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评价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试方案研究

2014-05-30 10:48李立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评价原则过程评价

李立

摘 要:课程考试方案的改革,是教育改革内在发展的需要。基于过程评价的考试方案,是将课程的教学过程纳入评价范围之内,按照教学计划,结合分组竞争学习,在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考试,以达到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过程评价;考试方案;评价原则

课程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也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对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培养,就是对幼师学生的专业化教育,是幼儿教师角色的一个储备期,此时的培养决定了将来幼儿教师的质量以及他们今后发展的可能性,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历程的起始点。

目前,学前教育本科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已有明显的学前专业特色,但考试仍然延用传统考试方案。考试方案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并且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一、现有考试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考试方案仍然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理论考试多,操作技能考试少,重在课程结束时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缺乏技能运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总的来说,考试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一)强调终结性评价,忽略过程性学习

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是片面的。学生的态度、情感、学习经历等因素很难用试卷来衡量。

(二)强调统一标准,忽略个性化评价

以“统一”的分数标准来要求学生发展,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生理、心理、特长等个体差异性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性与个性的发展。

(三)强调理论学习成绩,忽略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将走向幼儿教师岗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技能的运用和专业化的发展,因此,理论考试成绩只是检测学业成绩的一方面,无法评价学生技能运用及全面发展的潜力。

(四)强调甄别功能,忽略改进功能

目前,考试成绩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等级划分的手段,评定奖学金、选拔学生干部都从成绩出发,对于学生其他特长方面的发展、努力的程度等缺乏一定的评价。

(五)强调个体发展,忽略团队精神评价

当今社会各类职业中对团队精神的强调越来越重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走向教育岗位,不仅需要个人技能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需要团体合作来共同把工作完成好。考试只体现个人成绩的好坏,不考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过程评价的考试方案设计

(一)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

过程性评价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改变了传统定量评价的方式,而在评价中融进了定性的内容。什么是过程性评价,对于这个概念国内很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有的认为是“过程性的观察为主”的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认知学习的过程;有的强调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评价……”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高凌飚教授提出:“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或者说是人的生命意义上的学习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是三位一体的。评价不仅仅应该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

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行为、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式这些无法具体测试的内容非常适用,因为它具有全面、及时、灵活、深入和可持续等优点,将这种评价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中运用,必将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过程性评价的考试方案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教育原理,还应该注重技能的动态发展。基于过程性的考试方案,应该把整个课程的教学纳入到评价范围中来,结合教学计划来实施,体现的宗旨是:在考试的方式下,通过过程性评价改进教学计划与目标,促进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可把过程性的考试方案设计如下:

1.课前评价:小组互评,共同进步

课前评价应该是对学生学习前的预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程度,在此实施阶段中,分小组进行,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先前课程学习情况,学生相互沟通并与教师交流,得出对其课程掌握能力的初步判定。

这种方法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在预习和初学课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对小组所给出的评价也会认真看待。小组互评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智能非常有帮助。需要注意:如何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如何保持小组同学持久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同学在参与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都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分组成為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2.课中评价

课中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各个阶段掌握程度的评价,依据课程教学进度,分阶段进行反馈和修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当一门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该按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其分层,一步一步地完成,如下表所示:

表1

从上表来说:前四次的测试可以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测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占的比例可以少一点,循序渐进,测试五、测试六和综合的测试难度增大了,所占的比例相对也大了。在这一阶段中,把每一次内容的测试成绩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清楚自己学习的进度,这样便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本来很平淡的学习变成一个比赛的场地,使大部分要求进步的同学能有一个竞争的环境。此阶段中的评价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认为,过程性评价在实践性的课程中应用是适合的。评价的结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体现评价的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3.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应该属于验证性的评价,也是结合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中掌握理论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到幼儿园等实习单位的学习,在课后评价中,除了以小组为评价单位,实习机构介入评价是课后评价最有力的手段。如在每个学期末安排一定时间到幼儿园岗位实习,幼儿园对各小组成员课程学习效果反馈到学校,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表2 考试方案设计

三、考试方案制定和评价的原则

评价原则是人们规范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评价实践活动中总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反过来,又指导教育评价的实践和研究活动。除了上述方案设计外,对过程性的考试方案制定和评价还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原则

一个方案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首先应该评价它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方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原则主要是指学生评价要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水平的差异性出发,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多侧面认识问题,多渠道收集信息,以达到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目的。

传统的考试方案不论从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内容上来说都比较单一,在今后设计考试方案时应该既关心结果,更关心过程;既重视知识,更要重视创新能力、时间能力;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空间。

(三)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指教育评价促使评价对象形成继续努力,或在进一步的活动中改善不足之处、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或期望。学前专业教师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前少年时期,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激励性的评价。在考试方案设计中应该注意这一点,不仅对学生成绩做出判断,更要通过学习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核定成绩,找出差距从而刺激学生实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任何一种考试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过程性评价涉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层面,使得过程性理念下的方案执行较为复杂。但是如果在执行时,使教师、学生都能融入“过程”中,那么就能完善方案,使教学环节得到改善,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评价原则过程评价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谈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的基本类型
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原则的思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
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过程评价的探讨
化工储罐区安全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