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炜涞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背景下,课堂提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教师有关于提问的理论掌握的还不够熟练,所以课堂中的提问方式还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片面强调提问的技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提问效果
在小学语文实际的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都过分注重提问的技巧,而忽视了提问的效果与功能。尤其是一些从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问技巧的设计上,而且在公开课中,很多时候,课堂提问却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缺乏对提问效果的真正意义的思考。
(二)对“有效提问”理解存在偏差
据语文课堂提问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料表明,部分教师对“有效提问”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他们认为课堂“有效提问”就要增加问题的难度,很多教师认为一些简单的提问,不能够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因而就把简单问题视为了无效提问。
(三)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还很深,部分教师还依然采用直问式的提问方式,提问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远化的提问方式,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乏味。
二、增强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有效提问的观念,重视提问效果
教师要对课堂提问效果有足够重视。教育部门应该定期组织语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活动,而作为一线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继续深造与学习,多多积累,准确掌握教学目标,勤于专研,提高自己设计问题的水平,并要不断进行反思,提升提问能力,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二)提高对有效提问的认识,正视简单问题
“有效提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很多时候,在教學中需要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进行过渡,简单的问题也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有效提问”理解为增加问题的难度。
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的学习中,很多教师都会提出“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水呢?”的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与教材内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能力相符合,进而才能引发学生的讨论。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是因为“瓶口太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而还会有个别孩子会回答,“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所以伸不到瓶里”。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真正起到了提问的效果。
(三)丰富提问方式,设计多元化问题
小学本性聪明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突破传统,丰富提问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猫》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单一的提问方式,进行多元化的问题提问。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猫这种小动物吗?”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思考;“猫的性格较为怪异?你们怎样认为?”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不同针对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继续追问道“猫的哪些特性使你印象深刻?”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可以留给个人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来回答;可以把“从作者详细地描写中你有哪些感受?”留给中等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这样设计问题:“通过作者对猫描述,你是否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魅力?”通过以上的提问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同时也使得教师正视了学生的差异化,采用多元化问题的提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思考的机会,增强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问设计要有足够重视,要不断加强提问方式的研究,灵活运用提问方式,降低时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出有效提问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