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琦
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
一些中学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将异性交往狭隘化为恋爱与性。而身体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交往有一种渴望,在外力与渴望之间有的中学生选择了妥协,有的选择了反抗,使有些本有着纯洁的友谊的双方走向“恋爱”或偷食禁果,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恐惧,怕交往;对异性存有偏见,厌恶异性,拒绝交往;或认为异性之间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这可能会对他们今后的感情生活及婚姻家庭产生极大的危害。
二、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
首先,有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除了身高和体重急剧增加外,性成熟是学生生理发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驚异于自己身体急剧变化的同时,他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并渴望与异性交往,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及社会的偏见,使得父母与学校不能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甚至于我们一些家长和教育者把中学生异性交往“恋爱”标签化,认为一旦两个异性学生关系较好,就是“恋爱”,然后就是训斥、谈话。当真的出现所谓的“恋爱”时,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往往会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去干涉,而不是去了解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及异性正常的交往行为。
其次,许多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都来自不良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或结构缺失或教育不当,从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学生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而有的家庭教育失当,要么对孩子过于苛刻或过于溺爱,要么父母行为不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要么家庭不和睦,孩子很难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导致了当他们一旦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窈窕淑女”,或遇到关心自己的异性即产生强烈的好感、依附感。
再次,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所处的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姿多彩”:打开电视,各种“婚姻速配”类的栏目如《玫瑰之约》让你目不暇接;走近电脑,黄色网站、垃圾网站比比皆是;大街上,到处是所谓“民间艺术团”招揽生意的、仅穿“三点式”的女郎;电影院门前不堪入目的宣传画让你脸红心跳;流行歌曲都是些“那一夜……”之类了。这些对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而未成熟、青春萌动的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中学生对异性交往真正内涵的了解。
最后,学校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习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这样使得重智育、轻德育,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为抵御社会的不良现象,纷纷采取措施实行封闭式管理。老师视性教育为禁区,时时小心翼翼,不肯轻易涉及。一旦发现有“早恋”现象又高度紧张,草木皆兵,大做文章。这种“只堵不疏”的做法,显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思考与对策
1.加强学校教育
要教育中学生进行健康、正常的异性交往,让他们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异性之间不仅只有爱情,还存在真挚的友谊。作为教育者要正视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客观现实,要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明了“早恋”的危害。
2.转变异性交往观
我们不能把异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谈、互相帮助等一律视为谈恋爱,尤其忌讳捕风捉影、生拉硬扯,把正常的异性友谊说成是谈恋爱,这样做常常是适得其反。但是在现实中学生自己很难把握异性交往的度。老师要利用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课等一切教育机会帮助学生做到自重自爱,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但也不要过分拘谨,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去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该说的说,该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并肩就并肩。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不必有任何矫揉造作和忸怩作态。 思无邪,交往中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3.要提倡集体交往
要集体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所以,利用每一次集体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队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目前学校为了考出好成绩,大搞应试教育,学生的学校生活比较单调,而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我们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设法把他们的兴奋点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
5.净化中学生成长的环境
社会和政府要加大力度净化文化市场,我们的媒体也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还青少年健康的环境。学校要正确解读、剖析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杜绝不健康的书刊流入学校,大力规范学生异性交往的行为,对于那些不健康的异性交往行为要采取措施加以正确引导;而对于正常健康的异性交往,要加以鼓励,塑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师长,要做未成年人的榜样,特别在异性交往过程中要自觉规范我们的行为,做到身正为范。
总之,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 让孩子们的青春飞扬起健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