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2014-05-30 15:56韦玲玲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读书课文

韦玲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词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就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但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我发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喜欢读,乐意读。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呢?又如何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把识字教学融入到句子教学中

低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读通读懂,才能理解课文内容。

二、运用图片教学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它们中大部分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课文中这些插图和大量相关的媒体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生动的图片绽放更美的色彩。例如,在《雨点》这篇课文,文中形象画着雨点落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样子。通过边看边读,使学生容易地理解了课文,也使得教学不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营造读书的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感服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特点,查相关资料图片,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培养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用心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尤为注意把读书与学生的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读文,既能有的放矢,又使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容易、更牢固,教师也就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当然就提高了。

五、 重視检查阅读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单是上课时学生的阅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课外进行补充,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其次,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发展阅读能力,对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如上所述的生动图片、思考式阅读、拓展式问答、鼓励等等,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在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中,培养情趣感,学会运用语言,就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开拓思维、发展个性、陶冶情趣的目的,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背课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我们一起读书吧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