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051-01
中职护理教育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适应医院、社区和家庭护理需求,能够从事临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改革现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临床切实对接,是我校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在示范校课程建设中我们从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在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和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共同探讨,参考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以实用为原则,突出技能训练,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职业能力,即对女性一生健康进行指导与护理的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对妇科常见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基础知识、孕产保健、健康维系和计划生育4个学习模块, 删减临床已经淘汰的或不常用的护理内容,补充新的护理技术,并以工作任务引领进一步设置若干学习情境,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职业能力贯穿于学习情境的学习及训练中,重视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妇产科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尊重爱护护理对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热情耐心、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2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2.1加强实验室建设,推进教学做合一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建成高仿真的护理实训中心,模拟妇产科工作环境,建成产前检查室、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检查室、计划生育室等理实一体化教室,使妊娠、分娩、产褥护理的大部分内容的教学场所直接设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专业技能培养。
2.2探索多样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固定通用的,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来选择,较多的选择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分组练习法等。如各种疾病的讲解中多采取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相结合,精选临床病例并加工后,设计教学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训课程则选择示教、练习、互相纠错等方法,熟练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理实一体的课程中,边讲边学边做,理实交替,抽象和直观交替。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师驾驭学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改变了课堂秩序的现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3改进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学校在资金上给于大力支持,开发建成了妇产科护理网络课程,开发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课件,设计并完成了较多的教学动画,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将抽象的、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3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自学等多种途径,拥有大丰富、多层面、多侧面的知识,为医学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将现代教育理论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种问题,并寻求答案;通过潜心研究,尝试摸索,在研究中升华,在实践中完善。在课堂上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应逐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法,强调综合评价
积极探索和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和导向;注重学生的参与,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结合护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校提出了很有特色的3-3-4综合评价模式,即学生期末结业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3方面组成,分别占到30%、30%和40%,建立了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考核。制定了妇产科护理课程考核方案,具体阐释了考核目标、要求及标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5体会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了对课程建设的信心,为进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目标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享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在完成建设任务的过程中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包括教案编写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与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