策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党内民主决策;民主集中制;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5 — 0013 — 03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汇聚党的集体智慧、聚合党的集体力量有着重大意义。

一、 党内民主决策的现实制约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始就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了由列宁和他所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创立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确立了基于民主集中制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并不断的推进完善。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使得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但现实当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影响党内决策民主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 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影响

所谓人格化权力结构是相对于体制化结构而言的,它是政府决策过程中与政治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密相连的一种独特的政治权力结构。在这种权力结构中,政治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政治体系中的人际关系,而不一定取决于法定政治机构中的职位;而政治体系中的人际关系又基于不同政治角色的人格因素。〔2〕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面对革命斗争的历史环境,加之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以群体和社会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党在现实层面形成了以“一把手”政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政治决策局面。显然,“一把手”政治有着很高的决策效率,在面对紧迫的斗争形势时有着它的必要性,在处理问题时面对的主要矛盾也多是敌我矛盾,因此,虽有一定的决策风险但依旧是可控的。但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之后,党面对的是多重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一把手”政治的持续影响不仅会使“一把手”的价值偏好左右组织的最终决策,而且易使组织结构在权力受授建立在“信任-效忠”关系的基础上,最终演变成为小平同志所说的“个人领导”,从而增加决策风险,“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1〕

(二) 党内权力结构配置的影响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党内权力结构是按照委员会制配置的。根据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全体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来源,因此,党代表大会居于同级党权力结构中的顶层,是最高领导机关,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再由党的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委会,党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是一个层层委托、层层受托的关系,全委会应当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监督,常委会应当向全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则是对党内决策权、执行权进行监督的专门机关,由同级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央纪委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地方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权力授受关系保证了党内权力来源的唯一性和权力结构的完整性,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各有所属,然而,目前在党内权力实际运行过程当中,由于党代表大会不是常任制,每5年召开一次,全委会实际上无法向党代表大会负责,因此,党代表大会根本无法对全委会进行监督。党的十七大将党代表任期制写入新的党章,进一步完善了党代表大会制度,但在操作层面上尚有待落实。而在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上,由于常委会是常设机构,很多重大问题便往往由常委会直接决策执行,全委会的议题也多由常委会提出,所以,常委会在党内决策体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由于实行党内纪检双重领导体制,使得党内监督机关处于党委会领导之下,这就使得党委会集党内“议行监”三权于一体,监督机关因而在权力结构中地位颇为尴尬,既失却了横向上防错纠偏功能的力量,也无法有效开展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三) 党代表专职化水平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政治民主化的全面推进及影响,决策的复杂性越来越强,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因此,对决策的科学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党内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党的决策是否“实事求是”,即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对整个决策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收集、拟定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提交相关系统研究决定、信息的传达交流、方案的运行和调整、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予以充分认识、积极探求。然而,人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个体利益的局限性、决策涉及领域的多元性以及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永远决策正确。根据公共决策理论,在一个决策团体内,决策者在不同问题上的偏好强度总是不同的,决定偏好强度的因素一般有二:利益相关度和知识储备度。〔3〕当前,党代表的构成主要以领导干部为主,加之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党内决策受到个人偏好性的极大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党员群众对党代表的期望是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党代表应当来自社会各个不同阶层,要体现日益多元化的群体利益,并且有能力去实现群体利益向党内权力体系的输入,所以,党代表要能够把决策成员的责任、义务和能力、技术高度融合,而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荣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拓宽视野、开拓思维,从而推动党内决策的民主科学。

二、 互联网的民主潜能

互联网自建立之初便遵循了“无指挥中心、节点具有最大程度独立性、能够灵活联结”的构造原则,在技术层面上采用的TCP/IP协议标准使得网络对于任何用户都是开放的、平等的,不管用户自身使用什么样的软硬件系统,只要遵守TCP/IP协议标准,就可以相互通信。作为互联网世界中确定个体位置和身份唯一标识的IP地址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个体处于平等地位,数字技术则把所有个体输出的信息数字化为由二进制位组成的“数据包”,从而保证了各种信息之间的地位平等, 加之数字化的信息能够被无限复制、长久保存并以光速传递,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信息的成本可以无限降低,这就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机会更加均等。因此,互联网塑造了一种近乎平等的交互通信生态环境,形成了无数个信息源和无数个接收点,从而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互联网这种平等开放、强调互动的属性无疑在赋予个体权力的同时促成了一种集信息制作者/信息销售者/信息消费者于一体的信息传播系统,提供了一个任何事物可见、可闻的公共领域,为个体间自由自主的联结带来最大程度的可能。

(一)互联网的平等互动将营造更为活泼坦诚的民主氛围。

互联网为营造理想的民主氛围带来了可能,低门槛的接入方式与可匿名交流的特征使得参与网络沟通的人能够极大的摆脱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程度乃至年龄、长相等方面的现实影响,有助于消除现实层面所带来的那种固化的偏见与情绪,构建起一个较为公平的表达、参与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达至交流的平等,产生最接近真实的坦诚言说并不失活泼的气氛。在互动层面上,也由于互联网不同于以往信息传播介质的单向性,淡化了把关人的角色,更加强调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和反馈性,从而构造起一个弱化把关监督功能的交流场域,从而消除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可能性约束。因此,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互联网能够让更广大的党员参与党内决策活动,知悉情况,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全面监督,从而克服传统人格权力结构影响下交流渠道单一、缺乏民主氛围、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形成的沟通障碍等问题,形成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广泛参与中凝聚力量、在竞争讨论中达成共识的局面。

(二)互联网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将推动党内权力配置的民主化。

互联网自其诞生起便遵循了去中心化的构造原则,这使得它在丰富信息量的同时极简了信息终端之间的联结结构,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谓扁平化,即它压缩了组织结构的垂直关系,伸展了组织结构的水平关系,因此,互联网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了每个节点的创造力,而每个节点之间的联结又是非常的便捷,从而为每个节点终端能够在分享充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最优决策奠定基石。所以,互联网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将为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提供平台,从而激发每个党员的创造性,并能够更为快捷有效的将党员及其意见有效的联结起来,党内组织结构的权力受授因此更为简洁、明晰,而且易于监督,也就使得党内决策更为民主化。

(三)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将有助于提升党员参与决策的能力。

从技术层面上讲,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项信息传播技术,而这项信息传播技术所具备的便捷、迅速、低成本等特征使得网络突破了以往时空对信息传播的限制,而其所具有的开放共享的特征使得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并塑造了多元分享的文化氛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党员数量众多,覆盖范围极广的大党,在现实层面的信息管理和传递上存在着很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处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党员的参与决策能力受到制约,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无疑能够使信息、知识更加轻易的被全体党员获取,从而在技术基础上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给予保障,提升党员参与党内决策的能力。

三、 党内民主决策功能释放的网络路径

如上分析,互联网具有天然的民主潜能,并能够在技术、文化层面上改善党内民主决策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路径释放党内决策的民主功能。

(一)结合互联网消减人格化权力结构的影响

针对人格化权力结构对党内民主决策的负面影响,党不断的在制度建设上予以创新,在实践层面进行探索,比如党的十七大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推行,十八大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这些举措为党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削弱人格化权力结构对党内民主决策的负责影响有着积极意义。在制度给予保障的同时,如何落实党员民主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又能够不降低党内民主决策效率是需要深思的。互联网创建了一个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位的人联结起来社会性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彰显的是一种平等、开放、包容、互动的精神,显然这种精神与民主观念是相互契合的,因此,是否可以在进行现实层面制度建设的同时,结合互联网互联网本身所内蕴的这种精神,建设相应的电子党务平台、党员沟通交流平台和网络监督平台,使其成为活跃党内民主气氛,发挥党员主动性、积极性和聚合党员意志的场域,让全体党员不因地理位置、时间限制、权力大小、党龄长短、分工不同和文化高低而无法充分行使自身的权利。此外,互联网还是一项发展迅速并且开放极强的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信息软件层出不穷,从网站、电子邮件、BBS论坛、QQ聊天到博客、微博、微信,信息传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成本越来越低,日益完善着我们的通信生态环境,这就使得党员获取信息、建立联系,共同讨论,竞争达成共识相比于前互联网社会要更加容易实现,而不会受制于时空、规模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最终真正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最大限度的消除人格化权力结构对党内民主决策的负面影响,使党内决策更加民主化,从而降低党内决策的外部风险,同时依然保持一定的党内民主决策效率。

(二)借助互联网发挥党内权力结构相应的决策功能

互联网技术具有压缩上下层级结构并且聚合横向关系的能力,因此,在党的决策流程改造和党代表的选举上,互联网具有极大的潜能,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倾听党员意见的渠道和平台,适当压缩党组织的决策层级,利用网络表决、投票,拓宽多种联系发挥党员作用的渠道,确保民主集中制落到实处,使党员能够最广泛的参与到党的重大决策当中,参与到党的基层组织决策之中,也能在降低党员选举成本的基础上使最广泛的党员行使选举权,从而使党的决策和党的代表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党员的意愿。如此便可以借助互联网使得党代表大会、全委会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决策功能,使得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受授关系符合法理,决策机制良性运转,决策更为民主科学。同时,借助互联网可以有效落实党员的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党内监督机关因党内权力结构设置所带来的监督不力。作为执政党,如果有对其坚强有力的监督,将会有效防止党的权力异化变质和防止党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互联网天然的具有分解权力的功能,它既在信息公开渠道上淡化了把关人,也在舆论传播上强化了“草根”的力量,这就使得社会监督能被有效整合到党内监督之中,因此,打造网络监督平台为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工作思路,2013年4月19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等国内主要网站均在首页开设网络监督专区,链接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国土等执纪执法部门举报网站以及干部监督 “12380”网站等网址。这种通过利用互联网集聚社会力量建立监督平台有力的落实了党员及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同时也为党内民主决策的科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依凭互联网提升提升党员代表的专职化水平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都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在当今信息时代,无论是从提高党内民主决策结构的平衡性还是从加强党内民主决策的质量上讲,对党员代表的综合素养要求势必越来越高,党代表应当具备坚定的党性和较强的工作、学习能力,这也是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一般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政治信仰、政治追求的鲜明性,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所讲政治、讲党性的要求贯穿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能力,确保在错综复杂的环境考验中牢牢地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4〕在培养党员代表综合素养的层面上,我们要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上借鉴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做到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互联网在建设学习型组织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规避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并且创建虚拟的实践情景,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应用云计算、智能终端技术等新兴媒体,建立统一的党员教育培训的网络阵地,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网络教育经验,改进网络教育培训方法,培养党员良好的网络学习观念和网络信息素养,提高党员网络学习能力;充分运用BBS论坛、QQ群、SNS、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虚拟社区平台和途径,开展各种学习论坛、读书体会、新闻评论、信息交流与共享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尝试开发一些模拟党内决策程序的应用,可以通过竞赛或者游戏的形式使广大党员群众及党代表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并能够熟练运用手中的民主权利,从而有效提升党员代表的专职化水平。

总之,互联网为党内民主决策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许多可能,我们需要结合实践积极探索这一路径,为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使民主集中制在信息时代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参 考 文 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28-329.

〔2〕胡伟.政府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39.

〔3〕裴泽庆.略论党内民主的决策功能释放——基于人格化权力结构视角的分析〔J〕.理论探讨,2009,(06):110.

〔4〕 刘云山.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握工作规律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向广度深度拓展〔J〕.求是,2012,(09):05.

〔责任编辑:金风平〕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互联网
新时代民主集中制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研究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