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的探索

2014-05-30 21:01吴文忠
中国市场 2014年51期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吴文忠

[摘要]《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在确立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馆的指导地位上是以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群众文化政策协调、群众文化资源共享和群众文化服务中转站互为补充。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统筹考虑本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大数据服务模式的研发和建设是目前文化馆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延伸;探索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129-02

1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任务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其文化形态基本格局也已发生变化。诸如,基层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传统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又出现了文化服务对象参与缺位的新挑战。

作为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龙头,文化馆应顺应形势,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作用,积极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延伸。而新兴城镇化的深度变化和新增问题交相叠加,其文化建设压力负担明显加重。文化馆应努力探索新兴城镇群体的形成而导致城镇和农村的双重变局,需要各级文化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消除文化服务空白点,促进全社会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的政策落地生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们不断尝试以数字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在网络化、多媒体环境下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试图打破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在空间、时间、人力等方面的制约和掣肘。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幅员辽阔,所辖两市五县70个乡镇、454个行政村、109个社区。我们针对辖区内公共文化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半径尚不能有效覆盖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群众文化》微信及QQ空间平台,实现了数字文化服务对阵地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的有效补充以及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全覆盖。

2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中心

文化馆作为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的龙头馆,利用微信平台完善其指导中心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服务理念,使自治州、县市、乡镇乃至村文化室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功能立体化。

《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在确立自治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馆的指导地位上是以群众文化活动指导、群众文化政策协调、群众文化资源共享和群众文化服务中转站互为补充。

诸如,《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对有关群众文化指导专题讲座的传播,对群众文化政策、信息的纵向贯彻和横向沟通,对群众文化活动资讯、基层文化带头人、文化中心户人才库的建立和咨询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显而易见,《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功能上得到了验证。

3利用昌吉州《西部庭州》网站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辅导中心文化馆作为自治州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培训中心,利用《西部庭州》网站完善其辅导培训功能,使自治州龙头馆的业务培训、辅导依托公共文化网络而扩展、延伸、便捷。对群众文化专业队伍的培训和对各类业余骨干队伍的培养,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会更加便捷普及。对群众文化艺术各类专业教学辅导,诸如,通过对《民间舞教学》、《声乐辅导》、《戏迷之家》、《民间手工艺作坊》等教学、辅导、培训专题服务平台的数字化服务,也已将文化馆的业务辅导、培训功能得到了延伸。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加以扩大,使辅导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普及,使基层农牧区文化站、室缺乏办班条件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4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协调中心作为自治州文化馆,用传统的观念讲就是要形成本区域内群众文化活动的数字中心,从而实现其龙头馆的组织协调功能。在过去看来形成这种局面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儿。最后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举办一两次起示范性作用的全州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微信平台让地区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协调中心的梦想变成现实。通过数字化服务手段将四级文化网的群众文化活动资讯、群众文化节日资讯、群众文化晚会和赛事资讯、群众文化各类艺术节目创作资讯以及群众文化演艺人才资讯等跃然《群众文化》微信平台。

文化馆对本区域内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协调中心的功能,通过《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完成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配置重组和有效配送。

这样一来,阵地群众文化活动与流动群众文化活动相互融合;点状群众文化活动与面上群众文化活动相协调;从而纵向流动与横向配送相衔接的立体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和全覆盖的服务格局欣然形成。文化館,作为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对该区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中心作用得以真正实现。

5利用《群众文化》微信数字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不仅是本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龙头馆,而且还肩负着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历史任务。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方式,很难反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活态生存状态和保护现状。

利用《群众文化》微信平台可以按国家级、自治区级、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立数字化台账。这样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活动情况等跃然微信平台。

通过数字化服务手段就可以将本区域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单位、保护现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立体地、活态地展现出来。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工作。必要的话,可以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保护单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予以指导,解决其疑难问题。

诚然,《群众文化》微信平台的探索工作依然杯水车薪,尚存在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全面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内的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并与社会上的大公司合作研发出大数据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模型才是根本的出路。建立这样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应与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当地其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构的资源情况和数据库相对接。当地群众应基于这一平台,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随时查阅文化信息,以便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内的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北大教授李国新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建设惠及13亿人的公共文化,最需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合力,但是现实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公共文化服务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孤岛运行、资源分散、效能不高。”

李国新专家披露:世界银行曾经做过一个关于中国农村信息化的调研,说目前中国仅是中央政府组织实施的,一竿子插到底的与农村信息化有关的重大项目就涉及了11个部委18个项目。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李国新提出:“你说政府不重视,这么多的部门在做;你说重视,九龙治水,谁也没治好。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本质上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活力和效能,就是向体制机制创新要生产力。”

其实我们基层早已看到这种弊端。当央视新闻关注内地某些县市就乡镇文化中心牌子过烂而“牌子到位,工作缺位”的现象进行整治时,大家都颇有同感。我们一些乡镇文化站的牌子少则十几块,多则几十块,甚至发愁牌子没有地方放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李国新强调:面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建议通过建立协调机制首先解决两大突出问题。

据专家统计,我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和文化馆的总和仅6000所。而文化系统外的工人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和中小学课外活动基地的总量大约6700所。专家认为,现在,一方面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另一方面,大量的设施和资源又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倘若把工、青、妇、科和教育系统的设施和资源,以“免费开放”政策延伸的方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不需要新建一平方米的房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就可增加一倍;而且以较小的投入就可以盘活这一大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资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立协调机制,并通过体制创新才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服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鉴于我馆所辖服务区域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尚未正式启动,以及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和农村党员教育基地等工程基础尚好的机遇。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统筹考虑本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大数据服务模式的研发和建设。从而,实现数字化传播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那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服务全覆盖和全面形成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服务环境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唐鑫,李茂.北京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

[2]樓国华.浅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建设[J].中国市场,2013(24).

[3]何玲.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J].中国市场,2012(35).

猜你喜欢
数字化时代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基于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研究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