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凤
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差,主要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主要矫正对策:正面教育和引导。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二密镇,学生来源于农村,少数父母长辈知识浅,见识少,行为粗鲁,部分家長为了生活又外出打工,导致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欠缺或教育方式不当。子女做错事,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对子女产生坏影响,致使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较多。学生出现了厌学、旷课、打架、吸烟、泡吧、早恋等不文明现象。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要想改变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又非常艰难。面对他们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如果大发雷霆,狠狠训斥或加以责难,他们会更叛逆或更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就要讲究方法。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学实际中,我对这样学生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并不断的总结、完善、更新,有时也常常体会到智慧和爱心带来的轻松和惬意。
一、农村中学生不良文明行为的形成原因
1. 家庭因素。
(1)父母的言行不良。少数父母知识浅,见识少,行为粗鲁,追求物质享乐和快乐生活。吃喝玩乐、赌博成风,对子女有很坏的影响。
(2)教育方式不当。子女做错事,不正确引导,不是溺爱,就是施以拳脚或辱骂。前者使子女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后者让子女与父母对抗,心理恐惧,怨恨和逆反父母。
2. 学校因素。由于受中考升学率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老师也只看到分数,考不出分数的就不是好学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余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无碍大局。由于教师教育方式单一呆板,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良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形式而已。
3. 社会因素。整个社会的各门各类无不影响着原本单纯的中学生。享乐、比吃穿、黑色网吧,赌钱、色情影相,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于是学生出现了厌学、旷课、打架、吸烟、泡吧、早恋、等不文明现象。
4.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穿奇装异服等是一种新潮,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是真“哥们。
二、矫正农村中学生不良文明行为的策略
1.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使教育一致性、达到预期目的。
各方面表现不佳的留守学生、问题学生,哪位农村教师都会碰到,如果这类学生在校教师只给予他们知识,不付出更多的方法与爱心,面对他们的缺点只是一味的批评和嫌弃,常而久之,思想和学习就会掉队,就会成为“双差生”。如果不讲究方法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班级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将会出现弱势群体,班级管理工作也将会难上加难。因此对这类学生教师应细致而耐心的引导,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图个人的痛快对他们不问青红皂白,自以为是地进行简单的批评和粗暴的压制。
2. 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礼仪规范教育入手。如,教学中采取考试、每日一句、或办有关礼仪的黑板报、手抄报等不同的形式,去牢固掌握礼仪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行为举止符合礼仪规范,并在动作姿势上提出具体要求。如怎样正确运用微笑、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
3.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学生在进行言语交往时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当请求别人帮忙时,应使用表示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应主动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说声“没关系”。
4. 建立各种评价制度。可适时采取口头表扬,如“你的语言真美”、“你真有礼貌”等,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文明礼仪带来的愉悦;另外也开展“礼仪之星”评比活动。每周评选5人。并利用周末最后一节课,经民主选举产生,进行表扬和奖励,然后张榜公布。
5. 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礼仪举止。如,本学期学校开展的以“当文明学生、树文明班风”的文明礼仪演讲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矫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等。
总之,为改变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农村教师要付出很多心血,教师唯有用真诚的爱心和智慧,用正确引导才能溶解“问题生“心灵的冰霜,也才能使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